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磊

作品数:39 被引量:244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耳蜗
  • 10篇神经病
  • 10篇听神经
  • 10篇听神经病
  • 9篇人工耳
  • 9篇人工耳蜗
  • 9篇耳声发射
  • 8篇植入
  • 8篇畸变产物耳声...
  • 7篇耳蜗植入
  • 6篇听力损失
  • 5篇听力学
  • 5篇中学生
  • 4篇人工耳蜗植入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感音
  • 3篇新生儿
  • 3篇语前聋
  • 3篇植入术

机构

  • 39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五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39篇高磊
  • 20篇邱建华
  • 15篇王锦玲
  • 15篇陈阳
  • 11篇韩丽萍
  • 8篇谢娟
  • 8篇王方圆
  • 7篇李宗华
  • 7篇淳于秀杰
  • 7篇邱淑萍
  • 7篇张鹏志
  • 7篇何亚
  • 7篇查定军
  • 6篇薛飞
  • 5篇徐展
  • 4篇温立婷
  • 4篇李旭
  • 4篇王志忠
  • 4篇乔莉
  • 4篇黄维国

传媒

  • 7篇听力学及言语...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中华耳科学杂...
  • 4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医学写作...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四届全军...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 1篇2010全国...
  • 1篇GTAUF2...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突发性聋恢复过程中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变化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研究突发性耳聋(突聋)在恢复过程中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的变化。方法对34例单侧突聋的患者进行DPOAEs、纯音听阈测试,将治疗前后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耳的DPOAEs检出率、幅值低于健耳,检测阈升高,在恢复过程中,听阈的恢复率高于幅值和检测阈的恢复率;DPOAEs幅值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结论突聋患者DPOAEs呈感音性听力下降的变化;在恢复过程中,DPOAEs幅值、检测阈的恢复迟于听阈的恢复,而DPOAEs幅值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幅值越大,预后越好,说明DPOAEs是敏感地反映耳蜗功能的指标,可作为反映突聋预后的监测指标。
查定军黄维国王锦玲高磊
关键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突发性聋纯音听阈测试
神经反应遥测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通过分析 1 8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应用神经反应遥测 (neuralresponsetelemetry ,NRT)技术辅助调机 ,确定行为反应阈值 (T level,T级 )和最大舒适级 (C level,C级 ) ,试图为幼儿、合并其他残疾或不能配合调试的植入者估计行为反应T ,C级提供依据 .方法 :受试对象为使用Nucle usCI2 4M或NucleusCI2 4RCS型多导人工耳蜗系统的 1 8例患者 ,测试软件为NRT3.0版本 ,硬件包括计算机、IF5卡、调试控制台 (processorcontrolinterface,PCI)及多导人工耳蜗系统 .NRT阈值的测试采用单极刺激方式分别测试每一例患者的奇数电极 .T ,C级行为测试均于同日进行 .结果 :1 8例患者的 1 80个电极的波形检出率为 85 % ,所有电极的NRT阈值均大于T级 ,NRT阈值超过C级的电极占 2 2 % ,NRT平均阈值介于T级和C级的均值之间 .结论 :NRT技术可以客观反映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有效性 ,而且为不能配合调试的患者提供了估计T级和C级的参考值 。
陈阳邱建华查定军高磊韩丽萍
关键词:耳蜗植入神经反应遥测
听神经病听力学特征及病损部位分析被引量:53
2007年
目的总结286例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听力学特征,分析听力学检测在AN诊断的意义并探讨其病损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诊治的286例A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听力学特征,分析患者年龄、病程和听力损失程度与纯音听阈、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之间的关系;讨论AV的诊断和病损部位。结果我院诊治的AN发病率占听力减退患者的1.37%,占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2.49%。大多来自农村和山区。286例AN中单发性148例,并发于周围性、遗传性神经病138例,其中并发前庭神经病124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1.4。就诊者多为青少年(55.5%),平均20.2岁;发病年龄平均16.9岁;病程平均3.3年。其中277例(96.8%)表现为双耳渐进性听力减退,9例(3.1%)表现为单耳听力减退(单侧听神经病,UAN)。