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成像
  • 6篇血管
  • 5篇肝癌
  • 5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血管造影
  • 4篇血管造影术
  • 4篇乙肝
  • 4篇乙肝肝硬化
  • 4篇造影
  • 4篇造影术
  • 4篇小肝癌
  • 4篇颈部
  • 4篇肝硬化
  • 3篇肿瘤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
  • 3篇

机构

  • 14篇南通市第三人...
  • 8篇南通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作者

  • 18篇黄爱娜
  • 14篇张学琴
  • 12篇缪小芬
  • 11篇张涛
  • 5篇丁丁
  • 4篇姜吉锋
  • 4篇梁宏伟
  • 3篇杨雪飞
  • 3篇沈继明
  • 3篇王霄英
  • 2篇方艳
  • 2篇姜吉峰
  • 2篇朱纪吾
  • 2篇陆健
  • 1篇陈小东
  • 1篇王秀彬
  • 1篇孙春锋
  • 1篇李敏达
  • 1篇刘胜楠
  • 1篇石甜甜

传媒

  • 9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56层iCT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扫描在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256层iCT iDOSE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扫描在颈部血管CT血管造影(CT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需行颈部血管CTA检查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采用iDOSE迭代重建技术及管电流100 mAs;B组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及管电流250 mAs,其他参数两组均保持不变。采用独立t检验比较两组图像不同解剖位置的动脉强化CT值、有效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 A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起始端、颈内动脉起始端血管内CT值分别为(364.61±57.65)HU、(400.09±65.83)HU、(337.35±54.29)HU,B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端血管内CT值分别为(372.76±56.83)HU、(393.28±64.94)HU、(336.06±61.84)HU;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0±0.40)分、(4.10±0.30)分,A组显著高于B组(t=3.39,P<0.01);辐射剂量分别为(1.58±0.09)mSv、(7.60±0.88)mSv,A组显著低于B组(t=38.50,P<0.01)。结论采用iDOSE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扫描行颈部CTA检查,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既可提高图像质量又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张涛陆健黄爱娜张学琴王绍刚沈继明
关键词:颈部血管
108例肝癌患者超声及腹部CT扫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超声、腹部CT扫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癌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超声及腹部CT检查,总结肝癌超声、CT表现特征,分析两者在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38个病灶中,巨块型38个,结节型54个,弥漫型46个。CT检出结节型、弥漫型肝癌准确率高于超声检查(P<0.05);CT诊断肝癌准确率高达94.20%,明显高于超声检查的79.71%(P<0.05)。结论腹部CT对肝癌诊断价值高,CT增强扫描及多期扫描可明确肝癌供血血管的变化,显示肝癌血流动态特点。
司同黄爱娜王燕飞
关键词:肝癌超声CT多期扫描
颞颌关节内紊乱的MR表现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颞颌关节内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JID)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表现。方法:收集TMJID患者43例86个颞颌关节的MR图像,从关节盘位置及形态、关节腔积液、下颌骨髁突骨的改变、关节活动度5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3例(86个颞颌关节)发生关节盘移位77个,完全移位76个,其中前移67个,前外侧移位9个,部分移位1个呈关节盘外侧份前移;77个关节盘移位中可复性前移43个,不可复性前移34个。关节盘变形72个,其中折叠型28个,均厚型8个,伸长型7个,圆形19个,双凸型3个,后带膨大型7个;关节盘未变形14个,呈双凹型。关节腔积液74个,其中发生在可复性前移36个,不可复性前移33个,盘突关系正常5个。髁突骨改变29个,其中发生在可复性前移5个,不可复性前移24个。关节活动正常62个,其中发生在可复性前移36个,不可复性前移17个;活动受限24个,其中可复性前移7个,不可复性前移17个,关节盘位置、形态、关节活动度与盘突关系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MR对TMJID患者关节盘移位方式、关节盘变形方式、关节积液、关节构成骨的改变及关节活动度有很好的显示,可以准确诊断。
陈小东陆健缪小芬张学琴黄爱娜张继云陈培培姜吉锋杜圣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关节活动度
