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兆忠

作品数:79 被引量:1,084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4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8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臭氧
  • 10篇小麦
  • 9篇灌区
  • 9篇河套
  • 9篇河套灌区
  • 8篇土壤
  • 7篇植物
  • 7篇三唑酮
  • 7篇生态
  • 7篇水稻
  • 6篇生态环境
  • 6篇臭氧浓度
  • 5篇幼苗
  • 5篇气体交换
  • 5篇内蒙古河套灌...
  • 5篇抗氧化
  • 5篇黄瓜
  • 5篇光合作用
  • 5篇干旱
  • 4篇冬小麦

机构

  • 7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兰州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工商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东京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土...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作者

  • 78篇冯兆忠
  • 33篇王效科
  • 23篇冯宗炜
  • 15篇欧阳志云
  • 11篇郑启伟
  • 7篇张巍巍
  • 6篇谢居清
  • 6篇段晓男
  • 6篇王静
  • 5篇姚芳芳
  • 4篇陈展
  • 3篇牛俊峰
  • 3篇郑飞翔
  • 3篇田媛
  • 3篇张红星
  • 3篇徐仰仓
  • 3篇王曙光
  • 3篇朱建国
  • 2篇屈忠义
  • 2篇李国学

传媒

  • 17篇环境科学
  • 13篇生态学报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农村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抗坏血酸对臭氧胁迫下水稻光合及生长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为研究臭氧浓度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外源抗坏血酸的防护作用,在田间原位条件下,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研究了外源抗坏血酸对O3胁迫下水稻光合及生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3胁迫下,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净同化率、相对生长速率及粒/叶面积(cm2)均显著下降;喷施外源抗坏血酸后,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显著升高,而叶绿素b含量和气孔导度变化不显著;外源抗坏血酸对O3胁迫下水稻的净同化率、相对生长速率及粒/叶面积(cm2)影响比较显著,特别是粒/叶面积(cm2)的提高有利于水稻源、库协调发展,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改进品质奠定了物质基础。
谢居清李国学王效科郑启伟冯兆忠
关键词:水稻臭氧光合特性
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AM)被引量:10
2008年
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增加,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结构研究受到了关注。研究表明,AM结构在多种湿地类型和湿地植被类型中存在,但AM形成受植被生长地水文状况的影响;从湿地植物上的AM真菌种类看,球囊霉属(Glomus)是湿地环境的常有属。同陆生植物相比,有关湿地植物AM结构的研究尽管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我国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鉴此,从形成AM的湿地植被类型、湿地环境中的AM真菌种类、AM对湿地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影响湿地植物AM形成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开展湿地植物AM结构研究提供参考。
王曙光刁晓君冯兆忠
关键词:湿地植物丛枝菌根侵染真菌
三唑酮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被引量:24
2003年
研究了不同浓度三唑酮浸种对黄瓜幼苗生物量及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0μmol·L-1三唑酮能显著抑制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增加了根重、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30 d幼苗经过3 d低温胁迫后,10~50 μmol·L-1三唑酮处理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有效地降低质膜相对透性,维持较高的SOD活性.50 μmol·L-1三唑酮处理明显减缓低温胁迫过程中MDA的累积.另外,50μmol·L-1三唑酮处理在低温胁迫第1 d促进脯氨酸的累积.在第3 d脯氨酸反而低于对照.但高浓度(>100 μmol·L-1)三唑酮不利于幼苗抵御低温伤害.总的来看,三唑酮增强了黄瓜幼苗的耐寒性.
冯兆忠王静冯宗炜
关键词:黄瓜抗寒性三唑酮生物量膜脂过氧化脯氨酸
一种开放式臭氧浓度增加模拟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放式臭氧浓度增加模拟系统,该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及混气子系统,布气子系统和检测采样控制子系统;臭氧发生及混气子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单元、压缩空气单元和混气单元,臭氧发生单元和压缩空气单元均与混气单元相连接;布气子...
冯兆忠刘钢徐彦森朱建国许稳
文献传递
干旱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维持机制分析
王效科冯兆忠段晓男
本研究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乌梁素海为例,进行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和物质量研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发现,富营养化影响着湿地服务功能的演变过程,虽然芦苇的直接价值有所上升,但许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调蓄水量、渔业资...
