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梦非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哮喘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肺癌
  • 2篇运动性哮喘
  • 2篇气道
  • 2篇拮抗剂
  • 2篇联合化疗
  • 2篇脉冲振荡
  • 2篇化疗
  • 2篇TOLL样受...
  • 2篇TOLL样受...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单核
  • 1篇道炎症
  • 1篇毒副反应

机构

  • 7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东方医...
  • 1篇北京市结核病...

作者

  • 9篇陶梦非
  • 8篇梁永杰
  • 4篇任涛
  • 4篇汪蜀
  • 4篇郭忠良
  • 3篇何翔
  • 3篇蔡映云
  • 2篇王爱玲
  • 1篇赵欣
  • 1篇李传友
  • 1篇赵冰
  • 1篇黄建浩
  • 1篇田德增
  • 1篇袁正宏
  • 1篇张路
  • 1篇田苗
  • 1篇雷撼
  • 1篇金美玲
  • 1篇尹琦
  • 1篇尹琦

传媒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世界肿瘤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TLR9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肿瘤免疫中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TLR9激动剂——含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的寡脱氧核苷酸(CpCODN)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分离36例NSCLC患者PBMC和肺癌细胞,RT—PCR检测TLR9 mRNA表达。PBMC分别经空白培养、不含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的寡脱氧核苷酸(non—CpGODN)和CpGODN共培养72h。^3H—TdR掺入法测定PBMC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表面CD69分子变化、T细胞亚群比例以及CD8^+T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ELISA法测定PBMC上清液IFN—α的浓度,并评价抑制性ODN和氯喹对IFN—α产生的影响。分别以自体肿瘤细胞和K562细胞为靶细胞(T),以PBMC为效应细胞(E)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E/T时PBMC的细胞毒活性。结果NSCLC患者PBMC表达TLR9mRNA,其表达强度(0.76±0.09)与健康者(0.77±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P=1.00)。CpGODN诱导肺癌患者PBMC增殖(P〈0.01),上调CD3^+T细胞表面CD69分子表达(P〈0.01),增加CD4^+T/CD8^+T比值(P〈0.01),增强CD8^+T产生IFN-γ的能力(P〈0.01)。CpGODN促进PBMC分泌IFN-α(P〈0.01),抑制性ODN和氯喹抑制CpGODN诱导产生的IFN—α。CpGODN增强PBMC对K562和自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均P〈0.01)。结论TLR9参与调控NSCLC患者的抗肿瘤免疫,TLR9的激活效应主要包括促进PBMC活化、增殖并诱导产生IFN—α,增加PBMC中CD4^+T的比例并促进CD8^+T分泌IFN-γ,增强PBMC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任涛蔡映云梁永杰金美玲郭忠良陶梦非何翔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单核免疫疗法TOLL样受体9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3周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 (健择 )联合顺铂 (GP方案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自 1999年 6月~ 2 0 0 1年11月 ,对 2 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 2 1天GP方案治疗。结果 :2 6例病例中 ,无CR ,PR 11例 ,SD 12例 ,PD 3例 ,总有效率CR +PR为 4 2 3% (11/ 2 6 )。中位生存期 (MST)为 9 3个月。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占 2 3 1% (6 / 2 6 )。结论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 2 1天方案是有效。
汪蜀梁永杰王爱玲何翔陶梦非
关键词:吉西他滨顺铂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
CpG寡脱氧核苷酸促进小鼠清除体内结核分枝杆菌的机制
2008年
目的探讨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增强小鼠体内结核分枝杆菌清除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36只和对照组24只,并分别腹腔注射CpG-ODN30μg(溶于200Ixl生理盐水)和200山生理盐水。2周后每只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结核分枝杆菌H37Rv1×10^6CFU。感染后3周和4周每组分别处死12只小鼠,免疫组小鼠饲养至感染后6周处死。