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建华

作品数:120 被引量:663H指数:1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4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 23篇经济管理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土地利用
  • 18篇网络
  • 16篇城市
  • 15篇土地资源
  • 10篇生态
  • 8篇地理
  • 7篇武汉城市圈
  • 7篇城市圈
  • 6篇地籍
  • 6篇生态网络
  • 6篇土地利用变化
  • 6篇拓扑
  • 5篇土地利用规划
  • 5篇农村
  • 5篇种群
  • 4篇地籍信息
  • 4篇地籍信息系统
  • 4篇地理信息
  • 4篇地理信息系统
  • 4篇信息系统

机构

  • 118篇武汉大学
  • 19篇武汉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测绘科学...
  • 3篇国家测绘地理...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武汉市勘测设...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18篇何建华
  • 53篇刘耀林
  • 32篇刘殿锋
  • 24篇焦利民
  • 20篇赵翔
  • 18篇俞艳
  • 16篇刘艳芳
  • 9篇唐旭
  • 5篇唐琳
  • 4篇袁艳斌
  • 4篇李纯
  • 3篇孔雪松
  • 3篇唐新明
  • 2篇戴维彬
  • 2篇蔡忠亮
  • 2篇李晶
  • 2篇郭庆胜
  • 2篇马世发
  • 2篇周勇
  • 2篇唐巍

传媒

  • 13篇武汉大学学报...
  • 5篇国土资源科技...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测绘学报
  • 4篇特区经济
  • 4篇地理空间信息
  • 3篇测绘与空间地...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测绘通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高等理科教育
  • 2篇测绘科学
  • 2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测绘信息与工...
  • 1篇规划师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核技术

