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茂盛

作品数:84 被引量:38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建筑科学
  • 27篇天文地球
  • 4篇理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4篇地震
  • 16篇强震
  • 16篇抗震
  • 14篇地震动
  • 10篇强震仪
  • 10篇参数识别
  • 9篇建筑结构
  • 8篇自振
  • 8篇建筑
  • 7篇模态
  • 7篇模态参数
  • 7篇结构地震
  • 7篇混凝土
  • 6篇地震反应
  • 6篇强震记录
  • 6篇自振周期
  • 6篇结构抗震
  • 6篇RC框架结构
  • 5篇砌块
  • 5篇经验公式

机构

  • 79篇中国地震局工...
  • 22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中国地震局
  • 5篇黑龙江大学
  • 3篇中国市政工程...
  • 2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黑龙江省电力...

作者

  • 84篇公茂盛
  • 41篇谢礼立
  • 13篇左占宣
  • 11篇周宝峰
  • 9篇杨永强
  • 8篇于海英
  • 8篇孙静
  • 8篇温瑞智
  • 4篇翟长海
  • 3篇任叶飞
  • 3篇戴君武
  • 3篇欧进萍
  • 2篇金波
  • 2篇胡进军
  • 2篇马强
  • 2篇郑宇
  • 2篇章文波
  • 2篇杜云霞
  • 2篇李小华
  • 1篇林旭川

传媒

  • 16篇地震工程与工...
  • 8篇世界地震工程
  • 5篇振动与冲击
  • 4篇低温建筑技术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第六届全国防...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 1篇地震科学进展
  • 1篇第五届全国防...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9篇2018
  • 1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动输入能量衰减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6
2003年
对所收集到的266条强震记录,将其按场地条件分类,计算了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延性系数下的“绝对”和“相对”输入能量反应谱,然后利用两步回归法,得出了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震动“绝对”和“相对”两种输入能量的衰减规律,分析了场地条件、延性系数、震级及距离等参数对地震动能量谱的影响,并对两种输入能量衰减规律进行了比较。
公茂盛谢礼立章文波
关键词:地震工程学延性系数震级
结构振动台模型模态参数识别新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提出了一种结构振动台模型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利用结构模型试验过程中地震反应记录,识别结构模型模态参数。首先判断结构模型在地震动激励下发生的是非时变反应还是时变反应,当结构模型发生非时变反应时,采用整个反应记录数据识别模型参数;当结构模型发生时变反应时,则识别模型进入和退出时变反应的时刻点,将整个记录时程分为3段,采用模型退出时变反应后第三段数据识别参数。该方法可以识别试验中每一次地震动输入之后的结构模态参数,得到整个试验过程中结构模型动力特性变化情况。利用所提方法识别了一座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模态参数,并将识别结果和白噪声输入下模态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发现:结构模型自振频率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呈阶梯状下降,模型发生破坏后,频率降低,阻尼比增加,传递函数幅值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增加而降低。
公茂盛谢礼立欧进萍
关键词:模态分析参数识别振动台试验
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包括安装在该高层建筑每一层内的强震仪,所有的强震仪共同信号连接有多通道数据采集器,所述多通道数据采集器信号连接有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信号连接有监控电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周宝峰公茂盛
文献传递
中美地震区划图对比分析
为探索给出我国下一代地震区划图修订建议,本文详细对比了中美现行的地震区划图异同,主要从主要特点、地震危险性计算、地震活动性模型以及地震动衰减关系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中美地震区划图各自具有本国地震环境相适应...
赵鹏飞公茂盛
关键词:地震区划图活动性地震动衰减
土的动剪切模量非线性特性对地震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土的动剪切模量非线性特性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主要分析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以及最大动剪切模量对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小震和中震,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最大动剪切模量对反应谱特征周期略有影响,对地表加速度峰值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于大震,对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地表加速度峰值影响较大,随着动剪切模量比和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增大,反应谱特征周期减小,地表加速度峰值增大,土层越厚其影响越大。二者对比结果表明,强震下土的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对地震动的影响程度要比最大动剪切模量对地震动的影响大得多,说明强震下土的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对土层地震反应会产生更显著影响。
孙静熊宏强公茂盛袁晓铭
关键词:动剪切模量地震动反应谱
HHT方法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之初步探讨被引量:60
2003年
详细介绍了一种新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处理方法-HHT,讨论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简单介绍了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并利用HHT处理了地震工程中常用ElCentro地震记录,得到了该记录的振幅-频率-时间分布特性,并将得到的边际谱与傅立叶谱做了对比。
公茂盛谢礼立
关键词:地震工程信号处理希尔伯特-黄变换时频分析经验模态分解
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的发展现状及展望被引量:8
2017年
在16WCEE上,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的重要性再次引起重视。本文阐述了建筑结构台阵对于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分析了结构台阵在美国、日本及我国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台阵的布设原则,给出了相关建议,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论和建议如下:(1)建议地震年损失率可作为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中用于代表性建筑结构选择的首要依据;(2)建筑结构台阵的布设需考虑基本原则、结构动力分析、振动台试验和实际震害;(3)为了研究建筑结构在经历地震前后的动态特性及其响应,需要对于结构进行脉动测试;(4)建筑结构台阵的未来发展具有高度智能化、精细化、低成本化、多功能化等特点。
周宝峰樊圆温瑞智公茂盛谢礼立
关键词:结构抗震布设原则智能化
芦山M7.0级地震中砖混结构民居震害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依据芦山地震中不同烈度区内28个抽样点的震害调查资料,分析了砖混结构民居在本次地震中的破坏特征。首先,统计了不同烈度区内不同破坏等级房屋的建筑面积,给出了砖混结构民居的破坏比例;其次,总结了砖混结构民居的震害特征,给出了不同烈度区内砖混结构民居在本次地震中的典型破坏形态,据此指出了震区砖混结构民居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震害实例说明了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最后,对比了汶川地震前后建造的砖混结构民居,发现新建房屋的抗震措施普遍优于汶川地震前建造房屋的抗震措施,其抗震性能明显提高。
杨永强公茂盛谢礼立戴君武王涛金波
关键词:砖混结构民居震害特征
建筑结构损伤模型研究综述
建筑结构损伤模型是用来评判建筑结构或构件在地震作用下非弹性反应历程中的损伤程度的数学模型.国内外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假定,提出了形式各异的损伤模型.为便于工程师和研究者在众多损伤模型中快速选择合适的模型对不同建筑结构进行损...
杨游杨永强公茂盛谢礼立
关键词:建筑结构地震作用
工程结构等强度位移比谱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应用等强度位移比谱估计现有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是一种十分简单有效的方法.利用大量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分析讨论了场地条件、结构的屈服强度、周期及恢复力模型等因素对等强度位移比谱的影响规律,其中重点从定性到定量详尽研究了阻尼和恢复力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阻尼和恢复力模型对等强度位移比谱的影响,不但随场地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受屈服强度系数及单质点体系周期的影响较大;要精确考虑阻尼和恢复力模型对等强度位移比谱的影响,必须根据结构的场地条件、屈服强度系数及周期确定.最后,给出了阻尼和恢复力模型影响等强度位移比谱的修正公式.
翟长海公茂盛谢礼立张敏政
关键词:抗震设计恢复力模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