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凯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理
  • 3篇强直
  • 3篇强直性
  • 3篇强直性脊柱炎
  • 3篇克罗恩
  • 3篇克罗恩病
  • 3篇脊柱
  • 3篇脊柱炎
  • 3篇关节炎
  • 2篇药理学
  • 2篇网络
  • 2篇网络药理学
  • 2篇结肠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基于网络
  • 2篇分子
  • 2篇风湿
  • 2篇风湿关节炎
  • 1篇单抗

机构

  • 8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市针灸经...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重庆市第九人...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云南省中医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绵阳市中医医...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海阳市中医医...
  • 1篇安徽省阜阳市...

作者

  • 9篇魏凯
  • 5篇何东仪
  • 2篇张丹
  • 2篇洪珏
  • 2篇刘婕
  • 1篇吴凌翔
  • 1篇朱跃兰
  • 1篇陶庆文
  • 1篇马晓芃
  • 1篇汪荣盛
  • 1篇彭江云
  • 1篇苏励
  • 1篇姜泉
  • 1篇窦传字
  • 1篇吴焕淦
  • 1篇张琳琳
  • 1篇薛愉
  • 1篇方勇飞
  • 1篇张剑勇
  • 1篇鲁盈

传媒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风湿病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研究古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及相关药理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总结古代医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处方用药规律,并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一定参考。通过检索中医药科学数据库,检索关键字段“痹”“脊痛”“大偻”“伛偻”等,然后将检索得到的古方进行筛选、统计处理、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之后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对高频药对独活-防风进行药理分析,阐明其成分、靶点、作用通路等。最终结果筛选出古方179首,统计中药205味,使用频率≥1%的中药有杜仲、肉桂、防风等27味,主要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和祛风湿药;关联规则挖掘共得到出现次数≥20的药物组合35个,其中独活-防风出现次数最高。高频药对独活-防风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独活-防风共含有21个有效成分,对应作用靶点237个,其中β-谷甾醇、汉黄芩素等可能是独活-防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关键成分;药物作用于疾病的核心靶点包括IL6、TNF、NOS3、PTGS2、CXCL8等17个。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核心靶点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多项进程,并通过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作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本研究初步总结出古代医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采用补虚为主,兼以解表清热、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标本兼治中医特色治法,为进一步应用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临床参考价值;网络药理分析表明独活-防风药对中的β-谷甾醇、汉黄芩素等有效成分可能通过IL6、TNF、NOS3、PTGS2、CXCL8等靶点作用于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从而发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表明中医药治疗疾病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也为后续进一步实验验证和临床应用提供
姜平魏凯金晔华张润润常岑许林帅何东仪
关键词:数据挖掘强直性脊柱炎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隔药炙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LR4、MyD88、IRAK-1、TRAF6和IKKα/β、IκBα、NF-κBp65表达的影响,研究免疫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变化,...
魏凯
关键词:克罗恩病信号通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析青风藤干预强直性脊柱炎的分子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青风藤的化学成分-疾病靶点-代谢信号通路网络,从而分析青风藤干预强直性脊柱炎(AS)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运用TCMSP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青风藤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DrugBank、GeneCards、TTD等数据库获取与AS相关的靶基因;整合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以String数据库对核心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最后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3.6.0构建青风藤活性成分-AS作用靶点-代谢信号通路的可视化网络。结果:通过筛选获得青风藤潜在活性成分共6个,得到可作用于AS的靶点37个,核心靶点涉及溶质载体家族6(神经递质转运蛋白),成员4(SLC6A4)、多巴胺受体D2(DRD2)、5-羟色胺受体3A(HTR3A)、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细胞色素P450 2D6(CYP2D6)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150个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98个,细胞组成19个,分子功能条目33个。KEGG通路分析富集得到13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血清素激活突触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cGMP-PKG)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研究证实青风藤中大多数活性成分与治疗AS的靶点有着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表明,青风藤中千金藤啶碱、青藤碱等成分是治疗AS的关键成分,这些成分可能调节PTGS2、SLC6A4等靶点,并作用于血清素激活突触、 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发挥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来治疗AS,实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AS的治疗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姜平魏凯金晔华张润润常岑许玲夏何东仪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青风藤强直性脊柱炎分子机制
浅谈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生物制剂治疗进展被引量:11
2021年
强直性脊柱炎传统治疗策略仅限于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然而临床中却存在着更精确、更高效治疗的需求。自从引入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以来,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后,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白细胞介素-23抑制剂、Janus激酶抑制剂的相继出现,成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新希望。回顾并总结近20年来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等生物制剂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上的现状及发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姜平魏凯金晔华张润润常岑许林帅何东仪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生物制剂