肺和脾组织进行菌落计数,观察肺和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肺和脾组织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2、IL-18和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感染后3周,免疫组小鼠的肺和脾组织经培养后无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感染后4周,免疫组小鼠的肺和脾组织培养后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但明显少于对照组;肺组织中IL-18、γ-干扰素和iNOS的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6±0.5、0.32±0.14和23.2±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1.1、0.20±0.10和16.24±5.1),IL-12p40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5.7±0.6)明显低于对照组(14.5±1.9),IL-4和IL-10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0.30±0.09和0.28±0.05)与对照组(0.26±0.05和0.29±0.08)无明显差别;脾组织中IL.18、γ-干扰素和iNOS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5.5±1.3、0.52±0.07和9.14-1.8)明显高于对照组(0.8±0.4、0.21±0.06和6.0±1.4),IL-12p40、IL4和IL-10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2.1±0.3、0.23±0.10和0.10±0.04)明显低于对照组(5.14±0.4、1.21±0.26和0.57±0.13)。与感染后4周比较,免疫组小鼠感染后6周,肺组织γ-干扰素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0.95±0.27)明显增高,IL-18、IL-4和IL-10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3.514±0.86、0.45±0.35和0.24±0.21)无明显变化,IL-12p40和iNOS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1.72±1.41和1.1±0.5)明显降低;脾组织IL-12p40和IL-18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0.08±0.
任涛梁永杰蔡映云李传友梅建袁正宏陶梦非田苗赵冰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寡脱氧核糖核苷酸类TOLL样受体9
内皮素与运动性支气管痉挛相关——内皮素拮抗剂对过度通气诱导豚鼠支气管痉挛的影响和脉冲振荡肺功能仪对运动性哮喘的临床评估
2007年
目的 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过度通气诱导豚鼠支气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①将19只小鼠分成两组。(A)bosentan组:在过度通气前予bosentan;(B)对照组:在过度通气前给予生理盐水。在诱发前后分别测定肺阻力与肺顺应性,用含5%CO2、95%O2干燥混合气通过动物呼吸机提供机械通气。分别收集肺泡灌洗液。②14例哮喘病人和141例健康对照者,用脉冲振荡仪测定呼吸阻抗,而后进行运动激发试验并再次测定呼吸阻抗。最后,收集两组血清并测定ET-1浓度。结果 ①动物试验组,过度通气显著诱发对照组肺阻力增加,为3.28倍,肺顺应性下降,下降为49.9%,而bosentan组无明显变化。肺泡灌洗液bosentan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②临床试验组哮喘病人在运动后5~10min外周阻力大于中央阻力,诱发前后,R5-R20,Zrespir,resonance frequency(Fres)and X5均有显著变化(Table6、Fig3).R5-R20增高≥0.032kPa/L/s,71.4%哮喘病人X5的变化率≥41%,571%病.AVT-Zrespir图表现气流诱捕。哮喘组血浆内皮素-1浓度为(66.6±12.13)ng/mL,对照组为(40.7±5.6)ng/mL(P=0.022),哮喘组运动激发前后呼吸阻抗和血浆内皮素-1浓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实验证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能抑制过度通气诱发豚鼠支气管收缩。运动性周围支气管痉挛中ET1起重要作用。
何翔梁永杰朱晖汪蜀郭忠良陶梦非尹琦蔡映云
关键词:内皮素内皮素拮抗剂运动性哮喘脉冲振荡
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呼吸阻抗评估哮喘患者运动反应(英文)被引量:2
2007年
背景:评估哮喘患者运动反应的传统方法是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但运动激发后,受试者有明显气促,常影响第1秒用力呼气量测定。脉冲振荡仪仅需受试者自然呼吸,依从性较好。目的: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运动激发前后健康志愿者和哮喘患者呼吸阻抗的改变,探讨运动激发和脉冲振荡仪检测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意义。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内科。设计:同期非随机病例对照实验。对象:选择2006-01/10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内科已出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4例男性为哮喘组。受试期间均处于临床稳定期。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4例男性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年龄均为29 ̄50岁,且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方法:①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呼吸阻抗基础值,随后进行踏车运动激发试验,夹鼻经口呼吸室内空气,递增负荷,在三四分钟内使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值90%并维持6min,运动结束后1,5,10,15和20min重复测定呼吸阻抗:脉冲频率5,20,35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呼吸总阻抗、中央气道阻力、周围气道阻力以及共振频率、脉冲频率5Hz和35Hz时弹性阻力及惯性阻力(X5和X35),并计算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和哮喘组中央气道阻力和周围气道阻力变化率[(运动后最高值-运动前基础值)/运动前基础值×100%]。主要观察指标:脉冲振荡仪测定的两组呼吸阻抗基础值和踏车运动激发试验后的呼吸阻抗值。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14例和健康体检者1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哮喘患者以周围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周围气道阻力变化率比中央气道阻力变化率明显增高(P<0.01)。哮喘组运动前后呼吸总阻抗在第5~10分钟达到最高,其变化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哮喘组运动激发前后共振频率响应点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激发前后变化率比对照组亦明显增高(P<0.01)。运动激发后哮喘组脉冲
