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骅
- 作品数:35 被引量:216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LVIS支架不同释放方式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被引量:3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评估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压缩"和"灯笼"释放方式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LVIS支架治疗且支架形态发生短缩改变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5例(16个动脉瘤),均经全脑DSA检查明确诊断。"压缩"方式指通过操作使LVIS支架长度比标注释放数值短缩超过5 mm;"灯笼"方式指瘤颈处LVIS支架直径增宽。计算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内支架压缩后金属覆盖率,并于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1)采用LVIS支架辅助治疗的16个宽颈动脉瘤中后交通动脉瘤8个,眼动脉瘤6个,脉络膜前动脉瘤及大脑中动脉M2分叉梭形动脉瘤各1个;瘤颈1.8-8.0 mm,平均(3.9±1.7)mm;共置入LVIS支架15枚(1枚支架治疗两个动脉瘤者1例);均采用"压缩"方式释放支架,其中4例(4枚)同时并存"灯笼"方式。(2)LVIS支架术后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0个(62.5%),覆盖的分支动脉术后即刻均通畅。(3)围手术期未发生技术相关出血性和缺血性并发症,支架置入成功率100%(15/15)。(4)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内支架压缩后金属覆盖率为30.3%-38.5%,平均(35.0±2.8)%。(5)15例LVIS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均经全脑DSA随访3-5个月,平均(3.2±0.5)个月,其中14个动脉瘤达影像学治愈(RaymondⅠ级,87.5%),无动脉瘤复发病例。支架覆盖的所有分支动脉无闭塞,未发生支架内狭窄及载瘤动脉闭塞,总致残率为6.7%(1/15),无死亡病例。结论 LVIS支架通过"压缩"及"灯笼"方式可提高瘤颈金属覆盖率和短期治愈率,同时不影响覆盖的分支动脉。选择适宜病例行"灯笼"方式可能有利于瘤颈处分支动脉的短期保护。
- 陈骅苏浩波陈亮罗良生顾建平张健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颅内宽颈动脉瘤
- 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按Simpson标准,Ⅰ级切除24例(66.7%),Ⅱ级10例(27.8%),Ⅲ级2例(5.6%)。36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基本恢复正常生活,未见肿瘤复发或残余肿瘤体积增大。结论术前充分影像学评估、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及合适的手术方法,矢状窦和中央沟静脉的妥善处理和保护,避免重要脑皮质损伤及术后妥善处理,有助于提高窦镰旁脑膜瘤手术疗效。
- 吴有志罗良生张健陈骅吴鸣史岩
- 关键词:脑膜瘤矢状窦大脑镰显微手术
- 人脑胶质瘤细胞发生发展相关基因CDC2的RNAi实验研究
- 目的:胶质瘤是脑肿瘤中最主要的肿瘤,也是人类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尽管在胶质瘤治疗方面有不小的进展,然而其预后仍然很糟糕。究其原因在于胶质瘤发生发展确切的病因分子尚未完全阐明。RNA干扰/(RNA interfer...
- 陈骅
- 关键词:胶质瘤分子病因CDC2RNA干扰
- 文献传递
-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沉默对胶质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沉默对胶质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建的人脑胶质瘤体外细胞系SHG44及其移植瘤组织、脑肿瘤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不同恶性程度的胶质瘤手术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CDK1蛋白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使CDK1在SHG44细胞及其移植瘤组织中沉默,观察其随后发生的表型变化。结果CDK1在临床标本中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升高表达强度增加,Ⅰ-Ⅳ级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40.0%、69.6%和78.6%(P=0.01)。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球体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CDK1表达强度均较高,而神经干细胞和脑肿瘤干细胞球体表达强度低,在细胞增殖活性高的人胚胎脑组织和裸小鼠骨髓中CDK1亦高表达,但在正常成人脑组织低表达。C1和C3体外转染SHG44细胞后,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而且诱导了凋亡,细胞凋亡率分别上升至27.8%和36.5%。CDK1沉默的裸鼠皮下移植瘤瘤重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为57.1%,明显高于对照组(8.5%)。结论CDK1的高表达呵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CDK1沉默后的肿瘤细胞恶性表型可得到控制,CDK1可作为胶质瘤病因分子行进一步研究。
- 陈骅黄强翟德忠董军王爱东兰青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组织芯片
- CDC2敲低治疗人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提供CDC2作为胶质瘤发生发展相关新分子的实验依据。方法构建针对目的基因的shRN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对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及其裸小鼠移植瘤进行转染,观察与目标基因相关的表型变化;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shRNA表达载体使人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CDC2的mRN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同时出现了明显的细胞G2/M期阻滞,细胞生长抑制,凋亡增加。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明显缩小;肿瘤颅内移植裸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CDC2基因过表达是胶质瘤发生发展病因分子之一,敲低其表达可使肿瘤的恶性增殖得到控制。
