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志坚

作品数:32 被引量:254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肝癌
  • 14篇原发性
  • 13篇原发性肝癌
  • 9篇栓塞
  • 8篇晚期
  • 7篇肿瘤
  • 6篇动脉
  • 6篇化疗
  • 5篇肝动脉
  • 5篇肝肿瘤
  • 4篇脾功能
  • 4篇脾功能亢进
  • 4篇中晚期
  • 4篇细胞
  • 4篇亢进
  • 4篇功能亢进
  • 3篇序贯
  • 3篇栓塞疗法
  • 3篇栓塞治疗
  • 3篇顺铂

机构

  • 32篇南通医学院附...
  • 2篇南通医学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南通瑞慈医院
  • 1篇如皋市第三人...

作者

  • 32篇于志坚
  • 9篇孟宪镛
  • 8篇茅国新
  • 6篇蔡炜
  • 5篇黄介飞
  • 5篇李小彦
  • 5篇沈丰
  • 4篇袁烨
  • 4篇袁洪新
  • 4篇钱俐
  • 3篇吴建新
  • 3篇邱历伟
  • 3篇姚登福
  • 3篇成建萍
  • 3篇吴信华
  • 3篇于嘉伟
  • 3篇郑毓荃
  • 3篇杨大明
  • 2篇吴玮
  • 2篇蒋道荣

传媒

  • 8篇南通医学院学...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交通医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第一届中国肿...
  • 1篇第八届全国肝...

