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7篇内固定
  • 4篇腰椎
  • 4篇诊治
  • 4篇关节
  • 3篇手术
  • 3篇老年
  • 3篇股骨
  • 2篇动脉
  • 2篇胸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肢体
  • 2篇肢体动脉
  • 2篇植骨
  • 2篇手部
  • 2篇贫血
  • 2篇前路
  • 2篇人工关节
  • 2篇人红细胞生成...
  • 2篇重组人红细胞...

机构

  • 19篇牡丹江医学院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绥芬河市人民...

作者

  • 20篇马遇伯
  • 5篇赵凤龙
  • 5篇林波
  • 3篇吴金涛
  • 3篇王子健
  • 2篇宋国权
  • 2篇邓晓刚
  • 2篇范东
  • 1篇孟庆刚
  • 1篇姜维良
  • 1篇赵凌峰
  • 1篇杨建勋
  • 1篇李罡
  • 1篇杨育生
  • 1篇周斌
  • 1篇高春阳
  • 1篇赵秀君
  • 1篇于永华

传媒

  • 9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东北地区第二...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2篇2011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结核的体会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对胸腰椎骨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5例病例的回顾性分析,以判断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25例病人的脊柱骨结核均治愈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对胸腰椎骨结核的治疗效果显著。
马遇伯吴金涛林波赵凤龙
关键词:结核内固定脊椎融合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斜T形钢板内固定,其中2例骨缺损同时植骨。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脱出等并发症,优20例,良9例,总体优良率90.7%。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配合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吴金涛马遇伯赵凌峰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内固定
腰间盘突出症引起马尾综合症的治疗体会
2007年
目的:探讨马尾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符合马尾综合征诊断的31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肌力及括约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感觉恢复较慢。结论:马尾综合征手术治疗效果好,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马遇伯林波赵凤龙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马尾综合征手术
膝关节镜下28例髌内滑膜皱襞综合征诊治体会
2003年
高春阳马遇伯周斌
关键词:膝关节镜
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对比观察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02—09~2006—04间收治的105例65岁以上新鲜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为PR、IF两组。PR组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者,IF组为行骨折内固定者。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开始下地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较动力髋螺钉固定有一定优势。
马遇伯林波赵凤龙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人工关节内固定器
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引量:22
2014年
背景:老年髋关节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困难,内固定还是关节置换各有利弊,目前临床上比较内固定和关节置换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较为多见,有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是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首选。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差异。方法:选择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骨二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年龄65-87岁,按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31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固定入路。结果与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相比,全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增高,Harris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固定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髋部畸形率均减少(P<0.05)。结果说明,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法。
马遇伯
关键词:髋关节股骨人工假体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肌结核误诊5例分析
2001年
林波赵秀君马遇伯
关键词:误诊
负压封闭引流在手部脱套伤中的应用
马遇伯
退变椎间盘中新生血管与VEGF、bFGF表达的关系及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并探讨VEGF、bFGF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的意义及其与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将58例来源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所取得的椎间盘组织,与12个取自腰椎骨折脱位行前路手术者(6例)的正常椎间盘(L1~5)组织进行对比。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检测各自椎间盘组织中的VEGF、bFGF的表达。结果年龄与CD34、VEGF、bFGF表达阳性率无关(P〉0.05)。病程超过1年者CD34、VEGF阳性率明显低于1年以内者(P〈0.05),bFGF阳性率与病程无关。游离型与突出型CD34、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隆起型(P〈0.05),bFGF阳性率在3种突出类型间无明显差异(P〉0.05)。CD34、VEGF和bFGF阳性率两两相关(P〈0.05)。结论VEGF与bFGF参与了退变椎间盘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并可能有协同作用,提示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启动作用,而bFGF的作用则贯穿椎间盘退变整个过程。
赵凤龙杨育生马遇伯孟庆刚于永华
关键词:腰椎间盘新生血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AF内固定治疗体会
2001年
马遇伯杨建勋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术手术方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