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福强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人胃癌
  • 3篇散发性乳腺癌
  • 3篇突变
  • 3篇肿瘤
  • 3篇胃癌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管
  • 3篇基因
  • 2篇人胃癌组织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胃癌组织
  • 2篇腺肿瘤
  • 2篇淋巴转移
  • 2篇癌组织
  • 2篇BRCA1
  • 2篇BRCA1基...

机构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万福强
  • 6篇陆云飞
  • 3篇张海添
  • 3篇刘庆仪
  • 2篇曾健
  • 2篇林坚
  • 2篇严茂军
  • 2篇覃舒婷
  • 2篇廖清华
  • 2篇吴非
  • 1篇丛风云
  • 1篇廖天
  • 1篇李祖云
  • 1篇潘红波

传媒

  • 2篇解剖学报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人胃癌组织淋巴管新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2008年
目的:研究人胃癌组织微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胃癌淋巴转移机制。方法:取人胃癌中心区、周边区及正常区组织块,常规固定,树脂包埋,半薄切片,光镜下定位,检出淋巴管经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人胃癌中心区未见淋巴管;胃癌周边区较正常区微淋巴管增多分别为(3.20±1.152)个和(2.10±0.968)个,t=3.270,P=0.002,管腔较小分别为(204.83±103.71)μm2和(1521.48±794.66)μm2,t=-5.315,P=0.000,开放连接增多(23/59个和4/66个),χ2=12.895,P=0.000,淋巴管破坏增多(38.80%和4.76%),χ2=15.674,P=0.000;淋巴转移组胃癌周边区比无淋巴转移组胃癌周边区淋巴管多分别为(3.50±1.225)个和(2.50±0.548)个,t=2.523,P=0.021,被破坏的淋巴管多(46.15%和13.33%),χ2=5.281,P=0.022,开放连接/非开方连接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7,P=0.641。结论:人胃癌周边区存在淋巴管新生;胃癌细胞进入淋巴管的主要途径可能是胃癌周边区被破坏的淋巴管。
刘庆仪陆云飞覃舒婷吴非万福强严茂军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转移超微结构
BRCA1相关散发性乳腺癌的病理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BRCA1基因突变的散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筛查出144例乳腺癌患者中有BRCA1基因碱基改变的标本20例,对BRCA1突变的乳腺癌和非BRCA1突变乳腺癌病例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突变相关性乳腺癌与非BRCA1突变乳腺癌相比,具有发病年龄早,肿瘤分化差,ER、PR、CerbB-2阴性率高和p53阳性率高等特点。结论:可以通过病理检测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来预测BRCA1突变的几率,提示BRCA1基因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孕激素受体基因、p53基因和CerbB-2基因有密切的联系。
张海添陆云飞曾健林坚廖清华万福强李祖云潘红波
关键词:BRCA1基因乳腺肿瘤DNA突变分析
散发性乳腺癌BRCA2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检测广西乳腺癌患者乳腺癌和卵巢癌易感基因2(breast and ovarian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2,BRCA2)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探讨BRCA2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 ...
万福强
关键词:散发性乳腺癌BRCA2基因基因突变
文献传递
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外显子11突变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基因exon11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探讨BRCA1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取105例乳腺癌标本为实验组,30例非癌乳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PCR-SSCP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所有标本BRCA1基因外显子11全部序列的突变情况。结果:30例非癌乳腺组织BRCA1基因外显子11未检出突变,105例乳腺癌中有10例发生基因突变,占总例数的9.5%。10例中2例为同义突变:2430T→C,2630T→G;8例为错义突变:2532T→G,2685T→C(2例),3191C→G,3232A→G,3667A→G(2例),3876C→A。结论:BRCA1基因外显子11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对其进行检测可能对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评估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万福强陆云飞张海添
关键词:乳腺癌SSCPDNA序列分析外显子
人胃癌组织淋巴管的超微结构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人胃癌组织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胃癌淋巴转移机制。方法取人胃癌中心区、周边区及正常区组织块,常规固定,树脂包埋,半薄切片,光镜下定位,检出淋巴管经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人胃癌中心区未见淋巴管;胃癌周边区较正常区淋巴管增多(t=3.270,P=0.002),管腔较小(t=-5.315,P=0.000),开放连接增多(χ2=12.895,P=0.000),淋巴管破坏增多(χ2=15.674,P=0.000);淋巴转移组胃癌周边区比无淋巴转移组胃癌周边区淋巴管多(t=2.523,P=0.021),被破坏的淋巴管多(χ2=5.281,P=0.022),开放连接/非开放连接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7,P=0.641)。结论人胃癌周边区存在淋巴管新生;胃癌细胞可能是通过胃癌周边区被破坏的淋巴管进行转移的。
刘庆仪陆云飞覃舒婷吴非万福强严茂军
关键词:淋巴管胃癌超微结构透射电镜
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检测 BRCA1和 BRCA2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 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2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144例乳腺癌患者标本作实验组,另取非癌乳腺组织标本30例作对照组。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 DNA。针对各个外显子的碱基序列特征,设计有助于筛查基因碱基突变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每例 DNA 标本均用 PCR 扩增 BRCA1基因的全部22个外显子和 BRCA2基因的 exon10和exon14两个外显子。分别将每例外显子的 PCR 扩增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对泳动变位或出现异常区带的 PCR 扩增产物进行 DNA 测序。结果对照组未检测出 BRCA1和 BRCA2基因突变,实验组中检测出20例 BRCA1基因碱基改变,总突变率为13.9%,其中错义突变率为11.1%。BRCA2基因 exon10和 exonl4未检测出突变。结论 BRCA1突变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筛查 BRCA1基因突变对于中国人群乳腺癌患病风险评估、早期诊断及基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张海添陆云飞曾健林坚廖清华万福强
关键词:乳腺肿瘤
人胃癌淋巴管密度和面积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人胃癌淋巴管的密度和面积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D2-40淋巴管内皮标记性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0例人胃癌中心区、癌旁区、正常区内的淋巴管,分析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高于正常区,平均面积、平均周径及总面积小于正常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及平均面积、平均周径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人胃癌淋巴管新生存在于胃癌癌旁区,新生淋巴管管腔小,不足以形成良好的淋巴回流;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平均面积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预测淋巴结转移及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因素。
刘庆仪陆云飞丛风云廖天万福强
关键词:胃癌淋巴管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