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饶金山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矿业工程

主题

  • 5篇浮选
  • 4篇氟碳铈矿
  • 3篇稀土矿
  • 2篇油酸钠
  • 1篇十二烷
  • 1篇十二烷基磺酸...
  • 1篇烷基磺酸
  • 1篇稀土
  • 1篇化学改性
  • 1篇磺酸
  • 1篇磺酸钠
  • 1篇光谱
  • 1篇红外
  • 1篇红外光
  • 1篇红外光谱
  • 1篇二烷基
  • 1篇浮选行为
  • 1篇浮选研究
  • 1篇傅里叶红外光...
  • 1篇改性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 3篇广州有色金属...
  • 1篇广东省工业技...

作者

  • 5篇饶金山
  • 4篇何晓娟
  • 3篇罗传胜
  • 2篇陈志强
  • 2篇邱显扬
  • 2篇张军
  • 1篇汤玉和

传媒

  • 1篇有色金属(选...
  • 1篇稀有金属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材料研究与应...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泥铁复杂稀土浮选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本研究针对含泥40.04%、铁31.30%的某难选稀土矿,应用自主研制的新型药剂DQ作为捕收剂,配合组合调整剂,采用创新的不脱泥加温直接浮选工艺,成功分选了用常规选矿药剂(如脂肪酸、羟肟酸、H205、L102等)不能回收的难选稀土矿,获得的稀土精矿品位REO 41.25%、回收率72.62%,与以往最好的研究结果相比,在稀土品位大于40%的基础上,回收率提高19.62%,使原矿含泥(-10μm>40%)高的复杂稀土资源采用不脱泥浮选成为可能,从而使经济高效地开发利用该资源成为现实。对捕收剂DQ作了简要的机理分析,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辛基羟肟酸和DQ在典型稀土矿物的吸附差异,结果表明,DQ既保留了常规羟肟酸对稀土矿物螯合作用的选择性,又通过改性方法强化了疏水基团疏水性,这就是DQ能在高泥铁复杂稀土矿成功应用的根本原因。
何晓娟饶金山
关键词:稀土浮选
辛基羟肟酸浮选氟碳铈矿机制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采用纯矿物浮选的方法,以松醇油为起泡剂,研究了氟碳铈矿在辛基羟肟酸钠为捕收剂体系下的浮选行为,在p H=7~11范围内,氟碳铈矿回收率大于96%,尤其在p H=9附近,氟碳铈矿的可浮性最好,回收率接近100%;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手段进行作用机制研究,红外光谱表明,辛基羟肟酸钠在氟碳铈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XPS结果表明,氟碳铈矿表面可能只存在-C=O-RE-O-N-一种五元环螯合物;结合La3+和Ce3+离子溶液化学和氟碳铈矿浮选行为,推测La(OH)2+,La(OH)2+,Ce(OH)2+和Ce(OH)2+是存在于氟碳铈矿表面的浮选活性点,并推测了辛基羟肟酸在氟碳铈矿表面作用的模型。
饶金山何晓娟罗传胜陈志强
关键词:稀土矿氟碳铈矿XPS
氟碳铈矿浮选行为研究
稀土金属誉为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轻工农业、能源环保、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国防军工和高新材料等行业,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氟碳铈矿是轻稀土矿之一,含有除Ce、La外的其他稀土元素,是轻稀土矿的典型代表和重要来源...
饶金山
关键词:氟碳铈矿浮选行为化学改性
文献传递
油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浮选氟碳铈矿的机理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单矿物试验的方法,分别以油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捕收剂,研究了氟碳铈矿的浮选行为,并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油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对氟碳铈矿的捕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矿浆pH=8.5、油酸钠用量为15.2mg/L时,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为99.77%;当矿浆pH=7,十二烷基磺酸钠用量为27.2mg/L,2号油用量为14mg/L时,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为90.00%;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在氟碳铈矿表面可能发生了化学吸附,十二烷基磺酸钠则为物理吸附.
何晓娟饶金山邱显扬罗传胜张军陈志强
关键词:稀土矿氟碳铈矿油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
油酸钠浮选氟碳铈矿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通过纯矿物试验,研究了氟碳铈矿在油酸钠为捕收剂体系下的浮选行为,当油酸钠用量5×10-5mol.L-1时,pH=6.5~11范围内,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均在91%以上,在pH=8.5,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最高,为99.77%。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油酸钠作用,氟碳铈矿表面出现了油酸钠中-CH3和-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且氟碳铈矿的CO23-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偏移了28.93 cm-1,因此油酸钠在氟碳铈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根据油酸钠溶液化学计算,在pH=8.5时,油酸钠溶液的优势组分为C17H33COO-和(C17H33COO)22;结合氟碳铈矿在油酸钠捕收剂下的浮选行为,随着pH在2.00~8.04范围内上升,油酸钠溶液中C17H33COO-,(C17H33COO)22-含量上升,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也上升;而当pH<5时,油酸钠的优势组分为C17H33COOH(aq),但回收率<40%,因此推测是C17H33COO-和(C17H33COO)22-在矿物表面发生化学吸附,从而决定氟碳铈矿的浮选,此外可能存在C17H33COOH(aq)和C17H33COOH(C17H33COO)-的物理吸附。根据氟碳铈矿晶体化学,由于氟碳铈矿解理0001发育,而在矿物表面容易暴露Ce3+,Ce3+在矿浆水溶液中溶解和水解而生成铈羟基络合物,铈羟基络合物吸附在矿物表面而成为浮选的活性点,Ce羟基络合物再与C17H33COO-和(C17H33COO)22反应生成了Ce(C17H33COO)3。
邱显扬何晓娟饶金山汤玉和罗传胜张军
关键词:稀土矿氟碳铈矿油酸钠傅里叶红外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