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宇光

作品数:804 被引量:7,009H指数:39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4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27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66篇医药卫生
  • 13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生物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65篇麻醉
  • 167篇手术
  • 111篇疼痛
  • 93篇术后
  • 91篇镇痛
  • 78篇围术期
  • 64篇外科
  • 44篇康复
  • 43篇麻醉学
  • 43篇芬太尼
  • 43篇病人
  • 42篇病理
  • 38篇切除
  • 37篇速康
  • 37篇细胞
  • 37篇病理性
  • 34篇神经病
  • 34篇神经病理
  • 34篇切除术
  • 32篇康复外科

机构

  • 770篇北京协和医院
  • 37篇中国医学科学...
  • 37篇北京协和医学...
  • 3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2篇复旦大学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3篇北京大学
  • 1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2篇北京大学第三...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1篇中华医学会
  • 10篇北京医院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9篇空军军医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802篇黄宇光
  • 175篇罗爱伦
  • 86篇任洪智
  • 74篇申乐
  • 74篇叶铁虎
  • 60篇虞雪融
  • 54篇郭向阳
  • 44篇徐仲煌
  • 44篇裴丽坚
  • 42篇崔旭蕾
  • 41篇张秀华
  • 38篇谭刚
  • 36篇易杰
  • 35篇许力
  • 33篇李旭
  • 32篇赵晶
  • 30篇于春华
  • 30篇王天龙
  • 28篇马璐璐
  • 27篇唐帅

传媒

  • 145篇中华麻醉学杂...
  • 112篇临床麻醉学杂...
  • 81篇协和医学杂志
  • 76篇基础医学与临...
  • 6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8篇中华医学杂志
  • 18篇中国临床药理...
  • 15篇中国疼痛医学...
  • 15篇麻醉与监护论...
  • 10篇英国医学杂志...
  • 10篇北京医学
  • 10篇国际麻醉学与...
  • 9篇中国输血杂志
  • 8篇中华医学信息...
  • 7篇广东医学
  • 7篇国外医学(麻...
  • 7篇麻醉安全与质...
  • 5篇中国医院管理
  • 5篇中国麻醉与镇...
  • 5篇中国体外循环...

