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刚

作品数:2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6篇文学
  • 7篇代文
  • 6篇学史
  • 6篇文学史
  • 6篇文艺
  • 6篇古代文学
  • 5篇两晋
  • 4篇魏晋
  • 3篇中国古代文学
  • 3篇中国文学
  • 3篇中国文学史
  • 3篇文论
  • 3篇文学理论
  • 3篇文艺精神
  • 3篇谢灵运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2篇雕龙
  • 2篇东晋
  • 2篇叙事

机构

  • 22篇曲靖师范学院
  • 6篇云南大学

作者

  • 27篇陈志刚
  • 1篇张国庆

传媒

  • 14篇曲靖师范学院...
  • 2篇文艺评论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文山师范高等...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兰台世界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创作主旨偏离探析
2013年
邺下文士的公宴诗对曹氏父子歌功颂德,游览诗呈现出与曹氏父子的冲突,邺下文士的两个情感世界预示着生命意识浓烈的魏晋时代即将到来。谢灵运的士族身份和贵族情趣使《拟邺中》正文充满对贵族式饮宴、游览的向往之情,刘宋统治者对士族的压迫促使谢灵运在诗序中表达了不满和怨愤。在怀旧与现实的冲突中,谢灵运的情感世界出现分裂,《拟邺中》的创作主旨遂发生了偏离。所以,《拟邺中》有深刻的意蕴,并不是为了追攀陆机的炫耀文才之作。
陈志刚
关键词:古代文学公宴诗创作主旨
《庄子》与艺术精神
2008年
《庄子》与艺术精神存有会通早有研究者指出,但主要以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来阐发《庄子》中蕴含的艺术精神,似有所局限,笔者不揣鄙陋,拟对这个问题再作一些思考。文章首先论述《庄子》与艺术精神存在会通。其次,详细探讨了《庄子》人生论向艺术精神的接近及后世艺术、美学对《庄子》艺术精神的发现过程。最后,举出中西方艺术、美学中与《庄子》呈现的艺术精神相近相似甚至就是受其影响的文学现象和艺术理论,意在证明《庄子》一书确实蕴含有丰富的艺术精神,应该引起《庄子》和艺术研究者们的重视。
陈志刚
关键词:《庄子》艺术精神会通
西晋文学三题——兼与曹旭、王灃华二位先生商榷
2014年
本文讨论西晋文学的三个问题:一,西晋文学以"绮靡"为主潮,但也曾有明显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左思、刘琨对愤懑和灾难的抒写。二,不能简单地从西晋短暂安定繁荣的社会中去寻找"绮靡"文学观的形成原因,西晋"清议"的颓弛、玄学思潮的兴起和士人卑俗的人生旨趣等方面更重要。三,西晋文学大力吸收了前代文学的华美特征,同时遗落、摒弃了前代文学中"情"这一文学创作的核心要素,偏执地走向重精致、细腻、工巧等文学形式美的西晋式的华美。曹旭、王灃华二位先生认为:"自公元420年至唐开元、天宝时期,中国诗学基本上走的是西晋张华、陆机、潘岳、张协等人开辟的缘情绮靡、华美亮丽的道路",本文所论有与这种看法进行商榷的意思。
陈志刚
关键词:西晋文学绮靡诗学
中式快餐名牌战略研究
本论文以“中国有自己的麦当劳吗?——没有!中国需要自己麦当劳吗?——需要!中国会有自己的麦当劳吗?——会的!一定会的!”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结论,运用企业管理理论为中国拥有自已的麦当劳提供借鉴。这是具有突破性建设性意义的。本...
陈志刚
关键词:中式快餐快餐市场
文献传递
再现元代江西文学之盛——评李超《元代江西文人群体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李超博士的《元代江西文人群体研究》一书充溢着深沉的历史感,体现出细腻的文学感,抱持着神圣的使命感,很好地再现了元代江西文学之盛。该著选取地域文学研究视角,但又不是"研究策略"的产物,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思想有重要启发。
陈志刚
关键词:元代历史感使命感
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离与合
2012年
在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直参与其中。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个互动期:上世纪初为似离实合的"暗合期",既吸收西方体系化、理论化的思维方式和著述体例,同时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理论保持着紧密联系。上世纪40至60年代,受时代政治思潮影响,与传统的文化、文论渐次疏远,形成似合实离的"迎合期"。上世纪末至现在,随着学术界和国人反思思潮的涌起,文学史叙事模式逐渐向传统文化、文学理论回归,进入了"融合期"。陶渊明的叙事部分在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离合"互动关系中尤其值得注意。
陈志刚
关键词:叙事模式暗合迎合
论《诗经》词语的生命力
2020年
商周礼乐文化孕育了《诗经》富于生命力的词语,富于生命力的《诗经》词语是商周礼乐文化的绝佳载体。《诗经》产生于原始巫术宗教文化兴盛的时期,选词用语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融合无间,从而造就了元气淋漓的生命力。从乐、礼、自然三个方面梳理分析《诗经》词语,揭示、探寻《诗经》词语的恒久生命力及其原因,以此观照当下及未来的“《诗经》热”。
陈志刚
关键词:《诗经》词语
教学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被引量:1
2011年
近年来,作为教材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不断受到学术界的质疑,此类争论主要围绕文学史的编写思路和体例等展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编写离不开其课堂教学,有必要结合教学来总结反思文学史的编写。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课堂教学现状,接着以两部有代表性的文学史著作为例具体分析了编写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利弊得失,最后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今后的编写趋势作了预测。
陈志刚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客观化个人化
读者在建构与突破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中的作用
2012年
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是不断累积史学叙事模式、文学叙事模式和学科交叉叙事模式形成的,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始终存在精英叙事模式和市民叙事模式的对抗、交融,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有鲜明的经典叙事模式情结。读者在促成中国文学史累积型叙事模式、孕育推动市民叙事模式的成熟、保持经典叙事模式的流动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同时会继续扮演突破任何业已僵化的叙事模式的角色。
陈志刚
关键词:叙事模式精英市民
西方“本质”观与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
2013年
主要研究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受到西方"本质"观影响这个问题。西方"本质"观建基于"理念"、"实体"、"本质"等哲学概念之上,19世纪中晚期随西方列强侵略我国而大量引入、侵入。中国文学史学科正好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受西方哲学思想"本质"观的影响不言而喻。伴随中国文学史著述的大量涌现,西方"本质"观使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愈来愈趋于僵化。受西方影响的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体现出的"本质"观主要包括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怎样突破西方"本质"观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这对建设契合我国文学实际的古代文学叙述模式意义重大。
陈志刚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