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善玲

作品数:57 被引量:328H指数:9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胃癌
  • 12篇肿瘤
  • 8篇蛋白
  • 8篇息肉
  • 7篇胃息肉
  • 7篇细胞
  • 6篇幽门螺
  • 6篇幽门螺杆菌
  • 6篇螺杆菌
  • 5篇凋亡
  • 5篇血卟啉
  • 5篇食管
  • 5篇黏膜
  • 5篇内镜
  • 5篇大肠
  • 4篇血管
  • 4篇肝硬化
  • 3篇蛋白表达
  • 3篇丁酸
  • 3篇荧光

机构

  • 51篇哈尔滨医科大...
  • 9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黑龙江省电力...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作者

  • 56篇高善玲
  • 13篇裴凤华
  • 10篇刘冰熔
  • 8篇关景明
  • 7篇殷积彬
  • 6篇李少华
  • 6篇赵晶
  • 5篇赵磊
  • 5篇陈丽娜
  • 4篇刘明娜
  • 4篇崔路佳
  • 4篇吕志武
  • 4篇胡丽红
  • 4篇陈现亮
  • 4篇潘丽丽
  • 3篇殷积美
  • 3篇杜雅菊
  • 3篇刘桪
  • 3篇许艳
  • 3篇张学彦

传媒

  • 10篇世界华人消化...
  • 10篇胃肠病学和肝...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第二届全国消...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新消化病学杂...
  • 1篇黑龙江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6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维腹腔镜检诊腹腔疑难疾病438例
1993年
尽管医学影像学已有显著进展.临床上还有一些腹腔疑难病例难确诊。而纤维腹腔镜(以下简称腔镜)与直视下活组织检查常可弥补其不足。现将我院腔镜检查348例总结如下。
张桂芝韩雅琳孙庆玲刘桪郭惠春李少华高善玲
关键词:腹腔镜疑难疾病纤维活组织检查疑难病例
Survivin、b—FGF和Ang-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b-FGF和Ang-1的表达水平,探讨Survivin和b-FGF、Ang-1与大肠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b—FGF、Ang-1和CD34在7例肠炎组织、10例肠息肉组织和26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和Ang-1蛋白在大肠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和80.8%,高于大肠息肉组与肠炎组的表达(P〈0.05)。b—FGF蛋白在大肠癌组阳性表达率为73.1%,高于肠炎组(P〈0.05),而与大肠息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蛋白在大肠癌组中的微血管计数(MVD)值为23.69±9.96,高于大肠息肉组与肠炎组。Survivin、b-FGF和Ang-1蛋白阳性表达肿瘤组织中多见肿瘤微血管计数增加,二者呈正相关。Survivin和促血管形成因子b-FGF、Ang-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论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Sur-vivin、b-FGF、Ang-1于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
赵磊樊微微高善玲
关键词:SURVIVINANG-1大肠癌
消化道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而肿瘤的淋巴道转移是导致患者最终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些恶性肿瘤中已经证实有淋巴管生成,被称为淋巴管生成因子的VEGF-C、 VEGF-D及其受体VEGFR-3能够诱导淋巴管的生成.恶性肿瘤中的淋巴管生成因子不但能够促进肿瘤淋巴管的生成,而且与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淋巴管生成以及淋巴道转移的研究正在开展,本文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机制,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此项研究的临床意义加以综述.
李锐高善玲
关键词:消化道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消化道
肝硬化患者胃动素受体表达与胃排空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胃动素受体表达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窦黏膜胃动素受体的表达情况;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法检测胃标记物完全排空时间。结果在人胃窦黏膜腺体上皮细胞中可检测出胃动素受体的表达。肝硬化组胃动素受体表达阳性值(22.9±13.0)%明显低于正常组(44.8±9.2)%(P<0.05),肝硬化组胃标记物完全排空时间(223.28±90.31)min较正常组(166.77±62.54)min明显延长(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胃动素受体表达与胃标记物完全排空时间具有相关性。胃窦黏膜胃动素受体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肝硬化患者胃排空障碍。
潘丽丽殷积彬高善玲张文华黄淇李直刘超胡丽红刘冰熔
关键词: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窦黏膜
FAK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检测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食管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AK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K在40例食管癌组织、4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提示:40例食管癌组织中有16例(40.0%)FAK呈强阳性染色,15例(37.5%)FAK呈弱阳性染色,9例(22.5%)FAK表达缺失;4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3例(7.5%)FAK呈强阳性染色,7例(17.5%)FAK呈弱阳性染色,30例(75.0%)FAK表达缺失,FAK在食管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7.5%)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的阳性表达率(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相关(P<0.05),低分化食管癌组FAK蛋白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结论 FAK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其表达量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有关,FAK在正常食管组织中表达缺失或减少。FAK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其表达的高低有可能作为食管癌预后判断的一种新指标。
