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文铎

作品数:65 被引量:431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骨折
  • 12篇腰椎
  • 11篇融合器
  • 11篇椎间融合
  • 10篇椎间融合器
  • 9篇颈椎
  • 9篇关节
  • 8篇椎弓
  • 8篇椎弓根
  • 8篇椎间盘
  • 7篇术后
  • 7篇脊柱
  • 6篇手术
  • 6篇内固定
  • 5篇皮质
  • 5篇皮质骨
  • 5篇骨质
  • 5篇骨质疏松
  • 5篇关节置换
  • 4篇置换术

机构

  • 62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广州医学院
  • 3篇广州医学院港...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中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红十字...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5篇黄文铎
  • 31篇杨进顺
  • 17篇史群伟
  • 13篇吕浩然
  • 10篇黄彦
  • 10篇范子文
  • 10篇廖壮文
  • 7篇胡海澜
  • 6篇何二兴
  • 5篇王胜标
  • 5篇赵玉
  • 4篇吴波以
  • 3篇谢楚海
  • 3篇钟伟斌
  • 2篇王伟雄
  • 2篇许日初
  • 2篇陈志峰
  • 2篇曹燕明
  • 2篇赵定麟
  • 2篇陈德玉

传媒

  • 6篇国际医药卫生...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广东医学
  • 5篇广州医学院学...
  • 4篇新医学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现代手术...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1
  • 1篇198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植入不当并发症及预防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植入不当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自 1995以来采用前路带锁钢板固定治疗 ,随访资料完整的颈椎疾患 12 1例 ,经平均随访 18个月 ,其中 18例发生植入不当并发症 ,并对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钢板植入偏斜 9例 ,螺钉进入椎间隙 2例 ,钢板未完全锁定 5例 ,其中高出钢板平面 1~ 2mm 2例 ,2~ 3mm 2例 ,4mm 1例 ,发生螺钉松动并滑脱 2例 ,但无导致食道瘘等。本组未出现钢板螺钉断裂。结论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植入不当并发症的发生大多与术前病例头颈摆放偏侧或族转 ,手术视野暴露不充分 ,螺钉锁定不完全 ,螺钉进入椎间隙等因素有关。
杨进顺黄文铎
关键词: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并发症
带血管蒂游离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1989年
下颌骨肿瘤瘤段截除后骨缺损,严重影响咬(牙合)功能及面颌部外形,必需重建修复,但有一定困难。同种异体或单纯自体骨移植、假体植入等均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七十年代以来,显微外科技术迅猛发展,带血管蒂肋骨移植修复下颌骨陆续有报道,但由于肋骨扁、
何同群区品中黄文铎杨志强何力
关键词:带血管蒂髂骨移植下颌骨缺损
建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预警机制的可行性研究
<正>目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这一常见疾病进行住院病人的发病情况调查相关临床检查、有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及危险性评估,探讨建立对下肢深静脉栓塞疾病发生的预警机制。
胡海澜杨进顺黄文铎吴波以
文献传递
CT引导下经皮椎弓根置管定位术的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弓根置管定位术。方法23例患者,男16例,女7例,均采用CT引导下经皮椎弓根置管定位术置入椎弓根钉共92颗结果术中患者无身体不适,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CT扫描证实置钉优良率达100%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椎弓根置管定位术有效解决了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这一难题。
刘克李扬彬唐志伟谭理连梁彤杰李树欣陈洁兰黄文铎何二兴
关键词:CT引导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基因沉默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06年
吕浩然杨进顺黄文铎史群伟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基因沉默下腰痛常见病因多发病
中厚层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地震严重创伤感染创面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中厚层游离植皮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地震严重创伤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对本院治疗的地震伤员中8例(7人)严重创伤感染创面,采取手术清创后予VSD引流,而后根据创面情况行中厚层游离植皮联合VSD法闭合创面。结果3例经1次VSD、5例经2~5次VSD后创面感染得到控制,达到植皮的要求。用中厚层游离植皮联合VSD法,4例1次,1例2次,3例3次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中厚层游离植皮联合VSD法对地震创伤伴开放性骨折、软组织缺损合并严重感染的创面的愈合有显著效果。
