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压
  • 8篇高血压
  • 6篇原发性
  • 6篇原发性高血压
  • 6篇沙坦
  • 5篇药物疗法
  • 5篇疗法
  • 5篇氯沙坦
  • 4篇中度原发性高...
  • 3篇型心
  • 3篇血症
  • 3篇脂血症
  • 3篇皮素
  • 3篇轻中度
  • 3篇轻中度原发性...
  • 3篇拮抗剂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素
  • 3篇高脂
  • 3篇高脂血

机构

  • 16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曾群英
  • 17篇何清
  • 16篇麦炜颐
  • 10篇李玉杰
  • 9篇陈国伟
  • 3篇高修仁
  • 3篇王礼春
  • 2篇廖晓星
  • 2篇冯冲
  • 2篇杜志民
  • 1篇许燕妮
  • 1篇胡运秋
  • 1篇谢耀群
  • 1篇胡承恒
  • 1篇范毅敏
  • 1篇范慧敏
  • 1篇张育君
  • 1篇陶军
  • 1篇陈国伟

传媒

  • 6篇新医学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国外医学(心...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3篇2001
  • 8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苯那普利降压疗效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醛固醇及内皮素的影响
1998年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苯那普利降压效果和对血管系统及醛固醇和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36例病人以普那普利10~20mg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放免测试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醛固醇和内皮素水平。结果治疗组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显著降低,降压谷峰比值为71%。但肾素活性稍为增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苯那普利除降压外。
李玉杰曾群英麦炜颐何清
关键词:苯那普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醛固酮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53例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AMI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胺碘酮组:0.2g、每天3次,起效后减至每天1次口服,疗程3年。美托洛尔组:25~50mg,每天2次口服,疗程同上。结果:住院期间治疗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次数、静脉硝酸甘油剂量、用镇痛药次数均较美托洛尔组少(P<0.05,P<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均较美托洛尔组高(P<0.05,P<0.01);泵衰竭发生率较美托洛尔组少(P<0.05)。随访3年,胺碘酮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均较美托洛尔组少(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AMI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作用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预防再发梗死、改善预后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曾群英麦炜颐何清李玉杰
关键词:心律失常生存率胺碘酮
曲美他嗪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 1例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 ,每日 3餐后分服曲美他嗪 2 0 m g,4周后考察临床疗效。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 (FS)。结果 :临床有效 1 1例 (5 3.4% ) ,L VEF和 FS分别由 0 .42± 0 .0 7和 0 .2 0± 0 .0 6增至 0 .5 3± 0 .0 8和 0 .35±0 .0 5 (P <0 .0 1 )。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曲美他嗪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 。
麦炜颐曾群英王礼春何清陈国伟冯冲
关键词:曲美他嗪缺血性心肌病心脏功能药物疗法
低分子肝素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
1998年
探讨低分子肝素(商品名速避凝〕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S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USAP患者随机单盲分入A、B两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A组加用普通肝素及阿司匹林.B组加用速避凝及阿司匹林.观察心绞痛的临床发作情况及血凝生化指标。结果:两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及镇痛药用量方面均比用药前明显减少(P均<0.01),而B组比A组疗效更佳(P均<0.01).且治疗后对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对USAP.速进凝与阿司匹林联用疗效显著优于普通肝素加阿司匹林.且应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何清曾群英麦炜颐
关键词:心绞痛低分子肝素肝素阿司匹林
两种AT_1拮抗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5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口服缬沙坦80~160mg·d-1,疗程半年;对照组71例,口服氯沙坦50-100mg·d-1,疗程半年。治疗前后测偶测血压、动态血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μg 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等,观察心脑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1%(56/74),降压幅度26.4/15.2mmHg,谷/峰(T/P)比值:收缩压(SBP)0.82、舒张压(DBP)0.80;对照组总有效率75.7%(54/71),降压幅度 26.1/15.6mmHg, T/P比值: SBP 0.81、 DBP 0.80,均与对照组相似(P>0.05)。两组治疗后PRA、 Aμg Ⅱ均升高(P<0.05); ALD、 ET均降低(P<0.05),但组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尿酸也明显下降(P<0.05),且基础值越高,降幅越大,对于治疗前高尿酸血症患者,对照组降低大于治疗组(P<0.05)。半年随访,两组心 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P>0.05),治疗?
