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松涛

作品数:44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政治法律
  • 15篇历史地理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军事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美援
  • 9篇抗美援朝运动
  • 6篇新中国
  • 6篇社会
  • 6篇建国
  • 5篇动员
  • 5篇中共
  • 5篇中国共产党
  • 5篇共产党
  • 5篇国共
  • 4篇政权
  • 4篇抗美援朝
  • 4篇建国初期
  • 3篇战争
  • 3篇政治
  • 3篇农村
  • 3篇民众
  • 3篇价值观
  • 3篇个案
  • 3篇朝鲜战争

机构

  • 30篇中国政法大学
  • 13篇中共中央党校
  • 4篇北京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作者

  • 43篇侯松涛
  • 4篇程美东
  • 1篇王双印

传媒

  • 5篇中共党史研究
  • 5篇党史研究与教...
  • 3篇党史研究资料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中共历史与理...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思想政治工作...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实事求是
  • 1篇当代中国史研...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北京党史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黑龙江史志
  • 1篇学术论坛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处置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经验被引量:5
2012年
中共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中积累的经验主要有:在事件预防中,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提高领导干部处理能力的专业性培训,以"政研合一"为基础促进社会预警系统的构建;在事件现场应对中,要合理定性,主要领导及时出场和积极主动协商沟通,坚持信息透明和正确引导大众传媒,慎用警力;在事件善后处置中,要找出根源努力化解矛盾,科学有效问责干部,将相关经验教训系统化、公开化、普及化。
程美东侯松涛
关键词:中共
从感知历史、感受历史到感悟历史——关于国史教学展开的思路
2008年
由于种种原因,国史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基于此,本文围绕国史教学的展开,就相应的思路进行了论证。文章认为,应该以界定"历史"的概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明确历史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中国历史"。在以上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最终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相关特性的理解。而"从感知历史、感受历史到感悟历史"是国史教学中贯穿以上三点的主线。
侯松涛
关键词:国史教学感悟历史
关于北方农村基督教信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山东省T县为个案被引量:8
2008年
农村弱势群体是北方农村基督教信仰者的主体,信仰目的的功利性,教义规范的随意性和宗教行为的某些非理性,构成了当前北方农村基督教信仰的典型特征;由于农村社会的日益多元化,宗教信仰在农村发展的空间有限,不会成为农村社会信仰的主导力量;政府部门应该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农村基督教信仰的发展做适时的、适度的引导与规范。
侯松涛洪向华
关键词:基督教宗教信仰
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与社会生态建设的互动机制被引量:1
2022年
立足于系统论的观察视角,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和社会生态建设是相伴共生的互动关系。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调度、政治主体与社会期望的契合度、政治结构运行与社会诉求的呼应度、政治文化与社会价值导向的融通度,是影响互动关系的基础性要素。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与社会生态建设互动机制现实进路的建议性思路为:以依托于制度保障的领导力,衔接社会治理的制度供给;以涵养于政治主体的感召力,对接社会期望的正向认同;以落实于政治结构端口的公信力,链接社会诉求的正当表达;以厚植于文化融通的向心力,承接社会价值观的健康导向。这些思路构成具有开放性和灵活度的方法系统,在运行磨合中随时进行与时俱进的系统更新,不断造就互动机制的向好态势。
侯松涛
关键词:政治生态建设互动机制
抗美援朝运动与民众社会心态研究
<正>社会运动作为"对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的有组织的集体表达",与民众的社会心理有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社会运动的兴起以一定的民众杜会心态为底蕴;另一方面,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又成为在此过程中民众社会心理演变的促动力。社会...
侯松涛
文献传递
十年内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启示被引量:9
2010年
十年内战时期开始之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极为复杂的背景下展开,这些背景的综合作用构成了此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基础。此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组织性媒介、学理性支撑、基础性平台以及直接性保障等方面,为我们呈现了多维的实现路径,展示了丰富的内容。从而也留下了值得总结的经验与启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绩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取向为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水准以中共领袖的意识与素养为主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以学术界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为促动。以上经验与启示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侯松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十年内战历史经验
《人民画报》冷战四十年的台湾图像史
2020年
在图像史视角下的观察中,《人民画报》冷战四十年的台湾图像,以可视性历史的形式,一方面呈现了冷战时代两极宣传对战的典型样征,另一方面,也隐含着中国大陆方面致力于摆脱冷战思维,形成理性基础上的涉台宣传取向,引导大陆民众客观认知台湾。对冷战时代宣传战的评判,需要从冷战到后冷战时代长时段进行观察。在跳脱冷战思维的前提下形成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应该是双方甚至多方努力的结果。
侯松涛
关键词:冷战图像
新中国第一次普选述评被引量:3
2004年
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中华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代表机关学说同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不同革命时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先后创造出了农民协会代表选举制度、工农兵代表选举制度、
侯松涛
关键词:选举制度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人民救国会结束原因探析被引量:2
2004年
救国会的结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说明 ,在多党合作制确立之后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还是各民主党派的成员 ,都经历了一个在心理上真正接受和理解 ,在实践中切实调整和适应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得到初步的巩固 ,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侯松涛
关键词:救国会民主党派多党合作制
关于建国初期婚姻制度改革的回顾与认识
2002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婚姻制度改革,发端于红色政权时期。但这种改革仅是区域性的、不彻底的。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方面条件渐趋成熟,因此,有必要对旧婚姻制度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彻底的改革。实践证明,这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试对建国初期的婚姻制度改革进行回顾和分析。
侯松涛
关键词:婚姻制度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红色政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