年份

  • 3篇2024
  • 29篇2023
  • 39篇2022
  • 61篇2021
  • 47篇2020
  • 32篇2019
  • 44篇2018
  • 33篇2017
  • 43篇2016
  • 34篇2015
  • 33篇2014
  • 43篇2013
  • 20篇2012
  • 41篇2011
  • 29篇2010
  • 20篇2009
  • 26篇2008
  • 33篇2007
  • 37篇2006
  • 34篇2005
8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咖啡因对急慢性疼痛的调控及其可能的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咖啡因作为提神饮料中的重要成分被人们广为应用。近年来,咖啡因对疼痛的辅助作用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其作为非选择性腺苷受体阻滞剂在中枢及周围疼痛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咖啡因对疼痛模型研究及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探讨咖啡因对急慢性疼痛的作用效果及相应机制。
张羽冠申乐许力黄宇光
关键词:咖啡因疼痛
Calpain抑制剂ALLN对酵母多糖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calpain抑制剂ALLN对酵母多糖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COX-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alpain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酵母多糖组,按Meller方法制作酵母多糖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分别于制模前和制模后0.5、1、2、4、8、24和48 h测定各组大鼠左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阈值(MWT)和左侧后足最大厚度,并在指定时间点处死取制模侧腰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calpain的活性。另取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对照组和ALLN治疗组。分别于制模前和制模后0.5、1、2、4、8、24和48 h测定各组大鼠左侧后足MWT和左侧后足最大厚度,并在指定时间点处死取制模侧腰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COX-2的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酵母多糖组大鼠制模侧后足MWT显著降低(P<0.05),最大厚度显著增加(P<0.01),制模后4、24和48 h calpain活化水平明显增强(P<0.01)。与DMSO溶剂对照组大鼠比较,ALLN治疗组大鼠制模后相应时间点MWT显著增高(P<0.05),左足最大厚度显著减小(P<0.05),脊髓背角COX-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酵母多糖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calpain活化增强。Calpain抑制剂ALLN可以显著缓解酵母多糖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的炎性疼痛和炎性水肿,并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脊髓背角COX-2的表达水平,提示calpain活化后可能通过促进脊髓水平COX-2表达增加,参与炎性疼痛的形成。
王静捷陈广俊陈雯杜金罗爱伦黄宇光
关键词:酵母多糖炎性疼痛环氧化酶-2脊髓背角抑制剂
罗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8
2002年
目的 比较长效局麻药罗比卡因应用于单侧腰丛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麻醉时临床麻醉起效和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4例临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腰丛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NER ,n =17)和硬膜外麻醉 (EPI,n =17)两组 ,分别施行单侧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NER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 ,刺激器电流频率 2Hz,起始强度 1~ 2mA ,正确定位后两点分别给予 0 5 %罗比卡因 2 0~ 30ml;EPI组则选择L2~ 3 或L3~ 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 ,予 0 75 %罗比卡因 15~ 2 0ml。记录麻醉前 ,手术开始 ,手术开始后 15、30、45、6 0分钟 ,术后 1小时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和心率 (HR) ,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效果 (术后 1、4小时VAS评分 )、局麻药和辅助药物用量、术中输液量、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手术开始后 15分钟 ,EPI组病人DBP降低明显 (P <0 0 5 ) ,随后 30、45、6 0分钟及术后 1小时EPI组病人的SBP、DBP均明显低于NER组 ;NER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小于EPI组 (P <0 0 5 ) ,EPI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恢复较NER组快 (P <0 0 5 ) ;NER组罗比卡因平均用量大于EPI组 (P <0 0 5 )。NER?
徐仲煌黄宇光潘华陈绍辉任洪智叶铁虎罗爱伦
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罗比卡因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血流动力学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可溶性CD40配体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建立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并在该动物模型中探究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在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创伤-失血-大量输血的方法建立TRALI动物模型,通过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伊文斯兰染液漏出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漏出量判断大鼠是否发生肺水肿以判断建模是否成功。检测大鼠红细胞储存前后及受血大鼠血浆中s CD40L含量以探讨s CD40L在TRALI发生中的作用。结果 7 d浓缩红细胞(PRBC)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示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泡间隔增厚及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7 d PRBC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漏出量(13.17±5.76)m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1±0.66)mg及生理盐水(NS)对照组(4.94±2.15)mg(F=17.605,P<0.001)。7 d PRBC组大鼠伊文斯兰染液漏出量(0.0109±0.0067)%/min显著高于NS对照组(0.0026±0.0006)%/min(t=2.998,P=0.03)。储存7 d PRBC中s CD40L含量(451.58±73.28)pg/ml显著高于0 d PRBC(277.94±98.18)pg/ml(t=2.834,P=0.03)。7 d PRBC组大鼠血浆s CD40L含量(878.21±125.30)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89.78±62.60)pg/ml和NS对照组(418.07±47.68)pg/ml(F=78.715,P<0.001)。结论采用创伤-失血-大量输血的方法成功建立大鼠TRALI模型,接受大量输血的TRALI大鼠血浆s CD40L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NS对照组,提示s CD40L可能在TRALI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胡嫒陈唯韫黄宇光
