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艳利

作品数:136 被引量:76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专利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矿业工程
  • 5篇建筑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4篇充填
  • 41篇采煤
  • 32篇固体充填
  • 27篇充填采煤
  • 24篇矸石
  • 21篇工作面
  • 20篇固体充填采煤
  • 19篇采空
  • 19篇采空区
  • 14篇充填体
  • 12篇煤矿
  • 12篇空区
  • 11篇压实
  • 11篇煤柱
  • 11篇煤矸石
  • 10篇矸石充填
  • 9篇顶板
  • 9篇物料
  • 9篇煤矿采空区
  • 9篇固体物料

机构

  • 136篇中国矿业大学
  • 8篇新疆工程学院
  • 5篇燕山大学
  • 3篇华北理工大学
  • 3篇库车县榆树岭...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煤炭学会
  • 2篇能源集团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淮南矿业集团
  • 1篇四川省安全科...
  • 1篇霍州煤电集团...
  • 1篇中煤能源研究...

作者

  • 136篇黄艳利
  • 97篇张吉雄
  • 26篇周楠
  • 26篇巨峰
  • 22篇缪协兴
  • 17篇宋天奇
  • 16篇张强
  • 16篇孔国强
  • 15篇马丹
  • 14篇李猛
  • 14篇孙强
  • 12篇董霁红
  • 9篇周跃进
  • 7篇邓雪杰
  • 7篇张强
  • 6篇李剑
  • 6篇齐文跃
  • 6篇姜海强
  • 6篇马昆
  • 5篇安泰龙

传媒

  • 8篇煤炭学报
  • 6篇采矿与安全工...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煤炭科学技术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煤矿安全
  • 2篇煤炭技术
  • 2篇煤炭科技
  • 2篇矿业研究与开...
  • 2篇能源技术与管...
  • 1篇中国煤炭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煤炭高等教育
  • 1篇岩土力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第二届徐州科...