年份

  • 9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克隆选择算法的土地资源评价因子级别划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克隆选择算法的土地资源评价因子级别划分方法,充分利用克隆选择算法在优化问题求解方面的优势,将克隆选择算法引入评价因子级别划分问题的求解;根据评价因子级别划分问题的特点,设计了克隆选择算法亲和度函数和约束...
刘耀林赵翔何建华焦利民刘殿锋唐旭
文献传递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城市群作为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单元,细化研究尺度对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具有更科学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理解,从城镇建设水平、城镇化推进效率、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基于熵值法,从县域尺度对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整体偏低,各维度发展不平衡;第二,城镇化质量表现出武汉市"一城独大"的特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区域差距大;第三,城镇化率与城镇化质量表现出较好的同步性,但半数以上的县域城市处于"低城镇化率-低城镇化质量"阶段,同步性高但发展水平低是现阶段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李景何建华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基于加权图的地籍时空数据描述模型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以计算机通用的数据结构———图为基础,研究了基于加权图的时空数据组织策略,为表达时空语义提供了一种形式化的描述方法,并分析了以该模型为中间件实现不同时空模型转换的应用前景。
雷起宏刘耀林尹章才何建华
关键词:时空数据模型加权图
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2021年
随着结构生物学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通过这一学科提供的详细结构信息在药物发现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同步辐射的生物大分子X射线晶体学已经被证明是一种结构解析的有力工具,结合药物研发模式的发展,尤其是基于片段的药物研发,使得晶体学结构解析也成为一项筛选技术。该技术能够提供靶标蛋白与小分子片段复合物的结构信息,从而为获得更高的研发效率提供结构基础。文章结合研发模式的进展,具体实例综述了生物大分子X射线晶体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展。同步辐射装置上的大分子晶体学线站是主要的生物大分子晶体数据采集和结构解析的平台,文章简单介绍了上海光源多条晶体学光束线站性能,晶体学实验步骤,并介绍了自行开发的Aquarium自动处理系统,利用该系统不仅可大幅度提高晶体结构解析的速度,而且由于自动化程度高,极大地降低了晶体学结构解析的技术门槛。文章结合近年来的成功案例进一步说明了基于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结构研究技术在药物研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徐琴周欢周欢汪启胜郁峰
关键词:药物发现上海光源
基于多目标人工免疫系统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多目标人工免疫系统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优化方法,包括将规划区在基期年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图采用栅格文件进行存储;编码,将一种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方案通过整数编码,映射为人工免疫系统的抗体,包括用规划区内的一个栅...
刘耀林赵翔刘艳芳刘殿锋何建华焦利民
文献传递
空间交互视角下中国城市群耕地变化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9年
城镇化发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是中国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研究较多关注城市个体增长与耕地非农转换间的关系,鲜有关于城市空间联系及协同发展视角下耕地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而随着城市空间交互作用的加强,人口集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催生出的多元用地需求激化了其与耕地保护间的复杂用地矛盾。城市群是中国当下新型城镇化的主体,从城市群视角探讨耕地变化的影响机制更具前瞻性和现势性。该文采用引力模型与城市流强度模型对城市群空间联系进行度量,从城市与城市群双重尺度出发,构建了耕地非农转换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探索2005-2015年间全国主要城市群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群耕地数量变化的尺度效应和地区分异特征显著。在城市尺度上,耕地变化与农业人口、工业经济及农业科技均呈正相关关系,与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用地扩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资增长存在负相关关系;城市群尺度空间联系指标均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区域差异体现在农业人口、城镇人口规模等级、建设用地面积对内陆城市群耕地面积变化影响较大,而工业化、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沿海有着更大推动作用;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的影响在沿海地区较明显,外向功能作用力则在内陆有所体现。与零模型、半条件模型的对比分析表明,多层线性回归用于城市群耕地变化影响因素研究具有有效性,同时也揭示了不同尺度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机制,从而为国土空间开发战略下城市群发展与耕地保护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刘殿锋周泊远何建华孔雪松刘耀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城市群耕地
不确定拓扑关系模糊推理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定性空间推理难以处理不确定空间拓扑关系推理的缺憾,将确定拓扑关系复合表推理方法扩展到模糊拓扑空间,建立了基于拓扑关系复合表的不确定拓扑关系模糊推理模型,设计了基于RCC5的拓扑关系复合表的模糊推理规则库和推理的方法流程,并结合具体计算实例对模糊推理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推理结果验证了模型的认知合理性和可行性。
何建华刘耀林俞艳唐新明
关键词:模糊推理规则库
不确定方向关系的模糊描述模型被引量:5
2008年
构建了参考目标、源目标和方向关系参考框架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方向关系模糊描述模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对空间方向关系的描述符合人类对不确定方向关系的表达习惯和认知逻辑。
何建华刘耀林俞艳
关键词:不确定性
一种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包括指标因子数据获取与计算、地理区位特征指标计算、地理区位特征分指标计算、地理区位特征指数计算;相对于已有的地理区位特征计算与表征技术,本发明使用综合评估模型对区域地理区位中的自然条...
刘耀林刘艳芳何建华焦利民
文献传递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评价——基于生态网络视角被引量:17
2019年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迅速,从生态网络与物种角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更具有生态学意义。选取位于大城市边缘区的鄂州市为研究区,以具有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普通翠鸟、棕背伯劳、池鹭为目标物种,依据目标物种栖息地条件划定生境斑块,以鸟类的最大迁移距离为连接阈值构建生态网络,从生境斑块景观格局与生态网络连通性变化两个层次入手,分析2004~2014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鄂州市建设用地与林地面积增加、水体面积减少,2004~2009年林地面积增长更加显著,2009~2014年水体面积下降较为明显,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不断破碎化。从斑块角度分析,鄂州市生境质量呈下降趋势,林地生境质量先上升后下降,水体生境质量下降比林地更为明显;从连通性角度分析,生境质量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的倒"U"结构。斑块面积对维持网络连通性与生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新城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地与水体的分割、占用是典型斑块周边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鄂州市发展中应注重大型生境斑块的保护,将其设为禁止或限制开发区,同时也应保护"垫脚石"斑块以维持网络的连通性,提高大都市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何建华王春晓刘殿锋程航石青青
关键词: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网络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