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锋
- 作品数:12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TI在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MRI检查和DTI检查,对两组研究对象的L5、S1神经根参数、DTI–FT影像学表现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结果:对照组受检者左侧和右侧两节段神经根各向异性分数(FA)、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个不同层面神经根之间的FA值、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侧神经根FA值低于健侧,且患侧神经根不同层面FA值较健侧低,患侧神经根不同层面之间的ADC值和FA值比较,中层FA值较近端低,高于远端,且中层ADC值高于近端,低于远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分析DTI–FT影像学表现,对照组神经根纤维示踪L4、L5、S1神经束完整性和连续性较好,而观察组患者的受压神经根与对侧相比明显变形、稀疏。结论:DTI–FT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的临床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可揭示病因,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陈镜聪黄柏锋刘锦文何国华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腰椎间盘突出
-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分析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资料。观察指标:病灶数目、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或信号及强化程度。结果单发15例,其中额骨6例,顶骨5例,枕骨3例,眼眶1例;多发1例共3个病灶,分别位于额骨、枕骨及斜坡。额骨、顶骨及枕骨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眼眶及斜坡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晰伴有硬化缘。X线表现为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多边缘无硬化,仅眼眶及斜坡处病灶局部有硬化缘。CT主要表现为颅骨内外板类圆形骨质破坏,眼眶及斜坡病灶呈不规则侵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无骨膜反应;其中6例单发病灶及1例多发病灶均见骨质破坏内残留小点及细条骨片;软组织肿块部分呈均匀等密度,增强后软组织部分轻度强化。MRI均见骨质破坏区向颅骨内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其中11例11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4例6个病灶呈中等信号,1例1个病灶T1WI见斑点状高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均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病灶软组织肿块均呈显著性强化。结论 X线结合MRI有助于诊断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黎昕李丽红黄柏锋
- 关键词:颅骨嗜酸性肉芽肿X线磁共振成像
- 浸润型胃淋巴瘤和浸润型胃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被引量:25
- 2012年
- 目的分析浸润型胃淋巴瘤(LGL)和浸润型胃癌(LGC)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LGL和22例LGC的CT资料。结果病变部位、范围:LGL累及胃底11例,胃体12例,胃窦10例;LGC累及胃底6例,胃体13例,胃窦20例;同时累及2个或2个以上部位:LGL11例,LGC13例。病灶侵犯胃周径>50%者LGL12例,LGC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壁厚度:LGL为(24.4±12.1)mm,LGC为(17.7±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度及强化:LGL密度均匀15例,三期增强主要呈均匀轻中度强化;LGC密度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伴坏死10例;不均匀强化17例。黏膜:LGL仅1例病变处见深溃疡形成;LGC中14例见溃疡形成。胃腔改变:LGL胃壁僵硬2例;LGC胃壁僵硬、胃腔狭窄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胃周肿大淋巴结:胃周2个区以上淋巴结肿大者LGL7例,LGC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LGL和LGC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黎昕黄柏锋蓝博文李丽红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瘤
-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MRI影像特征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NBE)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MRI表现。结果 20例患儿中18例表现为苍白球,呈对称性T1WI高信号。16例患儿底丘脑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5例患儿桥脑背侧、中脑呈T1WI高信号,桥脑腹侧T1WI呈等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示所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团信号未见明确异常。结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陈镜聪曾裕镜黄柏锋刘锦文蓝博文
- 关键词: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磁共振成像
- 低剂量CT结肠成像对腹部结肠外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评价低剂量CT结肠成像对腹部结肠外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腹部结肠外病变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分组时将老年人群设为研究组(61例),将非老年人群设为对照组(33例),并根据所有患者的腹部结肠外病变不同程度共分为E1-E4四级,观察并分析两组发病情况。结果:研究组E2腹部结肠外病变的总体发病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腹部结肠外病变E1级共31例,其中正常30例,副脾1例,E2级共53例,E3级共4例,E4级共6例,研究组5例E4级病变分别为1例肝脏转移,1例脾动脉瘤,1例膀胱癌,1例脊索瘤,1例胰尾部胰腺癌;对照组E4级患者1例为肾癌。结论:腹部结肠外病变患者于临床予以低剂量CT结肠成像检查可取得较高价值,且诊断无创、安全,具推广价值。此外,腹部结肠外病变患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显著提高趋势,故需高度重视老年人群腹部脏器病变情况。