- 陈骅黄强董军翟德忠王爱东兰青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CDC2RNA干扰基因治疗
- 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估颈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一些再狭窄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了50例在笔者医院行CAS的患者,收集并分析与支架内狭窄可能相关的临床,影像和手术操作等资料,平均随访2.8年。结果 50例患者中男性占72%(36/50);平均年龄63.1±8.3岁,52处狭窄病变放置60枚支架,术后发生ISRS 7例(13.46%),其中置入两枚支架者ISRS 50%(4/8),置入一枚支架者ISRS 6.82%(3/44)(P<0.05);术后有残余狭窄ISRS 45.45%(5/11),无残余狭窄ISRS 4.88%(2/4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支架内再狭窄与置入支架数量及术后残留狭窄相关(P<0.05)。结论支架置入数量和支架术后残余狭窄可能是ISR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狭窄病变选择适宜的支架以及尽量减少支架后残余狭窄对防止术后再狭窄至关重要。
- 周峰施洪超周俊山陈骅
-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支架内再狭窄
- 胶质瘤干祖细胞招募骨髓源细胞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建立荧光示踪骨髓重建裸小鼠模型及其在胶质瘤干祖细胞招募骨髓源细胞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不同放射剂量辐照裸小鼠并收集辐照后外周血及骨髓数据确定清髓性骨髓毁损的最佳剂量;辐照后24 h内经尾静脉移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裸小鼠骨髓细胞.流式检测GFP^+细胞在骨髓及外周血中的分布,比较移植前后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骨髓切片来评价重建骨髓功能;在此模型上原位接种红色荧光蛋白(RFP^+)的胶质瘤干祖细胞(SU3-RFP)观察其对骨髓源细胞的影响.结果 6 Gy辐照后3-5d裸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接近于0;骨髓细胞集落数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减少.骨髓移植后裸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在28 d恢复到辐照前水平;流式结果显示骨髓和外周血中GFP^+细胞分别为(90.95±2.05)%和(83.62±0.73)%;骨髓细胞集落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3-RFP原位移植瘤中发现GFP^+骨髓源细胞特异性迁徙到肿瘤区域.结论 6 Gy是裸小鼠清髓性骨髓毁损的最佳剂量;GFP^+骨髓细胞裸小鼠模型可用于示踪研究肿瘤与宿主骨髓源细胞的关系;胶质瘤干祖细胞对骨髓源细胞具有特异性招募作用.
- 施佳陈骅沈云天陈列松戴纯刚贾敬云谢涛刘兵郭辰田野陆朝晖董军兰青黄强罗良生
- 关键词:胶质瘤
- 胶质瘤干祖细胞可诱导宿主脑胶质细胞癌变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可移植性人癌组织重构过程中,肿瘤干细胞植入方与宿主受体间的关系。方法将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稳定转染于已建株的胶质瘤干祖细胞SU3,再将建立的SU3.RFP细胞接种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裸小鼠脑内。取移植瘤组织,筛选高增殖力GFP细胞,单克隆化后,鉴定细胞类型,测定其DNA含量,行染色体显带分析。并将建系的GFP细胞H1和H9分别接种于裸小鼠腋下和颅内,观察致瘤率和癌性表型。结果在可移植性肿瘤组织中,RFP、GFP和RFP/GFP细胞的比例分别为(88.99±1.46)%、(5.59±1.00)%和(4.11±1.02)%。经2次单克隆化的宿主GFP细胞株Hl和H9,在体外表现出无限增殖、接触抑制消失、超四倍体等癌细胞特征,并表达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2’,3’-环腺苷酸-3’-磷酸二酯酶(CNP)。H1和H2细胞的体内致瘤率均为100%,肿瘤均向接种周围组织呈广泛侵袭性生长。结论在可移植性胶质瘤模型中的肿瘤细胞,并非像传统观点那样均由移植的肿瘤干祖细胞产生,被接种的肿瘤干细胞侵袭的宿主脑细胞也可以转化为肿瘤细胞。
- 陈延明费喜峰王爱东代兴亮张金石崔宝乾张全斌赵耀东陈骅王之敏兰青董军黄强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肿瘤干细胞肿瘤移植癌变裸小鼠
- 生物发光示踪技术在胶质瘤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生物发光示踪技术是指通过不同生物学方法使需要观察的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产生发射光,通过发射光检测设备可视化追踪靶目标的生理病理变化。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但胶质瘤的预后仍差强人意。其关键是对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尚未完全阐明,最大的困难在于胶质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驱动极其复杂的过程,
- 陈骅施佳罗良生黄强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发光蛋白质类绿色荧光蛋白质类荧光抗体技术
- 无脑压板技术在自发性脑内出血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估自发性脑内出血手术中应用无脑压板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56例采用无脑压板技术治疗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9例采用固定脑压板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脑牵拉伤发生率、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手术时间、90d改良Rankin评分、病死率。结果:无脑压板组所有手术均未使用脑压板而成功完成手术(完成率100%)。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手术时间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脑压板组脑牵拉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固定脑压板组(P<0.01)。无脑压板组90dmRS评分明显优于固定脑压板组。结论:在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手术中,无脑压板技术能减少脑压板导致的脑牵拉伤,改善患者预后。
- 陈骅林忠张健吴有志廖萍吴鸣刘振史岩罗良生
- 关键词:自发性脑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