关键词: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干旱地区
外源抗坏血酸对臭氧胁迫下水稻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被引量:57
2006年
在田间原位条件下,运用OTCs(opentopchamber)装置研究了外源抗坏血酸(exogenousascorbateacid,ExAsA)对臭氧(O3)胁迫下水稻(OryzaSativaL.)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O3胁迫下的水稻叶片经过ExAsA处理后叶绿素a含量显著升高,而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明显;相对于对照,经ExAsA处理后的水稻叶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REC)均降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明显提高,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Carotene)含量升高。这表明,ExAsA改善了O3胁迫下水稻叶片的抗氧化系统功能,减少了叶片中活性氧(activityoxygenspecies,AOS)的积累,抑制了脂质过氧化(lipidperoxidation,LP),延迟了O3对水稻叶片的老化作用,提高了水稻叶片对O3危害的抗性。
郑启伟王效科谢居清冯兆忠冯宗炜倪雄伟欧阳志云
关键词:水稻叶片脂质过氧化膜保护系统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苗期生态系统CO_2通量变化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用连续自动采样箱的方法对不同施肥方式下的春小麦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进行观测,发现苗期(出苗—拔节期)春小麦生态系统主要是一个CO2净交换逐渐增大,固定碳逐渐增加的过程.在速效肥条件下,春小麦生态系统苗期CO2净交换的变化为-390 20~901 25mg·m-2·d-1,日呼吸量在-800 35~-5865 22mg·m-2·d-1;缓释肥负荷下CO2净交换变化为-206 00~1258 36mg·m-2·d-1,日呼吸量在-407 02~-4986 52mg·m-2·d-1."-"表示从生态系统中丢失碳.从CO2净交换中减去生态系统的呼吸速率就得到植物的光合速率.采取缓释的施肥方式可以减少苗期CO2释放.此外,用气象因子包括瞬时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等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构建简单的模型去模拟CO2通量的变化速率.结果表明,PAR与大气温度和10cm土壤温度分别是制约苗期春小麦生态系统呼吸和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段晓男王效科冯兆忠欧阳志云
关键词:春小麦苗期内蒙古河套灌区CO2通量施肥方式生态系统
河套灌区地下水氮污染状况被引量:29
2005年
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氮浓度和地下水埋深的季节变化规律调查结果表明:3月地下水NO3--N和TN浓度显著高于5、7和9月,地下水埋深也比5月和7月深。不同类型的井水N浓度差异较大:农田与庭院的井水NO3--N浓度显著高于村庄附近的井水,而NH4+-N和TN则表现为庭院井水浓度显著高于农田和村庄。地下水氮形态以NO3--N为主,全年17.1%的水井地下水NO3--N浓度高于10 mg.L-1,最高达184.4 mg.L-1。在灌溉量和其他生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沙壕渠试验站农场内施肥区井水NO3--N浓度[(17.55±15.02)mg.L-1]明显高于未施肥区[(7.67±4.48)mg.L-1],且65.5%的水样NO3--N浓度超过WHO规定的生活饮用水NO3--N浓度上限值(10 mg.L-1),而未施肥区仅有27.6%的水样超标。井水NO3--N的来源主要为农田氮肥与动物粪肥,当地地下水NO3--N污染已不容忽视。
冯兆忠王效科冯宗炜
关键词:河套灌区硝态氮总氮淋溶
我国北方两地环境臭氧浓度对矮菜豆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地表臭氧对植物具有显著毒害作用,矮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已被证实对臭氧非常敏感.选用对臭氧敏感性不同的矮菜豆(R123,臭氧耐受性及S156,臭氧敏感性)分别在3个地点(北京昌平、北京生态中心、哈尔滨市)进行室外直接暴露实验,旨在探讨当前环境臭氧浓度对矮菜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中心和昌平两地菜豆在当前臭氧浓度下叶片都出现严重臭氧损伤症状,整个生长季S156型菜豆平均臭氧损伤比例比R123型菜豆高23.5%;臭氧损伤自开花期开始,开花期至结荚期损伤加剧,在豆荚成熟期臭氧损伤比例达到最大值.豆荚产量对比发现,昌平和生态中心两地S156型与R123型豆荚产量比值分别为0.48和0.24,哈尔滨地区为0.73,二者比值为1视为生长不受臭氧影响.可见,北京地区较高的环境臭氧浓度已使敏感性作物矮菜豆显著减产.
袁相洋张巍巍孙敬松胡恩柱张玉龙张红星田媛冯兆忠
关键词:基因型
臭氧和模拟酸雨对冬小麦气体交换、生长和产量的复合影响被引量:28
2007年
为探明酸雨和臭氧(O3)对作物是否存在复合影响,运用田间原位开顶气室研究了pH4.0模拟酸雨(SAR)和O3对冬小麦气体交换、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该实验包括3种处理:CF处理采用经活性炭过滤后的空气,作为对照;CF100处理采用经活性炭过滤后的空气加入恒定浓度为100nL·L-1的O3;CF100+SAR处理为在CF100的基础上对冬小麦喷施pH4.0模拟酸雨,喷施量为150mL·m-2,每10d一次.结果表明:①CF100和CF100+SAR组冬小麦叶片细胞膜系统受到破坏,光合色素含量和气体交换参数降低,抑制了作物生长,导致生物量和产量下降.与CF相比,CF100和CF100+SAR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分别降低了68.2%和63.6%;②与CF100组相比,CF100+SAR组对冬小麦细胞膜系统和叶绿素a含量产生显著的复合影响(p<0.05),而对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气体交换、小麦生长、生物量和产量的复合影响不显著.
郑启伟王效科冯兆忠冯宗炜欧阳志云
关键词:O3模拟酸雨气体交换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