曾群英麦炜颐何清陈国伟范毅敏
关键词:氯沙坦药物治疗高血压AT1拮抗剂
两种剂量的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被引量:4
2000年
曾群英麦颐何清高修仁陈国伟杜志民胡承恒
关键词:冠心病高脂血症药物疗法氟伐他汀
我院心内科血脂异常患者调降脂治疗达标现状和随访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了解高脂血症患者经过调脂治疗3个月及降血脂达标情况。方法:分析经治疗3个月后我院心内科288例患高脂血症患者达标率(按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并随访一年再观察其达标,发生心脏事件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个月达标水平总胆固醇56.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2.2%,甘油三酯59.7%。三项指标均全部达标者40.6%,其中冠心病患者三项指标均达标者44.4%,而用他汀类治疗者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者54.2%,显著优于多烯康,月见草油等非他汀类(后者达表率9.4%)(P<0.01)。而用辛伐他汀20mg/d达标率优于10mg/d(P<0.01),氟伐他汀40mg/d优于20mg/d(P<0.05)。一年随访显示3个月已三项达标者有15.4%又出现不达标,而原三项未达标又有28.7%达标;发生急性冠脉事件2.8%,心脏性死亡0.69%,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我院调降脂治疗达标率较国内明显提高,可能是对血脂治疗重要性提高,药物品种及剂量选择恰当,加上开展生命网工程,对患者健康教育有关,但需清楚认识要使调降脂治疗长期达标任务艰巨。
曾群英麦炜颐高修仁何清范慧敏冯冲陈国伟陶军胡运秋许燕妮
关键词:高脂血症药物治疗随访
AT_1拮抗剂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前列环素及内皮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前列环素和内皮素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A、B组(各30例),分别服氯沙坦50~100mg/d和依那普利5~10mg/d,疗程6周。另选择25例血压正常的志愿者或年度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监测服药前后动态血压,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6-酮-前列环素F_(1α)(6-K-PGF_(1α))、血栓素B_2(TXB_2)、内皮素(ET)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治疗前A、B两组的6-K-PGF_(1α)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XB_2、ET、AngⅡ升高。治疗后A、B组昼夜血压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服药后B组的AngⅡ降低,而A组升高,两组的TXB_2、ET均降低,6-K-PGF_(1α)升高,B组的后2项指标改变幅度较大(P<0.05)。结论:AT_1拮抗剂氯沙坦可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前列环素I_2和降低ET水平,对血管内皮及靶器官有良好保护作用。
麦炜颐曾群英李玉杰陈国伟李建平何清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氯沙坦前列环素内皮素
两种剂量辛伐他汀治疗115例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4
1999年
目的 :探讨不同辛伐他汀剂量的调脂疗效、安全性和预防心脏性事件的作用。方法 :将 115例高脂血症随机单盲分为 2组 :10 m g组 5 7例 ,辛伐他汀 10 m g/ d;2 0 m g组 5 8例 ,辛伐他汀 2 0 m g/ d,均观察 1年 ,观察调脂效果、不良反应及心脏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 0 mg组治疗后总胆固醇 ( TC)、甘油三酯 ( TG)、 L DL - C、载脂蛋白 ( Apo) B均明显下降 ( P<0 .0 1) ,HDL- C、Apo A1 均显著升高 ( P<0 .0 5 ,P<0 .0 1) ,疗效明显优于 10 mg组。调脂总达标率 ,TC、 L DL - C达标率 2 0 mg组示较 10 mg组高 ( P<0 .0 1)。随访 1年显示 :2 0 mg组治疗后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 NSAP)、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旁路术 ( PTCA/ CABG)、心脏性病死率、总病死率发生危险性均有下降趋势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发生 NSAP的危险性下降 ,( P<0 .0 5 ) ,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应用辛伐他汀 2 0 mg/ d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脏性事件较 10 mg/ d更适合。
曾群英麦炜颐李玉杰何清张育君陈国伟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脂血症药物疗法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情监测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原发性高血压 (EH)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对 6 5例EH病人在降压治疗前后测定血浆CGRP和内皮素 (ET)水平 ,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EH组患者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0 1) ,且高血压程度越严重 ,血浆CGRP降低越明显 ,同时 ,血浆CGRP与ET水平呈负相关 (r =- 0 991,P <0 0 0 1)。经降压治疗后 ,EH组患者血浆CGRP水平升高 (P <0 0 0 1) ,但与对照组相比仍较低 (P <0 0 1)。【结论】循环血中CGRP含量不足可能是EH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测定血浆CGRP的浓度有利于EH的病情监测。
何清曾群英麦炜颐王礼春李玉杰廖晓星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原发性高血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