突出主诉为辨不清言语,尤其在嘈杂环境中;部分伴耳鸣、轻度头晕。并发性AN依病因不同可出现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等多种症状。16例有家族遗传史。纯音听力图型以低频减退为主(76.2%),听力损失程度与患者年龄和病程具有相关性;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的差于纯音听阈;镫骨肌声反射多引不出,223耳(41%)单个或多个频率可引出阈值升高的非交叉和交叉声反射;530耳(92.8%)ABR自波Ⅰ起未引出,35耳引出Ⅴ波、6耳引出Ⅰ波,部分波幅低或潜伏期延长;DPOAE全部可引出,各频率DP-gram幅值与患者纯音听阈损失程度和病程具有相关性;DPOAE对侧声抑制减弱或消失。9例UAN患者的听功能特征与双侧的基本相同,但单侧6耳的听力图为下降型,以重度及极重度聋多见,DP-gram幅值全频降低,DPOAE健耳对侧声抑制存在,患耳对侧声抑制减弱或消失。结论AN多单独发病,也可并发于外周性、遗传性神经病。多发病于青少年。以辨不清言语,尤其在嘈杂环境中为突出主诉。本组听力学检测符合第Ⅷ颅神经的听支受损引起的听力学特�
王锦玲石力薛飞孙伟高磊谢娟韩丽萍
关键词:听神经病听力学检测病变部位
Nucleus 24CA型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及T/C值变化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观察Nucleus 24CA型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行为反应阈值(T-level,T级)及最大舒适级(C-level,C级)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内在联系,探讨其对术后调机的指导意义。方法对81例植入Nucleus 24CA型人工耳蜗患儿,分别在术中、术后1、2、6个月进行电极阻抗阈值测试,收集术后对应T、C值,并对其变化规律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极阻抗值术中检测最低,术后1月开机最高,此后逐渐减低(P<0.01);自蜗顶至蜗底各通道间电极阻抗值无显著差异(P>0.05)。各电极通道T值、C值随术后时间延长逐渐增高(P<0.05),并与电极阻抗值呈线性相关。结论测定电极阻抗值是评估人工耳蜗刺激电极状态的有效手段;术后2月应同时调试T值及C值,此后则应对C值进行重点调试。
李旭温立婷高磊陈阳邱建华
关键词:人工耳蜗
新生儿1038例听力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1 038例于出生24-96 h和出生1-3个月分别用DPOAE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者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诊断性检查,异常者在6个月再次复查ABR,仍未通过者即为听力损失。结果新生儿1 038例中有855例在出生24-96 h内1次通过听力筛查,通过率82.37%;男婴通过率低于女婴(P<0.05),通过率分别为79.22%(427/539)和84.77%(423/499)。有163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在出生1-3个月时接受了DPOAE复筛,总复查率达89.07%,3个月内筛查阶段(包括初筛、复筛)总通过率98.65%。复查未通过的婴儿在3个月内有14例接受了初次ABR,中耳分析诊断性检查,结果6例未通过,异常率5.78‰,经6个月时再次ABR复查有2例转为正常,最后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4例,占筛查新生儿总数的3.85‰。结论DPOAE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理想方法,住院期间普遍听力初筛和出生1-3个月复筛有重要临床意义。两次ABR确诊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韩丽萍邱建华高磊谢娟
关键词: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脑干诱发电位听力损失
西安市中学生耳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西安市中学生耳科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为开展中学生听力健康教育及耳科疾病防治和干预工作奠定基础并提供科学依据。
徐展刘顺利乔莉邱建华李宗华陈阳何亚淳于秀杰王方圆张鹏志高磊邱淑萍
听神经病的临床与听功能特征被引量:40
2002年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的临床与听功能特征。方法:总结分析54例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听力学测试及电生理检查情况。结果:纯音听力图呈上升型70耳,覆盆型25耳,平坦型5耳,下降型4耳;低频、中频及高频平均阈值为(67.63±15.30,43.61±16.28,32.25±14.80)dB HL。声导抗鼓室图全部正常,77耳镫骨肌声反射消失,31耳声反射阈部分增高。听性脑干反应(ABR)全部未引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正常引出,26例行对侧声抑制未受影响。16例言语识别率差,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23例颞骨CT或MRI未见异常。10例伴有周围神经病。结论:ABR自波Ⅰ起缺失而DPOAE正常引出,言语分辨力差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镫骨肌声反射及OAE交叉抑制异常,纯音听力图多呈上升型以低频损失为主,是听神经病听功能的重要特征。提示病损主要位于耳蜗内听神经纤维。应与一般的感音神经性聋和中枢性聋相鉴别。
王锦玲高磊薛飞孟美娟查定军邓瑶珠
关键词:听神经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功能
