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雪新

作品数:16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诺卡菌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免疫
  • 2篇菌体
  • 2篇分离株
  • 2篇白质
  • 1篇蛋白质组差异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研...
  • 1篇电泳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基因
  • 1篇血清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原核
  • 1篇原核表达

机构

  • 15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郑州大学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传染病预防控...
  • 1篇郴州市疾病预...
  • 1篇中国合格评定...
  • 1篇军事科学院
  • 1篇太原市疾病预...
  • 1篇西藏民族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海关技术...

作者

  • 16篇侯雪新
  • 13篇李振军
  • 6篇徐帅
  • 4篇孙丽娜
  • 3篇张景山
  • 3篇孙渭歌
  • 3篇唐璐
  • 3篇韦超
  • 2篇金东
  • 2篇于波
  • 2篇刘凯
  • 1篇马春涛
  • 1篇叶长芸
  • 1篇武桂珍
  • 1篇贾雪
  • 1篇赵赤鸿
  • 1篇曹国庆
  • 1篇李明慧
  • 1篇王衍海
  • 1篇王卫

传媒

  • 4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疽诺卡菌菌体蛋白的免疫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8年
目的通过鉴别鼻疽诺卡菌菌体蛋白中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为筛选鼻疽诺卡菌特异诊断抗原提供线索。方法提取鼻疽诺卡菌菌体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结合免疫印迹法筛选与抗鼻疽诺卡菌兔血清发生免疫反应的蛋白点。结果在鼻疽诺卡菌菌体蛋白的免疫杂交膜上,共发现9个具有抗原活性的蛋白,其中8个可在考马斯蓝染色胶上找到匹配点,通过介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成功鉴定8个蛋白,全部定位于胞内。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鼻疽诺卡菌免疫蛋白质组学方法,在鼻疽诺卡菌菌体蛋白中发现新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可作为鼻疽诺卡菌特异性诊断候选抗原,用于诊断试剂的研究。
徐帅侯雪新孙丽娜张景山吉兴照唐璐韦超李和桥王雪冰李振军
关键词:菌体蛋白
中国重要外来入侵媒介和病原生物名录(2023版)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制定外来有害媒介和病原生物名录,及时预警、有效防范其入侵我国。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专著、网络数据库和已公布名录,选取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威胁农业和生态安全的外来媒介和病原生物,通过适生区预测和多指标综合评估体系评估其入侵中国的风险,将可能发生入侵事件的候选物种纳入名录。结果304个物种(亚种、株)(为方便描述,以下统称种)被筛选纳入中国外来入侵媒介和病原生物名录,包括69种媒介生物和235种病原生物。其中,275个物种入侵可能性较大(47种媒介生物和228种病原生物)。结论此名录可作为防范外来媒介和病原生物入侵我国的预警名录,为相关部门制定防范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梁莹徐烨殷颖璇李学荣茅范贞戴洋李泓运李超马德龙周若冰韦晓慧王晓旭冀好强岳玉娟侯雪新李明慧李振军蔡慧玲刘起勇
关键词:外来入侵物种媒介生物病原生物
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对国内不同宿主来源的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以初步建立中国非O157STEC菌株的基础数据库,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参照PulseNet非O157STEC的PFGE实验方法对76株非O157STEC分离株进行分析,并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结果在PulseNet推荐的电泳参数和内切酶XbaI情况下,菌株酶切片段分布均匀,条带易于识别。76株非O157STEC分离株产生62种PFGE带型,初步聚类为A-M13个群,不同来源菌株的PFGE带型分布广泛,但均具有某些优势的PFGE聚类群。结论国内不同来源的非O157STEC呈高度多态性,PulseNet推荐的PFGE电泳参数和内切酶XbaI适用于中国非O157STEC菌株的分析。
金东赵爱兰白向宁孟琼于波袁雪娇熊衍文侯雪新李振军
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中间隔序列的噬菌体来源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发现在现有的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原核生物中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系统中间隔序列分布规律以及间隔序列中噬菌体来源情况。方法整理现有CRISPR数据库中2762株细菌基因组中的CRISPR系统和其中的间隔序列数据,整理Gen Bank数据库中发表的1444个噬菌体基因组数据。利用BLASTN软件对间隔序列数据与噬菌体基因组进行相似性比较,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在2762个细菌基因组中整理出1940个基因组存在确定或可能的CRISPR结构和90 096条间隔序列,多数基因组具有1~50条间隔序列(1414/1940,72.9%),间隔序列数量〉250条的仅有58个基因组(58/1940,3.0%)。其中古细菌13株(13/150,8.6%),真细菌45株(45/261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8,P〈0.01)。相似性比较结果共发现245个细菌基因组的1055条间隔序列,成功比对上363个噬菌体,比对成功率仅为0.12%。结论细菌基因组中的CRISPR系统中间隔序列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古细菌基因组中CRISPR系统存在更多的间隔序列。相似性比较中噬菌体来源的间隔序列所占比例低,提示与细菌和噬菌体基因组发现较少相关,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大幅度提高成功率。
侯雪新杜鹏程李振军
关键词:噬菌体原核生物
鼻疽诺卡菌感染小鼠足垫后组织病理变化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初步研究
2017年
目的了解鼻疽诺卡菌感染动物模型小鼠足垫后不同时间的组织病理进展变化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为鼻疽诺卡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对数生长期的鼻疽诺卡菌注射于小鼠足垫,建立感染模型。将感染1、3、7、14 d后小鼠分别脱臼处死,用手术刀片切取感染小鼠的足垫,制备切片,应用HE染色观察组织不同时间的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研究感染过程中IL-6、IL-12、IFN-γ、TNF表达分泌情况。结果通过HE染色观察到感染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浸润,炎症形成;感染后第3天中性粒细胞脓肿形成,进入急性感染时期;感染后第7天肌肉组织间大量肌纤维母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感染转入慢性感染时期;感染后第14天肌肉组织间大量肌纤维母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见局灶小脓肿,周围见片状增生的泡沫样巨噬细胞,进入感染修复期。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炎症形成时期,组织中的IL-6和TN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感染期,组织中仅可见TN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感染期,组织中IL-6、IL-12、IFN-γ和TNF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修复期,组织中的IL-6、IFN-γ和TN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疽诺卡菌感染小鼠足垫后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周期,在感染第3天开始进入急性感染时期,感染后第7天转入慢性感染时期,感染后第14天进入组织修复期,并且IL-6、IFN-γ、TNF参与了炎症反应,尤其是IL-6表达量最高,主要促进Th0向Th1和Th17亚群分化,激活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等,增强其吞噬和杀伤功能,以杀伤胞内鼻疽诺卡菌。