关键词:输血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可溶性CD40配体
外周NMDA受体在疼痛发生及药物干预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NMDA(N甲酰D天门冬氨酸)受体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广泛存在于外周躯体或内脏的痛觉传导通路上。外周NMDA受体的活化或表达的改变与疼痛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外周局部使用NMD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缓解或预防疼痛,并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此种用药方式可减少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导致的副作用,是今后疼痛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
虞雪融黄宇光
关键词:NMDA受体外周疼痛发生疼痛治疗
3种分泌型垂体瘤切除术术后躁动及恢复质量的比较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估3种垂体瘤患者经鼻蝶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及恢复质量。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11月全麻下行择期切除垂体瘤患者,分为3组:生长激素组(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组(ACTH)和无功能组(control)。在恢复室应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RSAS)记录苏醒期患者的躁动情况,患者带管呛咳的严重程度,头痛评分(VAS评分)。术后24 h随访记录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患者头痛(VAS评分),恶心呕吐(VRS评分),是否有咽喉疼痛及患者麻醉满意度。结果GH组共纳入51例,ACTH组44例,control组68例。苏醒期及术后24 h各组患者躁动无显著差异。术后24 h VRS评分提示CT组高于control组(P<0.01),VAS评分提示ACTH组高于control组(P<0.001)。术后咽喉疼痛中ACTH组发生率高于control组(P<0.05)。术后24 h QoR-40评分,ACTH组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1)。结论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术后恶心、头痛、咽喉痛的发生率显著升高、QoR-40的评分显著减低。
张羽冠唐帅薛杨张越伦田园幸兵黄宇光
关键词:垂体瘤切除术苏醒期躁动
以安慰剂为对照评价国产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国产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入组患者共281例,研究组141例,对照组140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0.075 m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5 ml。两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采用七氟醚吸入和静脉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评价术后0-6 h、6-72 h、0-72 h 呕吐的完全缓解率和治疗失败时间。结果在0-6 h、6-72 h 和0-72 h 时的 CR%研究组分别为107(75.89%)、104(73.76%)和92例(65.25%),对照组分别为81例(57.86%)、70例(50.00%)和62例(42.86%),研究组的 CR%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失败时间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86.5 min 和300.0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能有效预防 PONV。
许楠袁维秀田鸣于布为熊源长周锦马虹陈卫民罗俊兰志勋董海龙薛荣亮黄熊庆桑诺尔黄宇光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
术前口服依他昔布对妇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影响
2005年
目的:观察妇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前给予依他昔布120mg对术后自控镇痛(PCA)吗啡用量的影响及其副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全麻下接受妇科开腹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患者40例,术前分别给予安慰剂或依他昔布120mg口服。在手术后观察24h患者PCA吗啡用量,同时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CA吗啡24h消耗量在依他昔布组为9.4±7.6mg,显著低于安慰剂组15.7±8.9mg。两组患者24h内对PCA的按压次数依他昔布组也低于安慰剂组(P<0.05)。其中术后3、6、8和12hPCA吗啡消耗量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和对镇痛治疗的满意度也无差异。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无差别。结论:在妇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前应用依他昔布120mg可使患者术后PCA吗啡消耗量降低,且在术后12h后下降明显。未发现与依他昔布应用相关的副作用。
刘薇Loo CC秦晓涛黄宇光
关键词:病人自控镇痛COX-2抑制剂吗啡
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和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14年
患者血液管理(PBM)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理念,自体输血是PBM中的热点,而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AT)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在以往国际性指南的基础上,IAT的适应证有了进一步的细化;采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凝血指标,有助于预防和纠正凝血异常;自体血液过滤器有助于滤除白细胞和炎症因子等有害成分,减轻肺损伤。IAT相关研究将继续促进输血理念的更新和临床进步。
张志永黄宇光
关键词:自体输血输血不良反应血液保护
血液回收机在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评价在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的节约用血效果及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风险性。方法 总结 13例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的节约用血效果及术后远期随访情况。结果 术中共回收浓缩红细胞 4 2 5 75ml,平均每例回收浓缩红细胞 32 75ml(40 0~ 15 0 0 0ml) ,平均每例输库血 15 30ml(0~ 80 0 0ml)。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的病例数占同期使用血液回收机手术病例数的 8 6 % (13/15 2 )。其中恶性肿瘤手术 6例 ,包括肾癌根治、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 4例、卵巢癌细胞减灭术、肾上腺皮质癌切除术各 1例 ,分别占 2 6 % (4/15 2 )、0 7% (1/15 2 )和 0 7% (1/15 2 ) ;良性肿瘤手术 7例 ,包括脑膜瘤切除术 5例 ,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2例 ,分别占 3 2 % (5 /15 2 )和 1 3%(2 /15 2 )。围术期病死率 :7 7% (1/13)。术后肿瘤肝、肺转移率 15 4 % (2 /13)。结论 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可提高节约用血效果 ,但在恶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有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经血液循环播散 ,不宜常规使用。
郭向阳罗爱伦段赫陈广俊叶铁虎黄宇光任洪智宋雅莉
关键词:血液回收机肿瘤切除术回收式自体输血肿瘤转移
共8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