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丸山正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静冈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断层
  • 2篇走滑
  • 2篇活动断层
  • 1篇地震
  • 1篇第四纪
  • 1篇断层系
  • 1篇焉耆盆地
  • 1篇遥感
  • 1篇英文
  • 1篇右行走滑
  • 1篇右旋
  • 1篇右旋走滑
  • 1篇图像
  • 1篇盆地
  • 1篇晚第四纪
  • 1篇卫星图像
  • 1篇卫星遥感
  • 1篇活动历史
  • 1篇活断层
  • 1篇层系

机构

  • 3篇静冈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兰...
  • 1篇神户大学

作者

  • 3篇丸山正
  • 3篇林爱明
  • 2篇狩野谦一
  • 2篇郭建明
  • 2篇傅碧宏

传媒

  • 2篇新疆地质
  • 1篇地壳构造与地...

年份

  • 2篇2003
  • 1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从累积变位地形及基岩变位推测六甲活断层系的活动历史
2000年
丸山正林爱明
关键词:活断层活动历史地震
焉耆盆地活动断层的晚第四纪右行走滑被引量:13
2003年
本研究对天山东南侧山间盆地——焉耆盆地的晚第四纪右行走滑活动断层的位移和滑动速率进行了测量.详细的卫星图像分析和野外调查表明活动断层(开都河断层带)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南缘,具典型的走滑断层特征.发育在晚更新世—全新世冲积扇中的水系记录了3~250 m的右行错断和位移的累积.冲积扇中的断层陡坎高1 m到25 m,沿断层带走向左行雁列状断层崖呈现,向NE和SW倾.基于河道的错断,14C数据和断层岩组构的分析可以得出:①活动断层的平均右行走滑速率为8 mm/a,垂直分量的速率为1 mm/a,(②典型的单次地震断裂事件产生的错断量为3~7 m,③大地震事件(Ms>7)的平均重复间隔约为500年,④开都河断层带最新的地震断裂事件发生在过去2 500 a间.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相关联的天山是一个逆冲构造占主导地位的造山带,而山间盆地中晚第四纪的走滑断层表明了这种造山机制中具有水平滑动.
林爱明傅碧宏狩野谦一丸山正郭建明
关键词:焉耆盆地活动断层晚第四纪右行走滑卫星图像
中国西北帕米尔东北缘的活动断裂研究(英文)被引量:11
2003年
在卫星遥感图像的详细地质解译分析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与地貌观察,对帕米尔东北缘山前与印度-亚欧大陆碰撞相关的活动断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指出,NW-NWW走向的断层主要表现为南倾逆冲断层,并伴随有强烈的右旋走滑分量.流经活动断层带的水系显示出右旋累积位错:小水系的水平位错量为4.0~20.0 m,大河流的水平位错量达8~12 km.沿断层带的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也显示出一致的水平位错,位错量为8~12 km.这些证据表明,帕米尔东南山前的NW—NWW走向的断层很可能开始于上新世末期至早更新世早期(2.2~Ma).研究结果首次厘定了帕米尔东北缘山前与向北逆冲州伴随的右旋走滑速率在第四纪期间达4.0~6.8 mm/a.根据与现代地震活动相关的活断层分析,推测帕米尔东北缘山前7级以上地震重复周期为1 000 a左右.
傅碧宏林爱明狩野谦一丸山正郭建明
关键词:活动断层右旋走滑卫星遥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