张路梁永杰雷撼郭忠良汪蜀任涛陶梦非尹琦
关键词:脉冲振荡法呼吸阻抗
抗组胺药物对运动性哮喘豚鼠模型的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两种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和酮替芬对于用脂多糖和甲吡丙酮介导的运动性哮喘豚鼠模型的作用。方法19只豚鼠用脂多糖和甲吡丙酮注射。他们被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7)不服药,酮替芬组(n=6)口服酮替芬1 mg/(kg.d),氯雷他定组(n=6)口服氯雷他定2 mg/(kg.d),连续4 d。第5天,分别在运动前后测量3组的肺阻力(RL)及呼吸系统的动态顺应性(Cdyn)。三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肺的形态。结果对照组,有RL显著增加和Cdyn显著降低。在酮替芬及氯雷他定组RL及Cdyn都没有这种变化,对照组的BALF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形态学研究显示对照组的支气管黏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在用脂多糖和甲吡丙酮预处理的运动性哮喘豚鼠模型中,氯雷他定和酮替芬能够抑制支气管收缩。抑制气道炎症的形成可能是这些H1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机制。
陶梦非任涛田德增梁永杰
关键词:运动性哮喘脂多糖
持续气道正压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高血压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陶梦非梁永杰赵欣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持续气道正压吸氧
三种联合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探讨和比较GP、NP、MVP三种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96例经细胞学和(或)组织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GP、NP、MV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x^2检验比较。结果:GP、NP、MVP三个不同化疗方案组的有效率分别是46.2%(12/26)、46.9%(14/32)、36.8%(14/38),各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性(P>0.05)。NP组骨髓抑制和局部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CP、MVP组(P<0.05),NP、MVP组脱发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高于GP组(P<0.05)。GP组不良反应最小。结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GP、NP和MVP方案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GP方案更安全,值得推荐作为治疗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应用于临床。
汪蜀梁永杰陶梦非王爱玲
关键词:联合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毒副反应健择诺维本丝裂霉素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对哮喘-慢阻肺重叠(ACO)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LTRAs)对哮喘-慢阻肺重叠(asthmaCOPD overlap,ACO)患者的临床症状、气道炎症及肺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ACO患者8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44例,及治疗对照组(B组)39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试验组给予孟鲁斯特(10 mg,qn,po)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μg/4.5μg,bid)治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μg/4.5μg,bid)。治疗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N%)、CAT评分、ACT评分、肺功能参数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EV1/FVC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ACO患者的FeNO、痰E%及N%明显高于健康组,FEV1%pred、FEV1/FVC明显低于健康组。治疗前,试验组与治疗对照组的FeNO、ACT评分、CAT评分及肺功能FEV1%pred、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基线水平一致。经6个月治疗后,两组各项炎症指标、症状评分、肺功能参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试验组的临床症状与气道炎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治疗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TRAs短期治疗6个月可明显减轻ACO的气道炎症,改善呼吸道症状,但对患者的肺功能影响不大。
刘美璇张倩黄建浩王凯玲陶梦非徐圣葆郭忠良
关键词:哮喘气道炎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