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道瑾

作品数:153 被引量:83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4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14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1篇肿瘤
  • 29篇手术
  • 26篇切除
  • 24篇肠癌
  • 22篇胰腺
  • 21篇切除术
  • 21篇外科
  • 17篇腹腔
  • 17篇肠肿瘤
  • 15篇淋巴
  • 14篇胰腺炎
  • 14篇乳腺
  • 14篇腺炎
  • 14篇淋巴结
  • 14篇基因
  • 13篇直肠
  • 13篇腹腔镜
  • 12篇蛋白
  • 11篇十二指肠
  • 9篇胆管

机构

  • 112篇中南大学湘雅...
  • 35篇中南大学
  • 26篇湖南医科大学
  • 5篇湖南省人民医...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湘潭市第一人...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湖南省马王堆...
  • 1篇湖南省安仁县...

作者

  • 152篇陈道瑾
  • 50篇李小荣
  • 21篇吴君辉
  • 20篇丁波泥
  • 20篇钱立元
  • 16篇张翼
  • 15篇杨开焰
  • 13篇刘浔阳
  • 12篇吴唯
  • 11篇甘毅
  • 11篇黄飞舟
  • 11篇吕新生
  • 9篇胡桂
  • 8篇陈远光
  • 8篇龙光辉
  • 8篇余枭
  • 6篇成伟
  • 6篇李永国
  • 5篇黄生福
  • 4篇廖琴

