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染色体核型及各亚型核型变化的特征。方法应用R显带染色体分析技术,对初诊的285例成人AL患者进行骨髓或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分析染色体异常与白血病类型的关系。结果 AL患者平均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56.4%,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分别为55.6%(123/221)、58.8%(30/51),骨髓异常综合征转化为AML者为57.1%(4/7),淋巴肉瘤白血病为66.7%(4/6)。异常染色体中,M3染色体变化较一致,以t(15;17)(q22;q11)改变为主;ALL患者异常检出率最高的是t(9;22),其他类型白血病染色体异常存在不一致性。AML和ALL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和中间组的白血病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AL的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杨颉尹相丛闫丽萍董健侯方管洪在
-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
- 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染色体改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布情况及其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显带染色体分析技术,对初诊的273例AML病人进行染色体检查,分析染色体异常与AML类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ML病人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57.5%(157/273),其中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为AML者其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66.7%(6/9)。AML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和预后中间组的白血病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3,P<0.01)。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在AML病人的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 尹相丛杨颉侯方
-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
- 淋巴瘤患者多环芳烃-DNA加合物及代谢酶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1A1与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多环芳烃(PAH)-DNA加合物和代谢酶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1A1(CYP1A1)与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淋巴瘤发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4例淋巴瘤患者及34例对照组骨髓液中PAH-DNA加合物含量,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法(PCR-RFLP)测定上述标本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 淋巴瘤患者骨髓液中PAH-DNA加合物含量为(2498±1 250) pg/ml,较对照组的(1 882±797) pg/ml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6,P<0.05);淋巴瘤患者GSTM1基因型缺失占85.2%,对照组占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3,P<0.05),GSTM1基因型缺失者患淋巴瘤风险是GSTM1表达者的4.03倍(95% CI1.51~10.76,P< 0.05);CYP1A1变异型是野生型患淋巴瘤风险的1.36倍(95%CI 0.56~ 3.31,P> 0.05),GSTM1缺失者PAH-DNA加合物水平≥2 200 pg/ml时患淋巴瘤的危险性增加(OR=9.53,95%CI 2.397~ 37.990,P< 0.05).结论 PAH-DNA加合物可能参与淋巴瘤的发病,GSTM1缺失与淋巴瘤发生有关,并且增加患淋巴瘤的风险.
- 李艳勃王伟杨颉侯方刘加秀
- 关键词:淋巴瘤基因多态性
- 恶性淋巴瘤组织和血清中nm23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组织和血清中nm2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60例淋巴瘤组织和血清中nm2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淋巴瘤组织及血清中nm2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49、t=7.21,P<0.01)。nm23的表达水平与病人性别无关(P>0.05),而与病人年龄、淋巴瘤恶性程度、临床分期、有无骨髓浸润、B症状及LDH水平有关(χ2=8.86~15.25,t=3.03~9.48,P<0.01)。结论 nm23表达水平可反映淋巴瘤的恶性程度。
- 尹相丛闫丽萍杨颉侯方邵长峰
-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