中西医不同治疗策略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西医不同治疗策略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了全国10个省市、21家医院的3287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信息,将患者分为中药组(127例)、中西医结合组(155例)、西药组(405例)。并对患者的中医症状评价、血尿酸指标、疼痛缓解度以及综合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中西医不同治疗策略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西药组较其他两组尿酸达标率更高(P<0.05)。以中医证候学评分为标准,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较西药组更优(P<0.05)。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也优于西药组(P<0.05)。综合评价体系下,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中药及西药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3组患者治疗后的肝、肾功能指标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没有临床意义。结论:相对于西药治疗,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更佳,有良好的安全性。
魏凯魏凯章渊源钱奕姜婷姜婷汪荣盛朱琦朱琦鲁盈鲁盈苏晓李鸿斌方勇飞方勇飞彭江云彭江云苏励苏励陶庆文陶庆文胡春蓉李泽光李泽光朱跃兰古英姜泉张明张剑勇薛愉
关键词:中西医中药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安全性
艾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穴区TRPV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炎症性肠病大鼠天枢穴区TRPV1、TRPV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穴位局部启动机制。方法采用雄性清洁级SD大鼠建立炎症性肠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隔药灸组、正常隔药灸组。正常组、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模型隔药灸组和正常隔药灸组均取天枢穴施以隔药灸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检测各组大鼠天枢穴区TRPV1、TRPV3蛋白的表达。结果隔药灸干预后,模型隔药灸组TRPV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正常隔药灸组(均P<0.01)以及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模型隔药灸组TRPV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调节穴区TRPV1、TRPV3可能是隔药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穴位局部启动机制之一。
洪珏魏凯张丹张琳琳刘婕
关键词:针灸疗法间接灸炎症性肠病TRPV
艾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F-κB p65及TNF-α、IL-1β调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F-κB p65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克罗恩病的效应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合乙醇溶液灌肠制备克罗恩病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隔药灸组取天枢穴(双)、气海穴进行隔药灸治疗,西药组采用美沙拉秦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各组大鼠结肠NF-κB p65与TNF-α、IL-1β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呈现裂隙状溃疡及炎症表现,部分大鼠结肠在黏膜下层可见肉芽肿形成,结肠NF-κB p65、TNF-α、IL-1β的表达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西药组大鼠结肠形态结构改善,肠道炎症减轻,结肠NF-κB p65与TNF-α、IL-1β的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F-α、IL-1β的表达与NF-κB p65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隔药灸能下调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F-κB p65、TNF-α、IL-1β的表达;艾灸(隔药灸)可能通过抑制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F-κB p65的表达,进而减少其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从而减轻肠道炎症,改善结肠组织形态结构,发挥治疗作用。
魏凯张丹窦传字马晓芃杨玲吴焕淦洪珏朱毅张翠红刘婕吴凌翔黄燕
关键词:艾灸克罗恩病NF-ΚBP65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复方雷公藤逐痛颗粒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复方雷公藤逐痛颗粒(CTWPGs)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等获取CTWPGs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药物银行(Drug Bank)、基因卡(Gene 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等获取RA相关靶点;药物与疾病靶点映射后获取交集靶点,以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并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注释、可视化、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3.6.0构建CTWPGs“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的可视化网络。结果通过筛选获得CTWPGs干预RA的作用成分共47种,得到作用于RA的核心靶点34个。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357个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条目299个,细胞组成条目21个,分子功能条目37个;KEGG通路分析富集得到107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最终“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显示,CTWPGs活性成分中发挥干预RA作用的关键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雷公藤甲素等;关键靶点为环加氧酶2(PTGS2)、肉瘤病毒17癌基因同源物(JUN)、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TNF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与MAPK3、PTGS2,雷公藤甲素与MAPK3、TNF,山柰酚与MAPK14,银杏内酯A30与MAPK3、TNF、AKT1、PTGS2,黄芩素与MAPK3之间具有较好的对接活性。结论基于
姜平戴洁梅魏凯金晔华常岑许林帅时一鸣何东仪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地舒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地舒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症(O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从建库至2021年10月国内外正式期刊发表的有关地舒单抗治疗RA患者O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前瞻性和回顾性比较研究,将检索到的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并按照Cochrane 5.1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篇,共139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35例,对照组6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地舒单抗治疗12个月后,能够有效提高未接受过BPs类药物治疗的RA患者腰椎BMD水平(MD=3.08,95%CI:1.73~4.42,P<0.00001),但与BPs类药物相比,地舒单抗改善腰椎BMD效果无明显差异(MD=0.02,95%CI:-0.03~0.06,P=0.49);地舒单抗还可保护关节,降低Sharp评分(MD=-0.53,95%CI:-0.77~-0.29,P<0.0001)和关节间隙狭窄评分(MD=-0.12,95%CI:-0.17~-0.06,P<0.0001),抑制骨侵蚀,降低关节骨侵蚀评分(MD=-0.49,95%CI:-0.84~-0.15,P<0.0050),且安全性较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一般不良事件:RR=1.05,95%CI:0.76~1.45,P=0.75;严重不良事件:RR=0.73,95%CI:0.52~1.04,P=0.08;死亡事件:P=0.36)。结论:地舒单抗能够显著提高腰椎BMD,降低关节损伤及骨侵蚀评分,缓解关节间隙狭窄,抑制骨侵蚀破坏,最大程度保护关节,维持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好,但本研究结论仍需更大样本量验证以及进一步延伸研究。
姜平赵佳男魏凯金晔华常岑许玲夏何东仪(指导)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