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林
- 作品数:48 被引量:211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血压类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不同血压类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就治的2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124例,女136例,平均年龄(65.56±12.81)岁。入选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幅度分为勺型组、非勺型组、反勺型组;各组患者入院24 h内均进行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血脂检测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结果 (1)260名脑梗死患者中勺型血压患者79例,非勺型血压患者88例,反勺型血压患者93例;(2)三种类型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脉压(NPP)、夜间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晨起收缩压(ESBP)、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BPV)及24 h平均动脉压(24 h 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其他两组比较,勺型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且日常生活能力强(P<0.05);(4)三种类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有明显差异,反勺型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反勺型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发生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显。
- 赵文娟安中平于德林刘斌
- 关键词:脑梗死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动脉硬化
- 956例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的价值分析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筛查中的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956例社区居民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观察记录彩色血流、血流频谱、IMT厚度、斑块大小及狭窄程度。...
- 于德林刘彬王昱闫进刘洋张奕杨倩
-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人群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
- 文献传递
- 超声在颅脑创伤术中及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颅脑创伤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颅脑创伤患者在术中及术后行超声检查共发现病变35个。其中术中检查7例,使用3.5MHz探头,以无菌手术显微镜罩将探头包裹,探头与镜罩之间涂耦合剂,将探头轻置于脑组织表面向各个方向扫查,观察是否有迟发血肿,脑中线结构有无移位,脑室位置、大小、有无受压变形,脑组织及病变区回声表现。术后检查17例,采用不同频率探头显示远场、中场、近场的病变,一般情况下2~4MHz探头用于探查深度>10cm病变,3~6MHz探头用于探查深度为5~10cm病变,4~9MHz用于探查深度<5cm病变,在去除颅骨处皮肤表面进行探测并避免接触伤口。结果超声检查发现病变35个,CT及手术发现病变41个。与头颅CT检查或手术探查进行对比发现,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的超声检出率最高,实质内血肿次之,硬膜下积液及脑挫裂伤的检出率较低,总检出符合率为85.4%,较大的血肿均伴有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受压变小或消失。结论颅脑创伤患者术中、术后超声与CT或手术检出符合率好,超声检查更方便、快速,有助于及时发现颅内迟发血肿及其他紧急并发症,节省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可以在颅脑创伤监护室使用。
- 于德林马平李增惠薛凯屈桂兰
- 关键词:超声检查颅脑损伤血肿
-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取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72例,进行TCD和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CTA相比,TCD对颅内段后循环动脉检查的敏感性为82.50%,特异性为94.64%,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88.33%,准确性为89.58%.结论 TCD对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病变的诊断特异性高,敏感性一般,其中对颅内段椎动脉的诊断准确性最高.TCD可作为颅内动脉病变的早期筛查手段.
- 杨倩安中平于德林
-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术
- 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液成分紊乱、 血管内壁紊乱以及血管内壁改变等多种因素促使碳水化合物、 脂质成分沉积于人体管壁内膜存在一定关联,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促使人体颈动脉闭塞或狭窄,可诱导缺血性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现阶段,临床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较多,其中高频超声为临床常见影像学诊断方式,利于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现介绍高频超声的基本原理及其对斑块稳定性的判断,以及高频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杨倩于德林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频超声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
- 无分叉颈动脉超声表现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患者女。66岁,于1年前因“言语不清,左肢麻木无力4d,加重1d”就诊于我院急诊,查头部MRI示脑桥偏右侧急性脑梗死,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收入我院神经内科。
- 张丽华于德林
- 关键词:超声表现颈动脉急性脑梗死头部MRI言语不清神经内科
-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评价前循环脑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检查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前循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评价,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107例50~85岁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后2周内完成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TCD检查。分别记录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CT/MRI阳性侧和阴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CCA/EICA)不同回声斑块、斑块大小以及动脉狭窄程度;前循环颅内血管狭窄组CT/MRI阳性侧和阴性侧颈内动脉虹吸段(SCA)、颈内动脉末段(TICA)、大脑中动脉M1段(MCA-M1)、大脑前动脉A1段(ACA-A1)狭窄程度及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不同回声斑块检出率;前循环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组CT/MRI阳性侧和阴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中动脉M1段及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程度。结果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CT/MRI阳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阴性侧比较,不同回声斑块大小及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为40%~50%、>50%~70%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两侧狭窄血管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狭窄程度达>70%~90%和>90%时,CT/MRI阳性侧检出率均大于阴性侧(P<0.05)。前循环颅内血管狭窄组:CT/MRI阳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与阴性侧之间不同回声斑块大小及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虹吸段或颈内动脉末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发生率,CT/MRI阳性侧大于阴性侧(P<0.05);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发生率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组:CT/MRI阳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70%和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阳性检出率均大于阴性侧(P<0.05);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血管两侧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组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基本相同,根据�
- 于德林张玮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颈动脉
- 血管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的多中心检查登记研究设计方案被引量:11
- 2017年
-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病死原因,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 贾凌云华扬邢英琦惠品晶孟璇于德林潘晓芳房亚兰宋彬彬吴春霞张春梅隋秀芳金友贺张京芬李建卫王凌穆玉明钟经馨朱榆红张恒蔡晓宇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缺血血管超声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诊断的临床及影像学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神经内、外科诊断的59例SSS患者,在临床中诊断的多种方法。结果 59例患者经临床及超声检查初步怀疑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经超声检查均发现异常,选择性全脑血管动脉造影(DSA)及螺旋CT(CTA)所示与血管超声结果一致,但观察到的血管狭窄程度、范围更清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可以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但确定病因困难,CTA及DSA可以可靠确定病因,两者联合可以更全面的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 闫进杨志娟于德林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经颅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被引量:6
- 2008年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是因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同侧椎动脉反流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其典型症状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及盗血侧上肢的缺血性改变,临床表现为双侧上肢动脉收缩压相差〉20mmHg(1mmHg=0.133kPa),盗血侧脉搏较健侧弱或无脉,锁骨上窝可闻及血管杂音。笔者对我院2005年9月-2006年8月明确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以为临床早期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提供依据。
- 于德林李伟王昱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锁骨下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变化超声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