听神经病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特征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 观察听神经病患者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DPOAE)基本特征 ,探讨DPOAE在听神经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IHSVersion 3 .2型耳声发射仪对 70例 (14 0耳 )听神经病患者、3 0例 (60耳 )听力正常者行DPOAE测试 ,并对 13例 (2 6耳 )听神经病患者在对侧声刺激条件下行DPOAE测试 ,比较两组人群或两种条件下的DPOAE听力图 (DP图 )。结果 听神经病组的DPOAE全部可引出。DP图幅值在低频 (0 .5、0 .7kHz)高于正常对照组 ,平均约高 3 .1dBSPL ,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在中频 (1.0~ 2 .0kHz)、高频 (3 .0~ 8.0kHz)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有 /无对侧声刺激两种条件下DP图幅值间的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 (P >0 .10 )。结论 听神经病患者的DPOAE全部可引出 ,DP图幅值在低频高于正常人 ,且对侧声抑制反应消失 ,提示听神经病患者的低频区外毛细胞处于失抑制的超常活动状态 ,听神经病的病变部位可能位于听神经和脑干内侧橄榄耳蜗系统。
薛飞王锦玲孟美娟高磊韩丽萍
关键词:听神经病感音神经性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西安市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调查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现况,探讨防治策略。方法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西安市中学生行问卷调查、耳科检查及听力学检查,数据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共调查1 567人,男793人(50.61%),女774人(49.39%),平均15.7±1.4岁,使用MP3或MP4者1 335人,未使用者232人。噪声性听力损失55人,患病率为3.51%。其中,男、女性分别为45人(5.67%)和10人(1.29%),有、无MP3或MP4使用史者分别为52人(3.90%)和3人(1.29%),有、无学习压力问题者分别为21人(3.33%)和24人(2.56%),有无睡眠问题者分别为24人(4.62%)和21人(2.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MP3/MP4使用时间、失眠等因素与听力损失有关,OR值分别为0.21、4.115、1.187,MP3/MP4使用是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噪声性听力损失是目前西安市中学生听力减退的重要因素,MP3/MP4使用不当可导致噪声性听力损失。
李宗华徐展陈阳王志忠何亚淳于秀杰王方圆张鹏志高磊邱淑萍邱建华
关键词:噪声听力损失中学生
听神经病与前庭上、下神经损害的关系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观察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伴发前庭上、下神经损害的特点,分析其与AN的关系。方法检测70例AN患者的眼震电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及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观察VEMP波形、潜伏期及振幅,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前庭神经受损与AN患者听力损害程度、年龄及病程的关系。结果70例(139耳)AN患者中VEMP引出38耳(27.3%),未引出101耳(72.7%),ENG冷热试验半规管功能正常106耳(76.3%),异常33耳(23.7%),两种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EMP引出的38耳中,左、右耳的潜伏期均值P13为24.54±5.388及25.17±6.068ms,N23为31.38±5.766及32.02±6.058ms,对照组P13为17.04±1.781及17.49±2.291ms;N23为25.05±2.864及25.81±3.273ms,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耳的振幅均值为60.16±34.732及43.83±31.288μV,对照组为147.16±50.026及135.66±54.737μV,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N患者VEMP是否引出与听力损害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年龄及病程无相关性(P>0.05)。AN患者ENG的半规管功能是否正常与病程有相关性(P<0.05),与听力损害程度及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AN患者伴发前庭下神经损害的几率远大于前庭上神经,表现为VEMP波形未引出或潜伏期延长、振幅低;VEMP是否引出与听力损害程度有相关性,ENG的半规管功能异常与病程有相关性,提示AN患者听神经病变极易累及前庭下神经及其终器球囊;VEMP与ENG联合应用可对AN伴发前庭神经病变的范围作出较全面可靠的评估,应作为AN诊断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王锦玲石力孙伟谢娟韩丽萍高磊
关键词:听神经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眼震电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