年份

  • 9篇2023
  • 8篇2022
  • 16篇2021
  • 16篇2020
  • 9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11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4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旋转托盘式大垂深双孔固体物料连续输送系统
一种旋转托盘式大垂深双孔固体物料连续输送系统,主要由投料井与固体物料输送系统、地面控制台、驱动系统、地面运料系统构成。投料井为两个,由地面垂直施工至井下而成,在投料井内安装有耐磨管。固体物料投放系统包括驱动轮、钢丝绳、托...
缪协兴张吉雄周跃进黄艳利巨峰邓雪杰
文献传递
多场耦合作用下煤矸石淋溶浸泡试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场耦合作用下煤矸石淋溶浸泡试验装置,包括内桶、外桶、淋溶液桶和淋溶液收集器。内桶由过滤和渗透板分隔为淋溶液收集区和充填试验材料的淋溶区。在所述淋溶区上方配置能承载设定压力的进液板,进液板设有进液孔。淋溶...
黄艳利王枫晚李俊孟张吉雄高华东宋天奇孔国强韩震
文献传递
西部典型生态脆弱矿区采损地表植被盖度演化规律与退化机制被引量:5
2022年
生态本底脆弱的西部矿区已成为我国煤炭资源的主产区,采动影响下矿区生态环境日趋退化,其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对地表植被的影响。为揭示采矿扰动区地表植被变化状况,以枣泉煤矿为研究靶区,选取了10景连续的SentineL-1A雷达影像数据和93景SentineL-2A光学数据,基于小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结合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系数,研究了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地表下沉特征,分析了工作面开采沉陷区与非沉陷区植被NDVI时序演化特征,评估了采矿扰动下矿区植被覆盖度时序演化趋势,并对采损植被退化机制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2014—2021年枣泉矿区地表植被NDVI呈物候性周期变化趋势,矿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改善状态;工作面开采当年地表植被开始出现退化,退化程度较低,在采后2~3 a退化最为明显,随后逐渐缓慢恢复,总体经历了轻微退化期、显著退化期以及逐渐恢复期等变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含水率是影响矿区植被发育的重要土壤理化性质因子,采矿扰动区地表下沉、裂缝发育引起有机质、全氮、全磷等地表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采动影响下地下水位下降是造成工作面植被退化的重要原因,温度和降雨量也对矿区地表植被发育状态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成果为西部生态脆弱矿区采损植被生长状况的科学诊断、矿区植被修复时机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撑。
黄艳利郭亚超齐文跃李俊孟王佳奇欧阳神央吴来伟
关键词:开采沉陷植被覆盖度
底板岩性对煤矸石充填体重金属元素迁移影响规律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18年
近年来煤矸石充填采煤技术作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之一得到了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煤矿采空区中的煤矸石充填体长期处于偏酸性或偏碱性矿井水环境中,其富含的重金属元素有向底板迁移进而影响地下水的风险。通过煤矸石静态浸泡实验,利用ICP测试浸泡液中重金属元素浓度,确定了煤矸石浸泡液中的主要重金属为铍(Be)、锰(Mn);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不同底板岩性(泥岩、花岗岩、砂岩、灰岩)条件下的煤矸石重金属元素迁移数值模拟计算模型;以Mn元素为例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岩性底板中的扩散距离及浓度分布,得到了重金属元素扩散距离与底板岩层渗透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未铺设黏土垫层时泥岩、花岗岩、砂岩、灰岩底板中Mn元素在底板中的扩散距离分别为5.2,12.5,16.0,19.0 m,铺设黏土垫层后Mn元素扩散距离为0.9,2.8,5.2,9.1 m,分别下降了82.69%,77.60%,67.50%,52.10%。
宋天奇宋天奇黄艳利张吉雄
关键词:煤矿采空区重金属元素
关闭矿山地下空间资源定量评估与再利用途径
2022年
随着煤炭资源的长期开发,越来越多的煤矿面临关闭/废弃或已关闭。这些矿井历经长期开采,形成大量地下空间,传统的封井措施会造成巨大的地下空间资源浪费。在国内外关闭矿山数量增加与绿色发展时代背景之下,采用数学模型定量评估与管理关闭矿山地下空间资源,提出矿区资源再利用途径,不仅是能源环境领域的重要议题,而且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还是矿山企业解决发展困境的迫切需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划分了关闭矿山地下空间资源类型,提出了不同类型巷道空间计算方法、工作面采空区空间计算方法和井下残留煤炭资源的估算方法。②分析了国内外关闭矿山地下转型利用模式,构建基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矿山转型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估关闭矿山地下空间不同转型方案的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关闭矿山地下空间资源最优转型利用路径。③以渭河流域某矿为例,估算得到某矿地下空间为1.18×10^(5) m^(3),残余资源量为5600万t,地下转型方式按照效益由大到小依次为地下矿山博物馆、地下度假村和地下物资储备库。综合关闭矿山地上/下空间资源,根据资源特点与层次结构模型,确定该矿区最优转型利用方案为“地上矿山公园+地下矿山博物馆”。主要给出了关闭矿山地下空间资源划分标准,提出了关闭矿山资源定量评估方法,为关闭矿山企业提供转型脱困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为我国关闭/废弃矿山转型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范例,并对我国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吉莉刘峰尚建选董霁红董霁红
关键词:地下空间资源评估
黄土沟壑区特厚煤层开采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黄土沟壑区煤炭大规模开采诱发的地表裂缝加剧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损伤。以内蒙古大饭铺煤矿612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探究工作面开采导致的地表裂缝的产生机理、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结果表明:(1)在开切眼周围容易产生沿边缘分布的拉伸裂缝和在中心区域呈O形分布的沉降坑;工作面中部区域散布着随工作面走向推进的弧形裂缝以及边缘区的拉伸裂缝,停采线范围附近地表裂缝主要以C形分布的张开式拉伸裂缝为主;(2)工作面整体以宽度为10~30 cm的裂缝为主,大多数裂缝的落差在5~20 cm之间;(3)工作面采动过程中顶板裂隙不断发育贯通地表产生地裂缝,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裂缝宽度增加到最大值后开始减小直至趋于闭合;(4)沿工作面倾向方向,在地表沉陷区周边形成环状裂缝分布区,边缘区域裂缝不断发育,在工作面推进位置前方裂缝呈现“发育—闭合”的趋势。研究成果对西部黄土沟壑矿区煤炭开采与区域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运成黄艳利吴运标郭亚超孙太洋刘亚辉杨原刘首奎秦涛
关键词:黄土沟壑区地表裂缝无人机影像开采沉陷
单轴压缩下花岗岩声发射、红外特征及损伤演化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20年
采用声发射、热红外技术联合监测花岗岩单轴压缩过程,分析岩石破裂过程声发射、红外辐射变化规律。从内部损伤和表面损伤两个角度,分别建立了基于声发射和红外辐射的岩石损伤变量解析表达式,并根据二者在不同阶段的互补性,建立了分段曲线损伤模型,分析单轴压缩下岩石的损伤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损伤演化过程分为初始损伤阶段、损伤稳定发展阶段和损伤加速发展阶段3个阶段,初始损伤阶段内部损伤和表面损伤都没有发展,损伤稳定发展阶段,内部微损伤不断积聚,表面损伤仍没有发展,损伤加速发展阶段内部损伤和表面损伤均快速增大。相比内部损伤,表面损伤异常增大时间较早;(2)对比分段曲线损伤模型计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发现两者的趋势大致相同,定义的损伤变量较为合理,能够较好地反映岩石内部裂纹缺陷产生、发展直至破坏的渐进演化过程。
张艳博吴文瑞姚旭龙梁鹏田宝柱黄艳利梁精龙
关键词:红外辐射声发射
采煤固体充填体压力监测方法
一种采煤固体充填体压力监测方法,适用于井工矿山固体充填采煤过程中对采空区充填体的压力情况进行监测。采用在充填综采采空区布置多个充填体压力监测仪,分排布置,各排充填体压力监测仪均沿工作面均匀布置;数据采集时,将每排充填体压...
张吉雄黄艳利巨峰安泰龙
文献传递
一种综采工作面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综采工作面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系统,该系统由工作面污水及采空区积水收集净化系统系统、淤泥处理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构成。工作面污水及采空区积水收集净化系统可分为污水收集区、物理过滤区、悬浮物处理区和重金属离子处理区四部分。淤...
黄艳利李巍翟文李俊孟张吉雄董霁红马昆赛米尔·扎伊泽
文献传递
一种充填采煤的大垂深固体投料系统及工艺
一种充填采煤的大垂深固体投料系统及工艺,系统包括地面控制台,投料管道,井式储料仓,井式储料仓上部设有与联络巷相通的观察硐室,并设有减少冲击力的锥形缓冲器,锥形缓冲器的底部设有监测物料堆积高度的信号传感器;井式储料仓下部呈...
缪协兴张吉雄巨峰黄艳利周跃进周楠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