iDose迭代重组技术联合低电压在颈部CTA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iDose迭代重组技术联合低管电压在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可行性。方法搜集6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或超声检查发现颈部血管病变需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0例。A组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组方法及120 kV管电压;B组采用iDose迭代重组技术及100 kV管电压,其余参数两组均保持一致。统计学应用独立t检验方法比较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动脉强化CT值、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B组颈总动脉起始端血管内CT值分别为(372.9±42.1)、(449.3±92.7)HU,噪声分别为(20.9±4.6)、(10.2±1.7)HU,SNR分别为16.8±4.1、38.9±14.5,CNR分别为12.6±3.7、34.9±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101、11.9505、-8.0331和-9.6532,P值均〈0.01);颈内动脉起始端血管内CT值分别为(402.5±34.2)、(469.5±130.2)HU,噪声分别为(17.6±8.3)、(8.4±2.9)HU,SNR分别为32.7±5.2、75.1±24.1,CNR分别为19.6±5.2、70.8±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261、5.7314、-9.4195和-17.8769,P值均〈0.01);A、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0.3)、(4.4±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863,P值〈0.05);ED分别为(0.84±0.08)、(0.51±0.1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2.5326,P值〈0.01)。结论采用iDose迭代重组技术联合低管电压行颈部CTA检查,不但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而且能提高图像质量。
张涛陆健张学琴王绍刚黄爱娜沈继明
关键词:血管成像术
原发性肉瘤样肝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肉瘤样肝细胞癌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肉瘤样肝细胞癌的CT表现。7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7例病灶平扫均为低密度,其中6例病灶内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门静脉期显示原动脉期强化区域密度减低,延迟期4例病灶边缘及内部实性区有轻度延迟强化。7例中,单发6例,多发1例。结论原发性肉瘤样肝细胞癌具有肝细胞癌和肉瘤的双重特征,CT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缪小芬石甜甜陆健黄爱娜朱纪吾
关键词:X线计算机
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A的应用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探讨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7月本院90例拟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方案(120kV,250mAs,滤波反投影重建),B组(120kV,100mAs)和C组(100kV,150mAs)采用低剂量扫描方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重建级别3及5),并进一步分为B1(iDose4-3)和B2组(iDose4-5)及C1(iDose4-3)和C2组(iDose4-5)。计算各组的辐射剂量。在头颈部CTA图像上测量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C1段(ICA C1)和C4段(ICA C4)、大脑中动脉M1段(MCA M1)及椎动脉V1段(VA V1)的CT值及图像噪声(N),计算各部位的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1)C组5个部位的CT值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1和C1组的CCA和VA V1的图像噪声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1组间CCA和VA V1的SNR和CN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A C1的图像噪声为B2组及C2组低于A组,而SNR及CNR为B2组及C2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ICA C4的SNR及CNR均为B2组及C2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MCA M1的N、SNR和CNR在5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B1、B2、C1和C2组的主观评分均高于A组,B2组、C2组与A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C组的辐射剂量最低,B组及C组的辐射剂量均低于A组,三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能在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且iDose4-5优于iDose4-3。
黄爱娜陆健张涛张学琴缪小芬王绍刚许梁翟丽娟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低剂量
钆塞酸二钠多期动态增强MRI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多期动态增强MRI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纳入行3.0 T MR检查并证实为肝纤维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86例,其中S1期25例、S2期18例、S3期23例、S4期2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测量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移行期及20 min肝胆期肝实质的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值,计算动脉期、门脉期、移行期及肝胆期肝实质的相对强化率(REAP、REPV、RETP、REHBP)和对比增强指数(CEIAP、CEIPV、CEITP、CEIHBP)。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定量评估增强后四期相对强化率和对比增强指数对肝纤维化S1~S4分期的价值,并使用ROC曲线评估多期增强定量参数在诊断≥S2期、≥S3期、S4期肝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S1~S4)的相对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升高,REPV、RETP、CEITP、CEIHBP值依次降低,CEIHBP诊断≥S2期、≥S3期、S4期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较RETP、CEITP高,AUC分别为0.775(95%CI:0.672~0.858)、0.765(95%CI:0.662~0.850)、0.821(95%CI:0.723~0.895),REPV诊断效能最低。结论钆塞酸二钠多期动态增强后肝实质RETP、CEITP、CEIHBP在定量评估肝纤维化分期方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以CEIHBP诊断效能最佳。
