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志明

作品数:238 被引量:1,884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期刊文章
  • 54篇专利
  • 21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6篇生物学
  • 31篇天文地球
  • 15篇农业科学
  • 6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9篇赤潮
  • 51篇改性粘土
  • 36篇藻华
  • 30篇粘土
  • 27篇絮凝
  • 22篇有害藻华
  • 19篇长江口
  • 17篇污染
  • 15篇营养化
  • 15篇甲藻
  • 15篇富营养化
  • 14篇养殖
  • 14篇原甲藻
  • 13篇微藻
  • 13篇赤潮生物
  • 12篇近海
  • 11篇东海原甲藻
  • 11篇水体
  • 10篇营养盐
  • 10篇有害赤潮

机构

  • 235篇中国科学院
  • 59篇中国科学院大...
  • 1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9篇厦门大学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淮海工学院
  • 3篇暨南大学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香港科技大学
  • 2篇宝钢集团中央...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青岛化工学院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238篇俞志明
  • 141篇宋秀贤
  • 107篇曹西华
  • 38篇袁涌铨
  • 21篇吴在兴
  • 18篇韩笑天
  • 18篇邹景忠
  • 11篇刘扬
  • 9篇张波
  • 9篇于海燕
  • 8篇马锡年
  • 8篇郑天凌
  • 8篇刘鹰
  • 8篇冯志华
  • 7篇孙晓霞
  • 7篇郑立
  • 6篇王悠
  • 6篇柴超
  • 5篇张雅琪
  • 5篇李玉

