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特发性CNV的21例患者21只眼(CNV组)的临床资料。选取20名正常志愿者2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受试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 1-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总补体CH50、补体C3、C4,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结果CNV组血清VEGF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340,P=0.025),IgE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Z=-2.765,P=0.006);其余血清因子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和IgE可能参与了特发性CNV的形成。
- 杨帆窦宏亮马志中刘瑜玲鹿新荣王欣何平平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免疫球蛋白E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图像,分析患眼及对侧眼脉络膜的改变特征。方法经确诊的30例单眼CSC患者及20例(20眼)正常人纳入研究,患眼30眼、对侧眼30眼及正常对照眼20眼均行常规检查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OCTA检查。利用Optovue OCT获得OCTA图像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值,观察患眼及对侧眼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图像特点及SFCT变化。结果患眼SFCT为(423.70±72.88)μm,对侧眼SFCT为(370.70±61.97)μm,正常对照眼SFCT为(244.23±51.24)μm;患眼SFCT较对侧眼增厚(t=3.205,P<0.05),患眼和对侧眼SFCT均较正常对照眼增厚(t=7.161,5.667;均为P<0.05)。30只患眼中29眼(96.7%)OCTA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异常血流信号,高信号范围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高灌注区域基本对应;1眼(3.3%)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其中高血流信号外环绕低血流信号7眼,低血流信号区内外均见高血流信号5眼,斑驳状高血流信号16眼,新生血管形态1眼。30只对侧眼中12眼(40.0%)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异常血流信号,呈斑驳状改变;18眼(60.0%)未见异常。20只正常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均表现为正常均匀的血流信号。结论 CSC的脉络膜改变主要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异常血流信号及SFCT增厚,部分对侧无症状眼也会出现相应改变。OCTA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在CSC的诊断、预防和病情评价中均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 邵玲刘瑜玲杜敏鹿新荣张敏钱芳
-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厚度
- 急性胰腺炎合并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长期随诊一例被引量:1
- 2004年
- 急性胰腺炎合并眼底改变且导致视力下降者,临床较少见.笔者曾于1992年6月收治1例,并随诊至2004年2月,现将长达11年零8个月的随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张惠蓉雷嘉启鹿新荣杨艳芳刘峰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合并症视网膜病变脉络膜病变长期随诊
- 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患者相干光断层扫描和视力预后观察被引量:46
- 2005年
- 目的探讨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测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患者的灵敏度(sensitivity,Sen)、特异度(specificity,Spe)及其视力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应用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测90例(91只眼)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20~74岁,平均(57.8±13.8)岁;45只右眼,46只左眼(其中1例为双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54只眼,半侧静脉阻塞9只眼,分支静脉阻塞28只眼。追踪观察时间1~46个月,平均6.1个月。比较OCT和FF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检测55例另侧健眼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在OCT扫描下观察黄斑水肿的形态,有黄斑囊样水肿71只眼(78.0%),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14只眼(15.4%),黄斑板层裂孔1只眼(1.1%)。黄斑囊样水肿的囊泡高度最小为94μm,最大为1317μm,平均(668.18±245.58)μm。54只对侧健眼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最小为110μm,最大为236μm,平均(154.09±21.85)μm。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最高可达1377μm,甚至超过OCT所能检测的高度。(2)OCT检测黄斑囊样水肿的灵敏度为98.6%、特异度为100%;FFA的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100.0%。(3)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视力预后:随访3个月以上的黄斑囊样水肿患者60例(61只眼),分支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央静脉阻塞和半侧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视力预后的因素有病程长短、黄斑中心区是否积血、病情严重程度等。病程<3个月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程≥3个月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OCT检测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患者,其方法安全,诊断结果可靠,解析度高,是非侵入性、可重复操作的新技术。但黄斑囊样水肿患者视力预后差,应大力推广OCT检查�
- 张惠蓉王欣鹿新荣杨艳芳刘峰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闭塞