吉兴照侯雪新孙丽娜谭晓罗司晨琛徐帅唐璐韦超李振军
关键词:HE染色免疫组化细胞因子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2024年
制定和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是实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科学化、效率化、规范化管理和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包含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4个部分,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助力我国生物安全事业的规范发展。
李晶陈震李思思陆兵赵四清王荣曹国庆王卫马春涛侯雪新王衍海赵赤鸿武桂珍
关键词:生物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培训问题分析及系统培训方法建立的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生物安全培训是有效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保障手段之一,但随着生物安全管理不断深入,传统培训形式和内容已很难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本研究通过对过去3年传统生物安全培训中存在问题的总结,借鉴国际标准化培训流程,从课程设置、培训形式、培训考核方式及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调整,在本单位建立一套系统的生物安全培训方法。经过一年的实施,大幅提高人员对培训的参与程度和生物安全培训效果。
郑玉红侯雪新李振军
西非防控埃博拉病毒病暴发和流行的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埃博拉出血热自1976年首次暴发以来,其高致死率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已造成6800多人死亡。其暴发流行既有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因素,也与西非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现状及应对措施密切相关。因此,综合分析造成流行的因素,有利于尽快控制疫情的迅速蔓延。目前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国际社会给予了积极帮助,国际社会与西非本国防控力量的有效结合将在更短的时间内控制疫情,并为我国做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相关防控提供新的思考。
李振军侯雪新徐帅
克隆、表达和纯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巴西诺卡菌P61蛋白
2017年
目的构建巴西诺卡菌P61基因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P61蛋白,为P61蛋白的进一步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基因合成的方法合成P61基因,将其插入到质粒pET30a(+)载体并导入BL21大肠杆菌,应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应用过氧化氢酶检测试剂盒检测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 P6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且具有较高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能被感染巴西诺卡菌的小鼠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巴西诺卡菌P61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能在原核表达宿主E.coli BL21中进行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过氧化氢酶活性。
吉兴照唐璐侯雪新孙丽娜韦超徐帅司晨琛李振军
关键词:过氧化氢酶原核表达
SARS-CoV-2感染与非感染人群血清1-10 ku蛋白质组差异性分析
2021年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人群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后非SARS-CoV-2感染人群血清的差异蛋白质组,从蛋白水平发现SARS-CoV-2感染人群1-10 ku的特异性血清生物标志物,并确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后非SARS-CoV-2感染人群1-10 ku血清蛋白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采集166例新冠肺炎爆发前非SARS-CoV-2感染人群血清、245例新冠肺炎爆发后非SARS-CoV-2感染人群血清及228例SARS-CoV-2感染人群血清,每组血清标本分为3份进行预混,形成3组生物学重复,弱阳离子磁珠富集后使用非标记蛋白质组定量技术对富集得到的1-10 ku小分子蛋白或多肽进行非标定量分析。结果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得到332个蛋白。差异分析显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后非SARS-CoV-2感染人群血清蛋白组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RS-CoV-2感染人群血清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后非SARS-CoV-2感染人群血清相比,筛选到差异蛋白49个(上调表达蛋白20个,下调表达蛋白29个),其中19个差异蛋白已作为癌症、心脑血管等其他疾病的诊断或者预后生物标志物。IPA经典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蛋白显著富集到LXR/RXR途径、FXR/RXR途径、急性期反应信号传导、补体系统、巨噬细胞IL-12信号传导与产生、凝血系统、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信号传导等通路。IPA疾病功能分析显示,差异蛋白富集到细胞妥协、炎症反应、传染性疾病、蛋白合成等。在血液中检测到PEBP4、SH3BGRL3基因产物,以及GNPTG、THBS1、HSPG2、MAN1A1、LGALS3BP、CLSTN1、IGFALS、PCOLCE、PGLYRP2、PRG4、QSOX1、SPARC、ATRN 13个未曾报道的与SARS-CoV-2感染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后非SARS-CoV-2感染人群血清1-10 ku蛋白组分无显著不同,而SARS-CoV-2感染人群血清与非SARS-CoV-2感染人群血清相比存在多个差异蛋白,为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致病机制和治疗靶点研究�
王磊张炳华杨文涛秦天侯雪新王冀涛肖迪
关键词:血清差异蛋白质组生物标志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