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仰榴青

作品数:144 被引量:1,381H指数:2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镇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9篇农业科学
  • 1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篇化学工程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2篇冶金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9篇活性
  • 28篇多糖
  • 19篇银杏
  • 16篇色谱
  • 15篇银杏外种皮
  • 15篇外种皮
  • 14篇银杏酸
  • 13篇五味子
  • 13篇相色谱
  • 10篇抗氧化
  • 10篇活性研究
  • 9篇液相色谱
  • 9篇色谱法
  • 9篇高效液相
  • 9篇高效液相色谱
  • 8篇液相色谱法
  • 8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药理
  • 6篇正交
  • 6篇粗多糖

机构

  • 130篇江苏大学
  • 9篇江苏理工大学
  • 5篇江苏农林职业...
  • 3篇镇江市疾病预...
  • 3篇江苏江大源生...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苏中兴药业...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食品职业...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马鞍山师范高...
  • 1篇合肥职业技术...

作者

  • 142篇仰榴青
  • 83篇吴向阳
  • 40篇赵婷
  • 23篇陈钧
  • 23篇邹艳敏
  • 22篇茆广华
  • 16篇邹烨
  • 16篇张敏
  • 12篇冯伟伟
  • 11篇赵江丽
  • 10篇范群艳
  • 9篇王未
  • 7篇李倩
  • 7篇李芳
  • 7篇徐佐旗
  • 7篇张蓉仙
  • 7篇周叶
  • 6篇闫舒
  • 6篇侯会绒
  • 6篇刘倩