传媒

  • 57篇海洋与湖沼
  • 28篇海洋科学
  • 17篇环境科学
  • 9篇海洋学报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海洋环境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2篇2023
  • 8篇2022
  • 10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13篇2017
  • 5篇2016
  • 14篇2015
  • 12篇2014
  • 18篇2013
  • 19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20篇2007
  • 14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2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检测海水氮限制的微藻分子生物学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海水氮限制的微藻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以中肋骨条藻为指示藻种,根据其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来指示水体中氮限制的程度。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提取中肋骨条藻RNA并反转录为cDNA;b.以硝酸盐转运蛋...
俞志明刘云宋秀贤曹西华
文献传递
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长江口水域营养盐结构及限制特征被引量:25
2007年
根据2002—2004年11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调查结果,比较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该海域溶解态营养盐结构以及浮游植物生长潜在的营养盐限制状况,初步分析了导致蓄水前后营养盐结构及限制状况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蓄水后口门内N:P和Si:P呈上升的趋势,N:P增加了40%以上,Si:P上升了6%,而Si:N降低了26%.蓄水后口门外营养盐结构的变化趋势与口门内相似,但N:P升高更为显著,与蓄水前相比增加了2倍以上,但Si:N降低了20%.该水域浮游植物生长潜在的磷限制在三峡蓄水后增强.具有磷限制特征的样品比例从蓄水前的28.6%增加到蓄水后的70%以上,表明该海域潜在的磷限制区域有扩大的趋势.尽管蓄水后Si:N降低显著,但未导致该水域出现潜在的硅限制.
柴超俞志明宋秀贤沈志良
关键词:营养盐三峡工程长江口
一种海洋环境中易被忽略的磷化合物——磷化氢被引量:13
2002年
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对以往海洋环境研究中往往忽略的一种磷化物———磷化氢 (Phosphine)的存在形式、分布特征、与其他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等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磷化氢是磷在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 ,与磷的其他氧化形态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尽管目前对其转化机制、在磷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尚不清楚 ,但磷化氢对海洋生物可利用性磷的贡献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子 ,在磷循环过程中应是重要的一环 ,在将来进一步深入讨论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俞志明宋秀贤
关键词:磷化氢磷循环海洋环境海洋生物
一种优化利用改性粘土法消除赤潮的实施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内藻类灾害治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优化利用改性粘土法消除赤潮的实施方法。以监测获得的赤潮及改性粘土絮凝体的特征为依据,构建现场赤潮或赤潮消除效果的实时状态指标及其标准化量值分级体系;通过现场实时状态指标...
曹西华俞志明
文献传递
吉米奇表面活性剂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为了证明吉米奇类表面活性剂三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TPQAC)对粘土改性的有效性,利用UV-1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在2种粘土高岭土和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2 min内基本可以达到吸附平衡,吸附模式较好的符合双表面Langmuir吸附等温线,吸附量大,经红外分析发现其可以对粘土进行有效改性.作为一种改性粘土在用于赤潮治理之前,有必要对改性剂本身对赤潮藻的灭杀作用以及改性粘土对赤潮藻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为此选择了3种常见的赤潮藻进行了灭杀实验,并对不同比例的改性粘土对赤潮藻的去除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PQAC用量在2 mg/L时24 h内几乎可以100%的灭杀赤潮藻,粘土与改性剂比例为14左右时对赤潮藻的去除效果最好.同时为了弄清TPQAC在治理赤潮的实际应用中对养殖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选用了黑褐新糠虾为代表性养殖生物,对其48 h急性毒性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且室内模拟研究了改性粘土在去除赤潮藻的过程中可能对养殖生物造成的影响,实验发现粘土改性剂对黑褐新糠虾48 h半致死浓度为16.7 mg/L,改性粘土在去除赤潮藻的同时没有对养殖生物造成明显的毒害作用.
吴萍俞志明
关键词:改性粘土去除率生态毒性
封闭循环海水育苗系统生物滤池的应用被引量:15
2004年
针对循环海水育苗系统,进行了高效硝化菌剂在天然植物载体填料上的人工挂膜及生物滤池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低温条件下,人工挂膜仍能快速有效地达到一定的运行效果,并能维持较长的时间.初步探讨了在极低的氨氮负荷和水温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氨氮浓度及温度对生物滤池硝化效果的影响.通过育苗过程的长期运行,证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去除氨氮,使NH4+-N,NO2--N,NO3--N及COD浓度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上.
冯志华俞志明刘鹰刘志培
关键词:生物滤池氨氮去除
一种双向逆流式微藻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藻培养技术,具体为一种封闭式培养水产养殖生产中所应用的主要水生生物饵料的双向逆流式微藻培养装置。该装置包括塑料薄膜培养袋、内置光源、外置光源、空气过滤装置、导流桶,培养袋内设导流桶,其外侧设有外置光源,空...
刘鹰杨红生张涛周毅刘保忠王金霞毛劲松刘石林张桂臻俞志明冯志华张福绥
文献传递
共培养条件下强壮前沟藻与中肋骨条藻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半连续条件下研究了强壮前沟藻与中肋骨条藻不同接种密度下种间的相互作用,按照以下条件:(1)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1×104个/cm3中肋骨条藻;(2)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5×104个/cm3中肋骨条藻;(3)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10×104个/cm3中肋骨条藻接种进行共培养实验;在五种培养滤液中培养中肋骨条藻,起始密度为1×104个/cm3;利用双藻竞争模型分析两者的竞争抑制参数,结果表明:半连续共培养条件下,强壮前沟藻对三种接种密度的中肋骨条藻都产生强烈的生长抑制作用(P<0.05),三种接种密度比例下强壮前沟藻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能力分别是中肋骨条藻对强壮前沟藻抑制能力的8.2,3.4和14.2倍;不同接种密度中肋骨条藻对强壮前沟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中肋骨条藻在五种去藻滤液中生长都受到显著抑制(P<0.05),强壮前沟藻中肋骨条藻与强壮前沟藻共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可以通过分泌胞外产物来实现,而与细胞的直接接触没有必然联系。
冀晓青韩笑天郑立白洁俞志明
关键词:中肋骨条藻化感作用
改性黏土法消除球形棕囊藻赤潮的现场实验与效果评估被引量:15
2017年
球形棕囊藻是一种具有复杂异型生活史的有毒有害赤潮生物,近年来在我国近海频繁暴发成灾,形成的巨大囊体为国内外罕见。迄今还未见到有效消除囊体型球形棕囊藻赤潮的方法报道。本文通过海上围隔实验和现场赤潮消除工程跟踪监测,考察了喷洒改性黏土消除囊体型球形棕囊藻赤潮的可行性与效率,并分析了改性黏土法治理赤潮时对水体及沉积环境的可能影响。围隔实验结果表明,喷洒改性黏土可以有效消除水体中过量的微藻细胞,其中以少量多次喷洒方法的效果最好,生物量(chl a)去除率>90%。在对2016年2月广西防城港附近海域球形棕囊藻赤潮消除时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改性黏土法适用于工程化消除赤潮作业,能够快速消除水体中的大量球形棕囊藻囊体,随改性黏土絮凝体沉入海底的赤潮藻可以快速分解而失去活性。喷洒改性黏土对于赤潮水体的主要理化指标影响不显著,所监测的水体COD、pH和不同形态氮、磷、硅等生源要素浓度都在原有水质水平范围内波动。
曹西华俞志明邱丽霞
关键词:球形棕囊藻赤潮改性黏土环境影响色素
东海赤潮高发区沉积物中硅藻群落特征及其对富营养化的指示意义
本研究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采集柱状沉积物DH8-2(121.4992°E/27.1791°N),在对柱样进行分层、测年的基础上,分析测定了沉积硅藻信息及相关生源参数等,以期通过对硅藻群落演替特征的分析,反演东海赤潮高发区富营...
程芳晋宋秀贤俞志明
关键词:柱状沉积物富营养化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