年份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急诊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 附2例报告
1993年
应用 TAE 方法治疗2例巨块型 HCC 破裂出血.24小时内出血情况均得到控制.治后生存期分别达半年,1年以上.获得止血,抗癌.改善症状,缩小瘤体,延长寿命等良好效果.
宋美珍于志坚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休克栓塞疗法
老年性肝硬化临床特征分析
1993年
分析97例老年性肝硬化临床特征,并与同期随机抽样的97例非老年性肝硬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老年组黄疸,水肿、顽固性腹水较非老年组多见;肝功能及酶学检查与非老年组比较有差异;且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比非老年组严重.老年组病死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提示老年人肝硬化失代偿严重,预后较差.
周国雄高静于志坚
关键词:肝硬变肝功能
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8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探讨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 ,对比观察治疗组 (肝、脾动脉双栓塞组 )与对照组 (单纯肝动脉化学栓塞组 )对血细胞、肝功能、免疫状况、门脉压力等方面的影响。治疗组 82例治疗后血细胞均见不同程度增高 ,血小板呈现倍增 ,PT、APTT同术前比有较明显改善 ;对照组 86例治疗后均有WBC、PLT的进一步减少 ,PT、APTT延长。两组肝肾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免疫指标检测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门脉压力有较明显下降 ,未发生一例上消化道出血 (UGIB) ,对照组介入术后有 10例发生UGIB。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有较好疗效 ,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降低门脉压 。
沈丰袁烨孙英豪蔡炜于志坚金宝翠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脾功能亢进
TFR-M加化学栓塞序贯治疗伴门静脉癌栓晚期肝癌临床观察被引量:4
1998年
对伴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学栓塞加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TFR-M)生物导向治疗,并与单纯肝动脉化学栓塞作对照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瘤体缩小>50%的部分缓解率为58.3%(14/24),门静脉癌栓消失、缩小的有效率为83.3%(20/2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8.2%(4/22)和27.3%(6/22),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0.01)。观察组所有应用TFR-M治疗的病例均未发生任何血清病样过敏反应。观察表明,伴门静脉癌栓晚期原发性肝癌序贯栓塞化疗结合生物导向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沈丰蔡炜李小彦钱俐袁洪新于志坚
关键词:转铁蛋白单克隆抗体肝癌门静脉癌栓
肝癌组织及外周血端粒酶表达对肝癌的诊断和鉴别价值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端粒酶表达及外周血端粒酶分析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人肝癌的癌灶和癌周组织制备总RNA ,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 ,并观察了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对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它的癌周组织 ,而总RNA则是癌周组织明显高于癌灶 ;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未经治疗的肝癌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经过TAE治疗后肝癌病人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1) ;外周血AFP浓度与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联合分析 ,对肝癌具有互补诊断价值。结论 肝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表达异常 。
吴玮姚登福邱历伟吴信华蒋道荣于志坚卜召祥
关键词:肝癌组织外周血单核细胞酶表达癌周组织癌灶
经导管肝动脉和B超引导下经细针门静脉双重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被引量:57
2002年
目的 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联合B超引导下经细针门静脉化疗栓塞(PV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原发性肝癌 2 0 9例 ,其中TACE 10 4例 ,TACE +PVE 10 5例。结果 TACE组和TACE +PVE组总有效率 (CR +PR)分别为 37.5 %和 5 7.2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门静脉癌栓消失 +缩小率分别为 2 2 .2 %和 6 8.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1,2 ,3年生存率TACE组分别为 6 5 .1%、36 .3%和 2 0 .5 % ;TACE +PVE组分别为 95 .6 %、5 9.6 %和 39.1%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和B超引导下经细针门静脉双重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优于单纯TACE。B超引导下经细针PVE操作简便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茅国新于志坚张一心成建萍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HSB、GSTs和TNF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价值的临床评价
1999年
为探讨肝癌特异性GGT同工酶区带(HSB)、谷胱苷肽-S-转换酶(GSTs)和肿瘤坏死因子(TNF)3项血清学标志物浓度改变在肝癌诊断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分别对肝癌、慢性肝病和肝外肿瘤进行定量检测分析。结果,肝癌组HSB和GSTs浓度均明显高于慢性肝病和肝外肿瘤组(P<0.01);TNF浓度肝癌组明显高于慢性肝病组(P<0.001),但与肝外肿瘤组间无明显差异;肝癌组HSB、GSTs和TNF的阳性率分别为88.6%、78.1%和74.3%,均显著高于另两组(P<0.01)。研究表明,HSB定量检测优于GSTs和TNF,多项指标联合分析有助于肝癌的诊断与鉴别。
朱云松邱历伟陆建新陆建新杨大明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HBSGSTSTNF
羟基喜树碱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及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 (HCPT)联合亚叶酸钙 (CF)、氟尿嘧啶 ( 5 -Fu)、顺铂 (DDP) (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HLF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 3 5例。HCPT 10mg/d ,静脉滴注 ,连用 5天 ;CF 10 0mg/d ,静脉滴注 ,连用 5天 ;5 -Fu 75 0g/d ,静脉滴注 ,连用 5天 ;DDP 40mg/d ,静脉滴注 ,连用 3天 ,2 8天为 1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 (CR) 2例 ,部分缓解 (PR) 15例 ,总有效率(CR +PR) 48 6%。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口腔炎。结论 HCPT联合CF、5 -Fu、DDP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可耐受 。
袁洪新茅国新于志坚
关键词:亚叶酸钙氟尿嘧啶顺铂羟基喜树碱晚期胃癌
LAK/IL-2不同给药途径对肝癌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应用LAK/IL-2单独或与经肝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或栓塞治疗(TACE)结合,分别通过肿瘤供血动脉、外周静脉或浆膜腔输注等多种途径,治疗肝癌16例。B组、C组均为Ⅱ期与Ⅲ期病例,结合TACE治疗有效率达64.3%(9/14);而A组2例I期小肝癌病例,单纯予以肝动脉插管输注LAK/IL-2等治疗无效。提示这种过继免疫治疗不宜单独使用,而在TACE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开始恢复阶段,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项措施是十分有益的。
于志坚孟宪镛曹娜英杨大明黄介飞郑毓荃俞智华华国平孙云甫朱欣航
关键词:LAK肝癌过继免疫治疗
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后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对26次(21例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TACE),观察了胃十二指肠粘膜损害的发生情况和内镜下表现.26次中有10次出现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38.5%).病变位于胃体至十二指肠降部,主要表现为散在性或弥漫性充血斑,散在性出血点,单发或多发的糜烂面及浅溃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栓塞物质进入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右动脉,造成粘膜缺血的结果.为避免此种并发症,应尽量超选插管和缓慢灌注栓塞物质.
黄介飞于志坚孟宪镛
关键词:栓塞疗法十二指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