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凤兰

作品数:10 被引量:18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学成
  • 3篇油蒿
  • 3篇化学成分
  • 2篇脂肪酸
  • 2篇沙地
  • 2篇桕脂
  • 2篇乌桕
  • 2篇毛乌素沙地
  • 2篇化感
  • 2篇化感作用
  • 2篇挥发油
  • 2篇Γ-亚麻酸
  • 1篇新油源
  • 1篇亚麻
  • 1篇亚麻酸
  • 1篇月见草
  • 1篇月见草油
  • 1篇脂肪酸酯
  • 1篇柔毛
  • 1篇瑞香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10篇于凤兰
  • 5篇李京民
  • 5篇王静萍
  • 3篇孔令韶
  • 3篇马茂华
  • 2篇单雪琴
  • 1篇郝乃斌
  • 1篇戈巧英
  • 1篇王华亭

传媒

  • 2篇植物学通报
  • 2篇Acta B...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由内蒙毛乌素沙地采集的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新鲜茎叶,经水蒸气蒸馏,所得淡黄色挥发油,含量0.43%。挥发油经GC-MS-DS联用分析,并根据气相色谱定量,鉴定出43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β-顺式罗勒烯,茵陈炔及橙花叔醇。其中茵陈炔和茵陈二炔酮在蒿属植物中属不常见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的研究,将为探讨油蒿群落的化学生态学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于凤兰马茂华孔令韶
关键词:油蒿挥发油化学成分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的化感作用研究被引量:90
1999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ordosica)化感作用研究,发现油蒿茎叶的水浸提液对几种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幼苗长和根长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步增加;用油蒿茎叶水浸提液进行盆栽试验,受体植物的出苗率、苗高、根长和干物重也受到抑制,苗的形态也与对照有较明显的差异;在不同有机溶剂的水浸提液的萃取液中,乙酸乙酯萃取液对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幼苗长和根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形态差异明显;进一步对乙酸乙酯萃取液不同组分的生物试验表明,在洗脱出的3个组分中,其中的一个组分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化学定性反应鉴定,此组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由此表明,油蒿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
马茂华于凤兰孔令韶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油蒿化感作用
细叶小檗果色素成分研究被引量:5
1992年
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之红色浆果,经压榨得鲜果汁。采用醋酸铅沉淀,正丁醇提取的纯化方法,得到纯化色素。此色素在三种溶剂系统中纸层析,均显示两条不同红色谱带。酸水解后,甙元部分与标准品对照,在三种溶剂系统中进行纸层析,证明含有下面两个花青甙元:(1)天竺葵甙元(pelargonidin)、(2)矢车菊甙元(cyanidin)。纸层析制备后,在0.1%盐酸-乙醇中测定两个花青甙元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分别在532mm和547mm。配糖的测定用甲酸水解,与标准糖对照纸层析和薄层层析,证明配糖为葡萄糖和阿拉伯糖。色素经纸层析制备成两条谱带后,分别用高效薄层法直接水解,与标准糖对照层析,证明色素1配糖为葡萄糖,色素2配糖为葡萄糖和阿拉伯糖。
于凤兰王华亭吴承顺
关键词:色素浆果小檗
乌桕桕脂中甾醇和其它成分分离鉴定
1989年
通过柱层析、薄层层析等化学方法,从乌桕桕脂中分离得到甾醇及脂肪酸酯类化合物。经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分析,鉴定出下列化合物:β-谷甾醇、菜油甾醇、Δ~7-豆甾烯醇、肉豆蔻酸甲酯、肉豆蔻酸乙酯、棕榈酸甲酯、硬酯酸甲酯和硬酯酸乙酯。
于凤兰王静萍李京民单雪琴
关键词:乌桕甾醇脂肪酸酯
瑞香狼毒茎叶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8
1998年