-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其他眼底疾病相鉴别,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2例(22只眼)确诊为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部分结合相干光断层扫描、B超等检查。结果22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6例;年龄54~82岁,平均70岁。均为单眼发病,22例中单个大动脉瘤19例,有2个大动脉瘤者3例;瘤体均位于颞侧动脉分支,其中颞上支16只眼,颞下支6只眼;动脉瘤全部位于1~3级分支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前出血和(或)玻璃体积血;最佳矫正视力〈0.05者10例,0.05~0.2者6例,0.3—0.6者5例,〉10.7者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动脉硬化,16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例合并糖尿病史。治疗后追踪11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05者1例,0.05~0.2者4例,〉10.7者6例。结论视网膜大动脉瘤多发生于老年人,特别是女性。常发生在视网膜动脉第1~3分支,局部扩张如瘤样,并有视网膜出血、水肿和渗出,同时多伴有视网膜动脉硬化。这些特点可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Coats病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眼底病变相鉴别。
- 王涛张惠蓉鹿新荣钱芳
-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大动脉瘤视力
- 穿透性及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对开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对比小梁切除术与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对青光眼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6例74眼,包括小梁切除术和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各28例37眼,对术前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心角膜厚度及正常形态角膜内皮细胞的比例进行了测定,计算其变化并进行t检验及2χ检验。结果(1)小梁切除术组术前术后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心角膜厚度和正常形态角膜内皮细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组术前术后的比较:三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小梁切除术组与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组术前术后各项值变化率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和正常形态角膜内皮细胞的比例的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心角膜厚度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梁切除术与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相比,后者对角膜内皮损伤较小。
- 齐越陈晓勇鹿新荣张纯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角膜内皮
- 原发性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7
- 2006年
-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和正常人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和六角型细胞百分比变化,探讨不同类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60~75岁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5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6眼,开角型青光眼30眼,对照组为同年龄段的正常人378眼,测量记录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及六角型细胞百分比。测量数据用SPSSll.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同年龄段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较对照组统计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较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青光眼患者六角型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0~75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较同年龄段的正常人下降,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较正常人无明显变化,不同类型原发性青光眼对角膜内皮六角型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影响.
- 陈晓勇齐越鹿新荣张纯王薇
- 关键词:原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
- 带Bruch膜RPE组织片移植手术技术介绍
- 目的:介绍单纯分离Bruch膜获得RPE细胞完整组织片的方法,克服全厚脉络膜植片和RPE细胞悬液移植的缺点。方法:通常为白内障超生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同玻璃体切除的联合手术。玻璃体切除手术为经扁平部巩膜4切口全玻璃体切...
- 马志中冯学峰窦宏亮许艺民王常观刘瑜玲张惠蓉韩亮鹿新荣王欣丁爱华
- 文献传递
-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成功愈合后的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IMH)手术成功愈合后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及其与视功能恢复的关系。 方法 IMH患者 2 4例 2 5只眼 ,通过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自体血清注入等手术 ,黄斑裂孔均已成功闭合。回顾分析 IMH患者 OCT图像特征 ,IMH 级 9只眼 , 级 13只眼 ,IV级 3只眼。手术后 3~ 2 4个月进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视网膜镜、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及 OCT检查。 结果 IMH手术使黄斑裂孔成功闭合后 ,其 OCT图像大致可分成3组。U型 5只眼 :相对正常的中心凹形状 ;V型 7只眼 :黄斑中心凹较陡 ;W型 13只眼 :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缺损 ,但裂孔缘未翘起 ,无囊腔形成。手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提高 ,以 U型视力预后最好。 结论 IMH的 OCT图像特征与手术后视力相关。
- 许艺民马志中王欣刘烽张惠蓉冯云鹿新荣
-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视功能恢复
- 系统性红斑狼疮视网膜病变三例被引量:2
- 1999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为一病因不明的炎性结缔组织病。主要发生在青年女性,侵犯全身多种组织和器官,视网膜血管为其好发部位。大多数病例血清抗体包括抗DNA抗体呈阳性,提示SLE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作者...
- 张惠蓉鹿新荣
-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