传媒

  • 15篇江苏大学学报...
  • 12篇食品科学
  • 10篇安徽农业科学
  • 9篇生物技术进展
  • 8篇江苏农业科学
  • 8篇食品研究与开...
  • 6篇江苏理工大学...
  • 4篇分析化学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药材
  • 3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药学学报
  • 2篇食品科技
  • 2篇有机化学
  • 2篇合成化学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石油化工
  • 2篇食品与药品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12篇2011
  • 7篇2010
  • 15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 8篇2004
  • 13篇2003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LC法测定白果中银杏酸的含量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白果中有毒成分银杏酸含量。方法:用LC/DAD/ESI/MS对白果中的银杏酸进行定性鉴定。白果经石油醚索氏提取、浓缩、定容后,直接进样进行HPLC测定。色谱分析条件:色谱柱为Inertsil ODS-2(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3%HAc溶液(92:8),流速1.0 mL·min-1,柱温40℃,紫外检测波长310 nm。结果:白果中含有5种银杏酸:C15:1,C17:2,C15:0和C17:1(存在2种同分异构体),还有1种作者推测为C17:3,其中C17:1和推测为C17:3的银杏酸为首次在白果中发现。该法精密度和重复性较好,其5次测定的RSD分别为0.71%和3.7%。白果中银杏酸含量达200 mg·kg-1左右,大大超过国际限量标准,其食用安全性应引起高度重视。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白果及其产品中银杏酸的分析,可为白果产品的质量监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
仰榴青吴向阳陈钧
关键词:HPLC法白果银杏酸中药
南、北五味子提取物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研究并比较南、北五味子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对南、北五味子进行系统提取,观察各组分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及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结果:南、北五味子的醚提物和醇提物能显著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只数,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结论:南、北五味子镇静、催眠有效成分主要分布于醚提物和醇提物中;南、北五味子相比,北五味子的镇静作用稍好,而催眠作用相当。
王雯雯仰榴青李永金吴向阳邹艳敏赵江丽
关键词:南五味子北五味子小鼠催眠
透明质酸纳米硒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2
2013年
以大分子多糖透明质酸为软模板,在室温下采用抗坏血酸还原亚硒酸钠的方法制备得到红色透明质酸纳米硒,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热热重分析(DSC—TG)、X射线衍射(xRD)和圆二色谱(CD)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透明质酸纳米硒呈均一球形、分散良好、粒径范围在50-70nm左右,呈无定形态,透明质酸纳米硒中硒元素的含量为2.2%,硒和透明质酸之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透明质酸纳米硒形成之后,其失水温度降低,热降解过程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任月娜茆广华邹烨冯伟伟朱洋顾晓云陈瑶吴向阳仰榴青
关键词:透明质酸纳米硒软模板法
超临界CO_2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工艺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提取(SFE-CO2)北、南五味子木脂素的工艺。方法以五味子总木脂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提取压力、提取温度、CO2流量等3项因素设计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工艺。用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4种主要木脂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并与传统的乙醇提取法比较。结果超临界CO2流体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优选工艺为:提取压力25 MPa,提取温度35℃,CO2流量2 L/min。北、南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平均提取率分别为93.2%、95.5%,提取物纯度分别为13.0%、9.2%,北五味子提取物中五味子乙素含量2.89%。结论 SFE-CO2法提取效率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明显优于传统的乙醇提取法,可用于提取五味子木脂素。
戴军徐佐旗赵婷闫舒仰榴青
关键词:北五味子南五味子超临界CO2提取正交试验木脂素五味子乙素
等离子体降解苯酚废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研究了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等离子体降解水处理技术 ,考察了实验中废水 p H值、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降解苯酚废水效果的影响。发现初始质量浓度为 10 0 m g/L的废水经 12 0 min处理后降解率达 6 4 %。
陈伟储金宇仰榴青吴向阳
关键词:废水处理等离子体降解苯酚废水
水解原位萃取薯蓣皂苷元的工艺条件研究被引量:37
2003年
目的 :正交试验法研究利用穿山龙提取薯蓣皂苷元的生产工艺。方法 :采用水解原位萃取法 ,以薯蓣皂苷元得率为指标 ,确定了最佳工艺 ,并将该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较。结果 :穿山龙用含约 1.5mol·L-1硫酸的75 %异丙醇水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 4 .5h ,其提取效果最佳 ,优于传统工艺。结论 :该工艺薯蓣皂苷元得率高 ,成本低 ,操作简单 ,实用性好。
王俊陈钧杨克迪仰榴青欧阳臻
关键词:薯蓣皂苷元穿山龙正交试验法
银杏酸单体化合物的制备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银杏酸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银杏酸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为银杏提取物中银杏酸的定量分析提供单体对照品。方法 银杏外种皮用石油醚回流提取 ,提取物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 ,得银杏酸混合物 ,再经制备柱反复分离 ,得银杏酸单体。结果 石油醚回流提取法所得银杏酸得率为 4 .0 6 % ,纯度 84 .5 9% ,提取率达 6 2 .9%。银杏酸混合物经制备色谱多次分离后 ,得到 6种银杏酸单体 ,其中一种为新发现的化合物 ,纯度均达 95 %以上。结论 单体制备方法较为简便 。
仰榴青吴向阳陈钧
关键词:银杏酸单体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银杏外种皮
玫瑰茄花萼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玫瑰茄花萼中提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玫瑰茄花萼中的油脂,甲酯化后运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玫瑰茄花萼油脂中含有17种脂肪酸,其中主要的脂肪酸为亚油酸(45.03%)、油酸(23.62%)、棕榈酸(22.91%)、硬脂酸(3.41%)、(10E)-10-十九烯酸(1.91%)、棕榈油酸(0.84%)、花生酸(0.53%)和肉豆蔻酸(0.3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1.40%以上。结论:玫瑰茄油脂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张冰涛赵婷邹艳敏邹烨郑大恒曲洪媛李峰仰榴青
关键词:玫瑰茄脂肪酸GC-MS
匙羹藤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4年
仰榴青侯会绒吴向阳姜松徐卫东柳春华
关键词:匙羹藤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超临界CO_2脱除银杏叶中银杏酸的研究被引量:13
2003年
对银杏叶中有毒成分银杏酸的超临界CO2脱除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讨了操作压力、温度和CO2总流量对银杏酸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有效地脱除银杏叶中的银杏酸,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30MPa、温度60℃、总流量600L,脱除率达79.1%,萃取过的银杏叶中银杏酸含量0.25%,为高品质银杏茶生产提供了新方法。
吴向阳仰榴青陈钧杨克迪
关键词:银杏叶银杏酸银杏茶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