张学彦吕成倩杜冰马骁关景明高善玲杨甜常圆
关键词:FAK食管癌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互动平台辅助医学课堂教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 研究网络在线互动教学在医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效果,探索一种有效的在线互动的辅助教学法.方法 随机选择40名住培医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微信等在线互动平台进行24小时的时时在线管理. 3个月后进行病例分析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考核成绩.结果 制订出消化科常见疾病接诊流程的思维导图和知识点,采用网络互动平台辅助教学的实验组考核成绩较对照组高,并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线互动平台在临床实践中能够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并提高教学效果.
殷积彬高善玲关景明胡颖徐睿玲邵晶
关键词:临床教学辅助教学
FHIT在不同类型胃息肉与胃癌中的蛋白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检测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与胃癌中FHIT(脆性组氨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蛋白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的感染率,讨论其在胃息肉与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对15例慢性胃炎、20例增生性胃息肉、20例腺瘤性胃息肉、20例高分化胃癌和20例低分化胃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FHIT蛋白在高分化和低分化胃癌组均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和增生性胃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癌组明显低于高分化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癌组明显低于腺瘤性胃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胃息肉组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和增生性胃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的感染率在胃癌组与胃炎和胃息肉组相比,Hp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和FHIT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FHIT蛋白表达下调与Hp感染可能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
赵磊王洪岩高善玲
关键词:胃息肉胃癌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1年
裴凤华高善玲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病因学
外周血DNA TUSC4基因缺失在大肠癌分子筛查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DNA中肿瘤抑制候选基因4(tumor suppressor candidate4,TUSC4)缺失在大肠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238例,分为结肠镜正常组(117例),腺瘤型息肉组(38例)和大肠癌组(83例),应用PCR法检测TUSC4基因表达及缺失情况.同时检测各组血浆CEA、CA19-9水平.结果:结肠镜正常组TUSC4阴性率14.5%,腺瘤型息肉组阴性率44.7%,大肠癌组阴性率77.1%,3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TUSC4阴性在诊断腺瘤型息肉的敏感度为44.7%(95%CI28.9%-60.5%),特异度85.5%(95%CI79.1%-91.9%),PPV为50.0%(95%CI33.2%-66.8%),NPV为82.6%(95%CI75.8%-89.4%).TUSC4阴性在诊断大肠癌的敏感度为77.1%(95%CI68.1%-86.1%),特异度为85.5%(95%CI79.1%-91.9%),PPV为79.0%(95%CI70.1%-87.9%),NPV为84.0%(95%CI77.4%-90.6%).TUSC4基因缺失与大肠癌发生部位、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无关.TUSC4阴性在诊断大肠癌时与CEA、CA19-9相比较,其特异度和PPV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敏感度和NPV明显高于CEA和CA19-9(P=0.000).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DNA中TUSC4基因出现明显缺失,在诊断大肠癌时其敏感度明显高于CEA和CA19-9,在大肠癌的分子筛查和分子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裴凤华赵晶杜雅菊程艳秋王晓芬陈晶张会涛刘冰熔高善玲
关键词:抑癌基因大肠癌分子筛查分子诊断
丁酸钠对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丁酸钠对人胃癌细胞系生长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丁酸钠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进行处理,应用MTT法检测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对凋亡相关基因p21WAF1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丁酸钠均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21WAF1在丁酸钠作用的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未进行处理的细胞。结论:丁酸钠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生长,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
裴凤华崔路佳高善玲
关键词:丁酸钠胃癌MTT法P21蛋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