- 黄柏锋蓝博文林翠君
- 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对照被引量:2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脂肪肉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CT、MRI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所有病例均行CT或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由于这些病例都是回顾性分析,所以并不是每个病例都均有CT和MRI图像的完整资料。结果粘液型脂肪肉瘤13例,均表现为介于水与软组织之间的液体密度或信号,含有少量脂肪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絮状、网状明显强化;高分化脂肪肉瘤9例,均表现为以脂肪密度或信号为主的肿块,增强后仅见间隔或实性部分轻微强化;去分化脂肪肉瘤2例,表现为以实性肿块为主、含有或多或少量的脂肪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小园细胞脂肪肉瘤1例,表现为仅有实性肿块,无脂肪成分,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本组无多形性脂肪肉瘤。结论不同组织亚型的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不同,取决于其组织学成分。
- 林翠君李丽红黄春榆黄柏锋易智君
- 关键词:脂肪肉瘤CTMRI病理
- CADASIL磁共振表现
- 2014年
- 目的:探讨皮层下梗死伴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磁共振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有临床症状的一家系三兄弟患者资料,分析其MRI信号改变、发病部位和预后。结果:3名CADSSIL患者具有或轻或重神经缺失,MRI表现均异常。第一,脑室旁周围白质、脑干、基底节区和丘脑出现多发腔隙性梗塞;第二,脑白质病出现在皮层下区域,具有对称并相互融合的趋势,其中以颞叶多见。第三,同时伴有脑萎缩。结论:结合MRI表现(皮层下弥漫对称脱髓鞘和腔隙性脑梗塞)和家族史可诊断CADASIL此病。
- 林翠君黄春榆李梅黄柏锋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塞白质脑病
- 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在骨肌肿瘤鉴别和诊断中应用MRI弥散加权成像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37例骨肌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选患者均需在手术前进行肿瘤的良性与恶性鉴别与诊断;以ASSET技术对所有患者实施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并分析观察不同b值之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差异。结果病理证实良性肿瘤患者53例,恶性肿瘤患者84例,MRI弥散加权成像中良性肿瘤周围水肿6例,液化坏死10例,恶性肿瘤周围水肿31例,液化坏死5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呈现出信号中,良性与恶性肿瘤患者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弥散敏感系数b值定量下,良性肿瘤患者ADC值分别为1.96±0.51、1.77±0.42、1.68±0.45(×10-3 mm2/s),良性肿瘤患者ADC值分别为1.24±0.44、1.12±0.37、0.98±0.37(×10-3 mm2/s),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肌肿瘤对鉴别和诊断中应用MRI弥散加权成像的有重要作用。
- 黄柏锋
-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
- 2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胸部HRCT表现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 2020年
-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首诊胸部CT特征与其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COVID-19的首诊胸部CT表现并进行评分,包括磨玻璃影、铺路石征、实变和纤维化,其中每个肺叶受累评分为0-5分,CT总分范围为0-25分。结果:26例COVID-19患者中,临床治愈20例和死亡6例。磨玻璃影14例,磨玻璃影并实变12例,铺路石征20例及纤维化5例,分布上以胸膜下(21/26,81%)和下叶(23/26,88%)为主。临床治愈组中1例(1/20,5%)和死亡组中4例(4/6,67%)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病变(p=0.005)。死亡组的CT总分明显高于临床治愈组(17.2±7.8和7.5±4.9,p=0.014)。结论:COVID-19的首诊胸部CT主要表现为下叶和胸膜下分布的磨玻璃影或磨玻璃影并实变。首诊胸部CT对COVID-19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 赖海辉黄旭东黄旭东雷强
- 乳腺非典型增生的综合影像学表现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腺非典型增生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非典型增生并同时进行了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及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资料,分析其综合影像学特征。结果在64例乳腺非典型增生的患者中,经乳腺X线摄影检查阳性的患者为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阴性);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的患者为7例(乳腺X线摄影检查为阴性);经以上2项检查均阳性的患者为46例、均阴性的为3例(但触诊可触及肿块)。乳腺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2项检查联合应用的准确率分别为84.4%、82.8%和95.3%。结论综合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触诊,全面评估以提高乳腺非典型增生的诊断水平,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
- 林翠君李丽红陈惠莲易智君黄柏锋
- 关键词:乳腺非典型增生乳房X线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