新鲜瑞香狼毒(Stelerachamaejasme)茎叶经正己烷提取,脱腊后进行GCMSDS联用分析,鉴定出2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正十八烷;正十九烷;2,6,10,14四甲基十六烷;十六烷酸;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9,12十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十八烷酸。
于凤兰戈巧英郝乃斌吴承顺
关键词:瑞香狼毒茎叶化学成分
油蒿挥发油的化感作用研究被引量:64
1999年
对毛乌素沙地油蒿挥发油的化感作用(Alelopathy)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蒿挥发油对苋、诸葛菜、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小麦种子萌发几乎无影响,但对其幼芽和幼根的生长具一定影响。抑制作用最强的是对苋种子,挥发油组最终萌发率18%,比对照组减少71%,对其幼芽和幼根的生长影响也很明显。用GC、GC-MS-DS联用方法,共鉴定43个化合物,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在1.5%以上的化合物有如下14种:1)α-蒎烯(α-pinene),2)桧烯(Sabinene),3)β-蒎烯(β-pinene),4)月桂烯(Myrcene),5)对伞花烃(ρ-cymene),6)柠檬烯(Limonene),7)β-水芹烯(β-phelan-drene),8)β-顺式罗勒烯(β-cis-ocimene),9)β-反式罗勒烯(β-trans-ocimene),10)松油烯-4-醇(Terpinen-4-ol),11)α-姜黄烯(α-curcumene),12)茵陈炔(Capilene),13)橙花叔醇(Nerolidol),14)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ol)。
于凤兰马茂华孔令韶
关键词:油蒿挥发油化感作用
微孔草油中脂肪酸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17
1989年
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Clarke)Hemsl.]种子含油45%,其油中含有γ-亚麻酸,(顺式-6,9,12-十八碳三烯酸)8.1%。通过硝酸银硅胶柱层析和高压液相色谱分离,采用高碘酸钠、高锰酸钾氧化裂解的方法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气相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对油中的γ-亚麻酸,顺式-6,9,12,15-十八碳四烯酸,顺式-11-廿碳烯酸,顺式-13-廿二碳烯酸,顺式-15-廿四碳烯酸进行了分离、鉴定。
李京民王静萍于凤兰
关键词:微孔草种子油脂肪酸Γ-亚麻酸
几种乌桕桕脂甘油三酯的组成
1988年
采用胰脂酶分解的方法对几种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种子桕脂甘油三酯组成进行了测定,桕脂的甘油三酯是由9—14种甘油三酯所组成。与可可脂相似之处是甘油三酯2-位上的脂肪酸,82—88%为油酸。二饱和酸甘油酯占81—88%,其中以 POP 为主(74—81%);单饱和酸甘油酯占1.8—6.0%;而三饱和酸甘油酯占9.6—15.6%,主要是 PPP(8.5—14.0%)。桕脂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可以做可可脂的代用品。将湖南产的乌桕与广西栽培的4个品种(“大粒鸡爪”、“蜈蚣”、“铜锤”和“小粒鸡爪”)桕脂中的甘油三酯组成比较,以“大粒鸡爪”桕脂中二饱和酸甘油酯的比例最高(88.0%),三饱和酸甘油酯的含量最低(9.6%)。
王静萍于凤兰李京民单雪琴
关键词:乌桕桕脂甘油三酯食品
全文增补中
含r-亚麻酸的新油源——微孔草油中脂肪酸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2
1990年
微孔草种子油中含有8.1%的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的 r-亚麻酸(顺式-6,9,12-十八碳三烯酸)。本文叙述分离、鉴定微孔草种子油化学成份的方法和结果。
李京民王静萍于凤兰
关键词:脂肪酸Γ-亚麻酸
柔毛月见草油的成分研究(简报)
1991年
柔毛月见草(Oenothera villosa)。经我所植物园多年培育,已在北京扩大栽培成功。种子含油量和油中的γ-亚麻酸含量均高于月见草。为使柔毛月见草油应用于生产,作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脂肪酸成分曾有过报道,但非皂化成分,本文尚属首次报道。作者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种子含油量为28.1%。按参考文献方法,分析脂肪酸成分。
于凤兰王静萍李京民
关键词:化学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