传媒

  • 33篇中国普通外科...
  • 12篇中国内镜杂志
  • 10篇中国现代医学...
  • 10篇中国现代手术...
  • 8篇实用肿瘤杂志
  • 7篇中国医师杂志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华医学丛刊
  • 2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5篇2007
  • 19篇2006
  • 16篇2005
  • 13篇2004
  • 8篇2003
  • 10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8
  • 3篇1997
  • 7篇1996
  • 7篇1995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抗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症骨髓微转移被引量:3
1994年
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可以直接在手术前发现播散在骨髓中的极少量癌细胞。对大肠癌患者研究结果表明,高达32%的根治性切除者骨髓肿瘤细胞阳性,并且其无疾病期明显短于阴性者。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前骨髓癌细胞转移率为26.4%~40.0%,阳性者的复发时间短且死亡率高于阴性者,单抗免疫组化染色和传统的方法如骨扫描、X线摄片等比较,骨髓肿瘤检出率明显提高。而且骨髓中的微转移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
陈道瑾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骨转移肿瘤转移
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行内侧入路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手术游离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根部结扎肠系膜血管,清扫N3淋巴结,完整切除Toldt筋膜及胰头十二指肠前筋膜,由内向外整块切除右半结肠和肿瘤,结肠肝曲癌行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0~210分钟,平均182.5分钟;术中出血90~240mL,平均160mL;淋巴结清扫总数16~36枚,平均28枚,其中N3淋巴结转移6例;术后住院时间5~16天,平均9天;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延迟2例,无外科死亡病例。结论内侧入路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是减少肿瘤复发的有效术式,且更加符合无瘤原则。
陈道瑾胡桂吴唯
关键词:淋巴结切除术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胃吻合术被引量:3
2001年
陈道瑾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成年皮肤干细胞原位培植研究的哲学思考
2002年
干细胞是动物体内一种独特的基本细胞类型 ,当分化时 ,有些可发展成为特殊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另一些仍维持干细胞 ,准备替代机体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它们本身能自我复制 ,以供机体终生组织更新的需要。干细胞的培育研究为人类治疗破坏性和消耗性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国外学者着重于干细胞的离体培育研究 ,而我国徐荣祥运用整体性原则构建了成年皮肤干细胞生长发育的微环境 ,已原位培植成功 ,使烧伤创面达到再生愈合。
周建大陈道瑾罗成群
关键词:皮肤干细胞细胞培养医学伦理离体培养
臀部巨大血管瘤的局部解剖学基础和手术处理
1995年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显示2例臀部巨大血管瘤的供应血管为髂内的骶中动脉。术中首先结扎上述动脉,顺利切除臀部血管瘤,2例均未输血。术后观察2年未复发。
陈道瑾
关键词:臀部肿瘤血管瘤外科手术
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甘遂治疗SAP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SAP组、甘遂治疗组(K组),每组40只。各组动物在术后2,6,12,24h检测血清淀粉酶、TNF-α和IL-6水平、胰、肺、肝、肾组织光镜检查和胰腺电镜检查、各组术后72h死亡率。结果血清淀粉酶、TNF-α和IL-6水平SAP组和K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S组(P〈0.01),K组6,12,24h显著低于SAP组(P〈0.01)。K组胰、肺、肝、肾组织损害均较SAP组减轻。72h死亡率S组(0%)和K组(12.5%)显著低于SAP组(62.5%)(P〈0.05)。结论甘遂可能通过下调TNF-α和IL-6水平达到治疗SAP的作用。
张翼吕新生李小荣陈道瑾
关键词:甘遂胰腺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双核穿刺针
一种双核穿刺针,由针管、负压心等组成,针管的针头端面为斜面,在针头部位有一个钩槽,与针管相配合有一根针心。本实用新型的穿刺针能准确有效地采取所需的组织,又能避免进针时带入正常组织,大大提高了穿刺活检成功率,采取活检组织多...
陈道瑾舒畅文继舫颜亚辉
文献传递
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为研究角蛋白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在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灶上的意义。方法 采用三种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AE1/AE3,对本院 4 7例大肠癌术后患者 331枚淋巴结用免疫组化法重新检查 ,结果 36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灶 ( 11 9% ) ,Duke’sC期患者微转移灶检出率高于Duke’B期患者 (P <0 0 5)。结果 随访显示有微转移灶Duke’sB期病人肿瘤复发 ,远处扩散转移均较无微转移病人高 (P <0 0 5)。
刘波陈道瑾
关键词: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角蛋白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临床诊治进一步探讨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FAP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31例的诊治经验,对收治的3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根据腹腔内压力、腹腔室隔综合征分型,以及早期(发病后3d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3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13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中轻度腹腔室隔综合征者5例(死亡1例),中、重度8例(死亡4例);3d内早期手术治疗18例,其中轻度腹腔室隔综合征者5例(死亡2例),中、重度13例(死亡4例)。当腹腔内压力〉21mmHg时,早期手术治疗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早期非手术治疗组(P〈0.05)。根据ACS分型,Ⅰ型非手术治疗5例(死亡2例),Ⅱ型非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Ⅲ型非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Ⅰ型手术治疗9例(死亡2例),Ⅱ型4例(死亡2例),Ⅲ型5例(死亡2例)。Ⅰ型手术治疗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Ⅱ、Ⅲ型两组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比较,死亡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腹腔内压力〉21mmHg,且CT提示为Ⅰ型ACS的FAP患者,宜尽早行有效的腹腔减压引流;而对于腹腔内压力〉21mmHg,CT提示为Ⅱ、Ⅲ型ACS的FAP患者,早期手术减压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余枭陈晓建陈道瑾李小荣李永国黄生福王群伟李青龙
关键词:胰腺炎综合征腹腔高压
亚甲蓝染色法与透明法检出大肠癌淋巴结的对比研究
2001年
对21例大肠癌标本先行亚甲蓝染色法检查淋巴结,再行透明法检查,作前后自身对照研究。亚甲蓝染色法共检出964枚淋巴结,平均每例检出45.9枚,有转移者12例,转移率为57.14%,共65枚淋巴结阳性,转移度为6.74%;行透明法检查在12例标本上新发现25枚淋巴结,均无转移,对平均每例淋巴结检出数目及估算转移率和转移度与上法比无明显差别,亚甲蓝染色法检查标本约需2h,透明法则耗时约10天,结果显示:亚甲蓝染色法检查大肠癌标本淋巴结较为彻底,不亚于透明法,且简便省时,值得推广应用。
陈远光陈道瑾
关键词:大肠癌淋巴结亚甲蓝染色法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