黄爱娜张涛张学琴陆双双姜吉峰丁丁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及MRI表现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提高对。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3~61岁,平均49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包膜、钙化、CT密度、MRI信号、增强扫描的强化方式与程度、肾周侵犯及远处转移等情况,并作文献复习。结果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并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位于左肾,1例位于右肾;均呈类圆形,长径1.5~7.5cm,与肾组织分界清,3例有假包膜。CT平扫1例呈稍高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3例呈等密度,其中2例有钙化,1例有囊变。2例行MRI检查者,T1WI上1例呈稍低信号为主伴有更低信号,1例基本呈等信号,T2WI上1例呈稍高一高信号,另1例呈稍高一高信号为主夹杂少许低信号。CT、MRI三期增强扫描肿瘤强化均明显低于肾皮质,3例皮髓期、实质期其内见点状或小片絮状轻度强化,2例皮髓期、实质期呈较均匀轻度强化,排泄期均呈持续性强化。5例均无肾周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皮髓期、实质期其内小点状及片絮状强化及排泄期持续性强化的强化方式可能对它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黄爱娜韩希年陆健张学琴缪小芬张涛李敏达杨道华刘胜楠
关键词:肾肿瘤肾细胞癌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256 iCT不同低辐射剂量扫描条件联合iDose^4在头颈部CTA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比较256 iCT不同低辐射剂量扫描条件联合高级迭代重组算法(iDose4)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E 5组,每组30例。A组行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重组;B、C、D、E组行低剂量扫描,B组行管电压120 kV,低管电流150 mAs扫描,C组行管电压120 kV,低管电流100 mAs扫描,D组行低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50 mAs扫描,E组行低管电压100 kV,低管电流150 mAs扫描,B组、C组、D组及E组均采用iDose4,迭代重组级别5。测量各组患者颈部CTA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C1段(ICA C1)、椎动脉V1段(VA V1)3个水平的动脉CT值、肌肉CT值、SD噪声值,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计算辐射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 CCA、VA V1水平SD噪声 E组与B组、C组、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A水平SD噪声 E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A、VA V1、ICA C1水平的SNR、CNR D组分别与A组、B组、C组及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颈部、肩关节3个水平的主观评分5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水平的主观评分均为D组最高。B组、C组、D组、E组辐射剂量与A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且5组的辐射剂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辐射剂量最低。结论 256 iCT不同低辐射剂量扫描条件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头颈部CTA辐射剂量,联合iDose4均能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E组采用低管电压100 kV,低管电流150 mAs扫描,辐射剂量最低,联合iDose4,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图像相当,能够满足临床诊断;D组采用低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50 mAs扫描,辐
黄爱娜陆健张涛张学琴缪小芬王绍刚许梁翟丽娟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低剂量
256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颈动脉蹼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256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颈动脉蹼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020年间1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拟诊为颈动脉蹼患者的影像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观察颈动脉蹼CTA多平面重建及横断位薄层CT表现、颈动脉球有无扩大、病灶局部有无钙化及血栓。结果:共10例13处颈动脉蹼病灶,其中女性6例,男性4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2.8±12.0)岁,右侧8处,左侧5处,其中3例位于左侧,1例右侧两处,2例左右两侧各一处,4例位于右侧。13处病灶在CTA多平面重建图像上表现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后壁向腔内突入的充盈缺损,可薄(12/13)或厚(1/13),且在横断位薄层CT上均呈腔内隔膜。10例颈动脉球均未见扩大,局部均未见钙化,10例颈动脉蹼病灶局部均未合并血栓。结论:颈动脉蹼罕见,属于不典型肌纤维发育不良,采用256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颈动脉蹼有明确的诊断价值,能够明确该病变的诊断,并减少误诊及漏诊。
翟丽娟王绍刚许梁黄爱娜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多平面重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