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雅伦
- 作品数:18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20世纪下半叶中共党史再评价——纪念中国共产党90华诞
- 2011年
- 20世纪下半叶,党领导的强国富民建设实践,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建设时期是否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新的重大而又关键的基本问题,突破了阶级和历史的局限,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创立了与中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化社会变革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把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强国建设实践和以温饱及总体小康高目标的富民建设实践引向了成功。
- 马雅伦
- 关键词:中共党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之我见
- 2009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应从指导思想和主题两个层级来考察和认识。指导思想是最高的宏观层级,主题是次高的中观层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最高的宏观层级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次高的中观层级的主题。事物之间的关系讲究对等性,理论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与毛泽东思想对等的关系,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而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等的关系,是毛泽东思想的主题,而不是毛泽东思想。那么试问,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什么?笔者认为,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所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等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和创新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变革现实目标继承创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变革现实目标;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继承创新了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继承创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理论;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继承创新了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理论;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创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限于篇幅,本文重点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继承创新的关系。
- 马雅伦高化
- 关键词: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
- 关于邓小平改革观的讨论
- 2006年
- 改革的性质是改革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改革的性质是由本国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基于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邓小平以理论家和政治家特有的胆识,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方式与和平手段,把中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由这一崭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由此改革性质决定的邓小平的改革观,毫无疑问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 马雅伦
- 关键词:邓小平改革观
- “七大”政治报告对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发展创新——纪念党的“七大”召开65周年
- 2010年
- "七大"政治报告对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发展创新,主要表现在继中共代表林伯渠在重庆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首次正式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后,"七大"政治报告首先进一步创造性地明确提出了"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两步走"战略等十一个方面。
- 马雅伦
- 关键词:政治报告新民主主义
-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论的创新意蕴
- 2011年
-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在现代化和知识经济以及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究竟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组织?怎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一各层级各行业党组织整体学习力建设面临的新的基本问题。
- 马雅伦
-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意蕴
- 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若干基本问题的讨论
- 2017年
- 党的创新理论是最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的最新指导思想;党的创新理论最具独创性和中国化的内容至少有九个方面;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性主题是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梦强国富民追梦复兴腾飞,从本质属性上继续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创新理论的哲学方法论,简而言之,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或精髓。
- 王晋林马雅伦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用“三个代表”思想科学评价党的80年历史
- 2001年
- 用“三个代表”思想审视党的 80年历史 ,无论是执政之前的革命时期 ,还是执政以后的建设时期 ,党之所以能够从曲折转向顺利 ,从失败走向成功 ,其主要原因是随着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 ,党对“三个代表”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了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 ,创立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能够代表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各部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各部分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制度文化 ,即新民主主义先进制度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制度文化 ,从而把革命和建设引向了胜利。
- 马雅伦
- 关键词:基本国情中共党史
-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长——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
- 2004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长发育阶段 ,邓小平的重大理论贡献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明确提出了“两个必然改变”的思想 ;二是正确选择了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方式和手段 ;三是正确选择了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突破口 ;四是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现实目标 ;五是对占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成熟程度和发展阶段作出了科学判断 ;
- 马雅伦
- 关键词: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科学”、“发展”、“观”三概念涵义及相互关系再认识
- 2010年
- 要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三概念的涵义,必须采用逆向思维方法."科学"、"发展"、"观"三概念的涵义是广义而非狭义."观"、"发展"、"科学"三概念是紧密联系,互为条件,不可分割,辨证统一的关系.
- 马雅伦高化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涵义
- 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及其历史地位
- 2009年
- 党的十七大把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首次写入了《党章》,并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就初步确立了其作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新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为党的新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马雅伦
- 关键词: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