徐凡黄文铎曹燕明王伟雄汪普宁黄亮
关键词:创伤负压封闭引流
闭合性下肢动脉血管损伤延误诊疗的救治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闭合性下肢股、腘动脉损伤延误诊疗原因和救治方法。方法对延误诊疗闭合性下肢股动脉损伤6例、腘动脉损伤8例进行手术探查修复,其中经游离损伤动脉血管断端直接吻合4例,取对侧大隐静脉游离移植修复动脉缺损7例,单纯取栓治疗3例。结果经随访2~5年,患肢保留行走功能12例,但伴有轻度跛行步态及小腿皮肤感觉不同程度的减退。小腿高位截肢2例。结论延误诊疗的闭合性下肢股、腘动脉损伤积极手术探查修复可挽救肢体的功能。
史群伟廖壮文黄文铎
关键词:股动脉显微外科技术
立位动态腰椎侧位片在腰椎节段不稳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节段不稳中协助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对本院自1995年以来随访资料完整的188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早期58例术前未作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术(A组);130例术前行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检查,其中48例同时合并腰椎节段不稳,在行后路椎间盘摘除并同时内固定与植骨融合稳定脊柱(B组);82例未发现合并腰椎节段不稳,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术(C组).随访3~5年,平均4年,对3组术后复发的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术后复发的例数10例,复发率达17.24%;B组术后复发的例数2例,复发率4.17%;C组术后复发的例数5例,复发率6.1%; 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术后复发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位动态腰椎侧位X线片在腰椎节段不稳诊断中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之一.
杨进顺黄文铎
关键词:腰椎节段不稳X线诊断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
一体成形式皮质骨生物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26例随访
2007年
目的:观察一体成形式皮质骨生物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腰椎后路减压植入术中的效果,并分析其生物学特点。方法:2005-08/2007-01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对26例腰椎疾病患者行后路减压一体成形式皮质骨生物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平均10.1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及过伸过屈位片,随访时摄同体位片,观察手术的椎体间棘突有无运动,局部有无透亮带或骨小梁形成;同时监测腰椎间隙高度变化及腰椎生理前凸角度的变化,以了解融合器骨性愈合情况,评估标准为术后椎间隙高度持续随访无降低及腰椎前凸角度不变则融合器骨性愈合。结果:①2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21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良,5例患者为良好,无疗效为差的病例;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产生。②术后及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加(P<0.01),术后椎间隙高度与末次随访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③术后及末次随访腰椎生理前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P<0.01),术后腰椎生理前凸与末次随访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一体成形式皮质骨生物椎间融合器具有早期的制动作用,可有效维持脊椎的生理弧度和椎间隙的高度,提供初始及中间时期的稳定性以实现骨性融合,并能有效防止下沉,稳定融合节段及便于判断融合的特点。
吕浩然杨进顺黄文铎史群伟
关键词:脊柱融合可吸收材料椎间融合器
一体成型式皮质骨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一体成型式皮质骨颈椎椎间融合器(forming one cortical biological cervical fusion cage,FOCBCFC)并探讨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从两具强壮青年男性的新鲜尸体上截取四段腓骨中段骨,按制特定形状和规格制成FOCBCFC并冻干,然后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进行力学破坏实验,了解融合器的压缩破坏载、压缩强度等生物力学性能,并将结果与文献报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该组FOCBCFC融合器的压缩破坏载荷为(4.451±0.270)KN,与ADFC(8.500±0.180)KN、纯钛TFC(5.860±0.380)KN及植骨块(2.080±0.190)的破坏载荷相比,统计学分析组间抗压力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FOCBCFC的压缩破坏载荷介于植骨块与纯钛TFC和ADFC之间,优于植骨块.结论 FOCBCFC的设计符合颈椎椎间隙解剖学特点,具有足够的支撑、维持和增加椎间隙高度的作用,其生物力学性能可满足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术后近中期稳定性作用,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范子文廖壮文杨进顺黄文铎
关键词:颈椎异体骨生物力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