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黎明 作品数:9 被引量:5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洛阳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预防性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镇痛对术后肺部并发症高危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镇痛对术后肺部并发症(PPC)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将上腹部及剖胸术后PPC高危患者214例分为治疗组(预防性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镇痛组)和对照组,对两组PPC发生率,术后24 h APACHEⅡ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PPC发生率及术后24 h 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镇痛可通过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24 hAPACHEⅡ评分,改善PPC高危患者肺功能及预后。 付黎明 彭艳玲 陈叶柔 辛可可 葛建琳 李兰香关键词:镇静镇痛 术后肺部并发症 高危患者 不同方法检测de(l20q)异常克隆在骨髓细胞系列中的分布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为了比较FACS联合间期FISH和细胞形态学分类联合FISH的方法检测del(20q)的MDS-RAEB-1患者异常克隆在骨髓各细胞系列中的分布。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通过流式细胞分选(FACS)de(l20q)的MDS患者骨髓CD15+、GPA+、CD3+CD56-CD16-、CD19+和CD3-CD56+CD16+细胞,细胞形态学分类该患者有核红系、粒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然后应用相应探针对分选细胞分别进行FISH检测。同时选取4例核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应检测。结果 FACS和形态学分类联合FISH两种方法检测de(l20q)患者的异常克隆在骨髓粒系(CD15+)和红系(GPA+)中的百分率分别为70.50%/71.20%和93.30%/92.40%,检测结果非常接近(P>0.05)。两种方法检测异常克隆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均为阴性。后者检测浆细胞未见de(l20q)异常克隆。结论两种方法检测de(l20q)异常克隆在骨髓各细胞系列中的分布,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前者检测简便,后者更为直观。 秦玲 付黎明 刘珂 阮林海关键词:克隆 流式细胞仪 形态学 允许性低血压复苏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允许性低血压复苏在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7例采用允许性低血压复苏和同期38例采用积极液体复苏救治的急性失血性休克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允许性低血压复苏组凝血病发生率、病死率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积极液体复苏组(P<0.01)。结论允许性低血压复苏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疗效好,应推广应用。 付黎明 朱平 李兰香关键词:急性失血性休克 凝血病 不同首剂肝素剂量在多个灌流器连续血液灌流中的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首剂肝素在多个灌流器连续血液灌流中的最佳剂量。方法将321例行多个灌流器连续血液灌流治疗中毒的病人按首剂肝素剂量随机分为3组:标准剂量组(A组)、1/2标准剂量组(B组)及3/4标准剂量组(C组),分析3组出血性疾病及灌流器凝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组出血性疾病发生率高于B组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无差异(P>0.05);B组灌流器凝血发生率高于A组及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C组无差异(P>0.05)。结论首剂肝素为3/4标准剂量时出血性疾病及灌流器凝血发生率均较低,为最佳剂量。 付黎明 朱平 姚爱琴外科ICU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外科ICU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76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科ICU重症患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非常普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结论对高危患者严密观察,早发现、早治疗,及时祛除诱因是救治关键。 付黎明 窦芳 李波关键词:外科ICU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杂合式血液净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MODS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杂合式血液净化(HBPT)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9月医院接收的84例SAP并发MO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B组40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A组44例,行HBPT。比较2组临床症状转归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前与治疗7 d后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率、Th17/Treg。结果 A组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ICU住院时间较B组短(P<0.05);治疗7 d后,A组MODS、APACHEⅡ评分较B组低(P<0.05);治疗7 d后,A组血清TNF-α、IL-6、IL-1β、hs-CRP水平、Th17表达率、Th17/Treg较B组低,Treg表达率较B组高(P<0.05)。结论 HBPT可降低SAP并发MOD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恢复Th17/Treg平衡,促进疾病康复。 吕春婷 付黎明 岳磊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TH17/TREG 急诊重症监护室病原微生物感染特点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病原菌感染特点及细菌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洛阳市中心医院EICU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628例患者中的214例感染患者送检的1 516份标本进行病原学检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标本构成比、病原学送检阳性率、病原菌构成比、病原菌感染特点、不同感染部位重点菌排序及细菌耐药情况。结果病原学送检阳性率为14.31%(217/1 516),剔除重复标本,有效阳性标本18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3株(66.13%),真菌34株(18.28%),革兰阳性菌29株(15.59%);下呼吸道、泌尿系统及血液系统为最常见感染部位,分别检出87株(46.77%)、39株(20.97%)、32株(17.20%);社区感染比例(90.32%,168/186)显著高于医院感染比例(9.68%,18/186)(χ~2=80.778,P<0.05);各感染部位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病原菌排序不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比例增加,泌尿系医院感染检出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及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舒巴坦、氨基糖苷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率较低,42.8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苯唑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EICU患者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感染为最常见感染部位;社区感染比例高于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各感染部位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病原菌排序与细菌耐药性不同,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需要覆盖常见病原菌。 付黎明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 病原微生物 耐药性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联合机械排痰治疗吸入性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2018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联合机械排痰治疗吸入性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吸入性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88),2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肺部感染、纠正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联合机械排痰。记录2组患者的发热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EICU住院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5天及2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CPI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第5天和2周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治疗第5天(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5天和2周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E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三联及以上抗生素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8.57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42%(71/76)和81.82%(72/88),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17,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联合机械排痰治疗吸入性肺炎并发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付黎明 朱平 李春燕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 吸痰 支气管灌洗 吸入性肺炎 呼吸衰竭 外科获得性凝血病106例高危因素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外科获得性凝血病的临床特性。方法:对106例外科获得性凝血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稀释性凝血病和功能性凝血病在外科凝血病中所占比重高(占77.4%),严重创伤、严重感染、大量失血、大量输血补液为其高危因素,预后好于消耗性凝血病;消耗性凝血病预后较差,严重感染和病理产科为其高危因素。结论:重视对高危患者的严密观察,早发现、早诊断,根据凝血病分型采取正确的治疗是防治关键。 付黎明 秦玲 李波关键词:医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