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国文

作品数:70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食管
  • 13篇外科
  • 12篇心脏
  • 12篇手术
  • 11篇动脉
  • 10篇食管癌
  • 9篇主动脉
  • 9篇外科治疗
  • 8篇心肺
  • 8篇术后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心肺联合移植
  • 6篇缺损
  • 6篇肺癌
  • 5篇单核
  • 5篇单核苷酸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心脏移植

机构

  • 43篇江苏大学附属...
  • 22篇镇江市第一人...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颍上县...

作者

  • 65篇丁国文
  • 52篇陈锁成
  • 24篇王康荣
  • 24篇任正兵
  • 22篇孙斌
  • 21篇刘建
  • 19篇董长青
  • 19篇唐巍峰
  • 18篇施益军
  • 18篇戎国祥
  • 12篇顾海勇
  • 10篇尹俊
  • 9篇邵爱中
  • 9篇朱静峰
  • 6篇刘超
  • 6篇孙扬永
  • 5篇潘慧文
  • 4篇宗白鹭
  • 4篇马少君
  • 3篇李政

传媒

  • 11篇江苏医药
  • 7篇江苏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镇江医学院学...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术16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肺转流(CPB)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术161例治疗经验。方法手术种类:二尖瓣置换81例,主动脉瓣置换34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40例,三尖瓣置换6例。换瓣同时行三尖瓣成形50例,心房纤颤消融35例,左房血栓清除9例,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4例,巨大左心房折叠19例,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95例,二尖瓣全瓣保留6例,主动脉根部加宽换瓣3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3.10%)。156例痊愈出院,无一例气栓发生。结论浅低温CPB下心脏不停跳行瓣膜置换技术对多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是适用的。
尹俊陈锁成丁国文施益军王康荣戎国祥
关键词:心肺转流
IL-8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危险性的关系
2011年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决定患者预后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现有的影像学方法对于发现早期淋巴结转移能力较差,因此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非常有必要。最近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CRP)1846C〉T多态性位点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马少君刘超顾海勇唐巍峰董长青丁国文陈锁成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食管、肺术后单纯胸膜腔感染的处理体会
2002年
刘建陈锁成董长青丁国文
关键词:食管手术肺癌手术术后
支气管血管成形及左心房部分切除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总结支气管血管成形以及左心房部分切除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对 5 3例非小细胞肺癌施行支气管血管成形及左心房部分切除。结果 本组无早期死亡。术后发生各类早期并发症 16例 ,占 30 % ,均治愈。随访 8个月~ 11年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6 %、5 6 %和 38%。结论 支气管血管成形以及左心房部分切除 ,不仅扩大了肺癌手术适应证 ,使病情较晚 ,年龄偏大 ,肺功能低下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 ,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长了生命 。
陈锁成刘建王康荣丁国文孙斌任正兵仲宁
关键词:左心房部分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
食管癌易感性与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8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小片段扩增子法分析351例食管癌和384例非肿瘤对照IL-8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的食管癌发生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IL-8-251(A/T)多态3种基因型TT、AT、AA在食管癌组和非肿瘤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39.9%(TT)、54.7%(AT)、5.4%(AA)和43.8%(TT)、45.3%(AT)、10.9%(AA),与携带IL-8-251 TT基因型的个体比较,IL-8-251 AA等位基因型可以减少46%食管癌的发病风险。结论IL-8-251(A/T)基因多态性AA基因型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刘超马少君张文波顾海勇丁国文陈锁成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食管癌单核苷酸多态性
胃黏膜下层食管胃黏膜单层吻合法的抗反流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经胃黏膜下层食管胃黏膜单层吻合法的抗反流效果。方法采用经胃黏膜下层食管胃黏膜单层吻合法施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305例。术后行X线吞钡、胃镜和食管pH检查。结果术后无1例早期死亡,未发生吻合口瘘,2例出现轻度胃食管反流。结论经胃黏膜下层食管胃黏膜单层吻合法具有明显的抗反流优势,且效果确切、可靠。
唐巍峰陈锁成丁国文王康荣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
食管、肺术后单纯胸膜腔感染的手术治疗
2003年
目的 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食管、肺术后单纯胸膜腔感染的效果。 方法  1985年 5月~ 2 0 0 0年 5月共行食管、肺手术 2 4 80例 ,术后单纯胸膜腔感染 38例 ,保守治疗 11例 ,再次手术治疗 2 7例 ,总结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 结果 保守治疗组死亡 3例 ,自动出院 2例 ,余 6例于发现胸膜腔感染后 2 6~ 75d痊愈。再手术组 1例胸膜腔感染未能控制死于呼吸衰竭 ,1例术后切口感染经保守治疗一月痊愈 ,其余均于再次手术后 10~ 15d痊愈出院。 结论 胸膜腔感染是食管、肺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再次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缩短治愈时间。在病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主张手术治疗。
刘建陈锁成董长青丁国文
关键词:食管手术肺手术再次手术治疗
肺癌侵犯气管及心血管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肺癌侵犯气管及心血管的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年6月~2006年12月外科收治的局部晚期肺癌75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54岁。右肺支气管或隆突重建49例,左肺支气管或隆突重建26例。同期肺动脉成形26例,左心房部分切除8例,上腔静脉置换或侧壁切除6例。临床分期(UICC1997):ⅡB期12例,ⅢA期30例,ⅢB期33例。本组49例术前接受1~3周辅助化疗。结果本组无住院死亡。术后发生各类早期并发症25例(33.3%),其中肺不张11例,胸腔感染6例,呼吸功能不全5例,心功能不全3例,经治疗后均痊愈。本组失访8例,其余67例随访3个月~16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52.5%、26.8%。结论外科治疗侵犯支气管、隆突、肺动脉、上腔静脉及左心房的局部晚期肺癌,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陈锁成丁国文任正兵王康荣刘建孙斌戎国祥董长青唐巍峰施益军
关键词:存活率
心肺联合移植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2012年2月22日,我院为1例扩张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终末期患者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手术(CHLT),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患者,男,46岁。患者6年前活动后胸闷、气喘、乏力,继而出现面部、四肢浮肿、腹胀,近半个月来症状加重,活动受限,无法平卧。
陈锁成丁国文王康荣任正兵戎国祥施益军
关键词:扩张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
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疾病64例
2012年
目的探讨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疗效。方法对64例主动脉疾病患者行主动脉支架腔内隔绝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5例,女9例,年龄29~86岁,平均55.7岁。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49例,主动脉瘤8例,外伤性胸主动脉破裂7例。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将支架导入胸主动脉。结果 8例(占12.5%)出现内漏,4例术后3月内自行闭合,1例再次植入支架,3例未进一步治疗。死亡5例(占7.8%)均在术后1月内,其中4例死于严重的合并症,1例死于主动脉瘤破裂。生存3年以上者8例(占12.5%),2~3年12例(占18.7%),1~2年20例(占31.3%),1年以下19例(29.7%)。结论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有广泛的适应证,尽管支架系统本身可以带来内漏等并发症,但风险小,死亡率低。
丁国文陈锁成董长青施益军孙扬勇顾海勇邵爱中
关键词:主动脉瘤外伤腔内隔绝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