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天长

作品数:39 被引量:296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30篇地震
  • 18篇震源
  • 11篇震源机制
  • 8篇地震波
  • 8篇震波
  • 5篇地震序列
  • 5篇应力场
  • 5篇震源机制解
  • 5篇台网
  • 5篇S波
  • 4篇地震台
  • 4篇震群
  • 4篇震源参数
  • 3篇遥测台
  • 3篇遥测台网
  • 3篇余震
  • 3篇S波分裂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活动图像
  • 2篇地震台网

机构

  • 39篇四川省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东北大学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39篇陈天长
  • 12篇程万正
  • 9篇苏金蓉
  • 9篇李桂芳
  • 7篇范军
  • 7篇乔惠珍
  • 6篇吴朋
  • 5篇曾健
  • 4篇郑斯华
  • 3篇吕弋培
  • 3篇韩渭宾
  • 3篇朱航
  • 3篇张永久
  • 2篇李旭
  • 2篇黄春梅
  • 2篇刁桂苓
  • 2篇刘杰
  • 2篇杨建思
  • 2篇魏娅玲
  • 2篇李兴泉

传媒

  • 8篇地震学报
  • 6篇四川地震
  • 4篇中国地震学会...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地震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2006年纪...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内陆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中国八级大震...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P波初动和P,S波振幅测定四川地区震源机制解和应力场
<正>长期以来,人们仅用P波初动来确定震源机制,并用某个区域内多个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平均表征该区域的应力场。对一次地震有足够多的台站记录到清晰的P波初动,并在震源球上有完整的角分布时,可以获得可靠的震源机制解。研究震源矩张...
陈天长郑斯华
文献传递
利用P波初动和短周期P,S波振幅测定川滇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应力场被引量:27
2001年
陈天长堀内茂木郑斯华
关键词:地震震源机制解应力场P波
S波偏振方法在确定汶川8.0级地震震源深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当横波进入由微裂隙和微孔这些比波长小的非均匀物质组成的岩石中,分裂成两个以不同方向偏振的组成部分。这两列波的偏振与裂隙面成平行和垂直方向,并以不同的速度传播。由于速度的不同,使这两列偏震波在裂隙介质的传播中产生“分裂”,横波分裂,使得横波波形产生一种新特征,即它离开裂隙区后仍然保持其偏振方向不变。地下几千米处,裂隙有垂直的也有不垂直的。
苏金蓉陈天长
关键词:偏振方向震源深度横波分裂地震S波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一致性的时空变化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对2013年4月20日至6月30日芦山MS7.0地震余震序列中四川地震台网固定台站记录的ML2.0~4.0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进行了研究。将主要研究区分为5个子区,分区计算震群的平均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同一时段内,震后2区平均相关系数最高,达0.809,随着与该区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4区2013年6月平均相关系数最低,仅为0.524;整个研究区的总平均相关系数由0.785变至0.575。主震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子区内地震的平均相关系数均逐渐减小;随着区域应力场能量的释放,震群的震源机制一致性逐渐变差。
段云歌陈天长苏金蓉雷建设唐淋吴朋
关键词:余震序列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序列S波分裂特征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测定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源区及其附近台站的S波分裂参数,包括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最终得到了40个台站的S波分裂结果.结果显示:在地震主破裂区内观测到的快波优势取向为NE向,与余震分布的长轴方向一致;位于双石—大川断裂以西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NW向,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一致;位于荥经断裂附近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NW向,与该断裂走向一致.快波偏振优势方向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主震前位于地震破裂区附近的TQU和BAX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均呈NE向;主震后TQU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近EW向,而BAX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则不突出,反映出芦山地震主震前快波偏振方向受控于龙门山断裂带,而主震后受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更加明显.此外,各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为1.25—5.40ms/km,在余震覆盖密集区域,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均大于3.0ms/km,反映出震源区的各向异性程度较强.芦山主震后,各台站的延迟时间随时间变化持续减小,反映出震源区地壳应力随余震活动逐渐减小.
吴朋陈天长赵翠萍苏金蓉杨建思黄春梅刘莎李兴泉
关键词:S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各向异性
由多个震源机制解联合确定的震区应力场
<正>长期以来,人们仅用P波初动来确定震源机制,并用某个区域内多个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平均或单个历史大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来表征该区域的应力场。问题是,如我们分区研究各小区域的地震震源机制解,从该区已取得系列地震震源机制解后,...
陈天长程万正李桂芳
文献传递
汶川大地震前地震频度变化和小震群活动被引量:1
2010年
分析后认为,从1999年开始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活动增强,并持续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发生前一个多月。地震活动的增强主要以最大地震的震级为3、4级的小震群活动的方式表现。2006年至2008年3月间,有两个小震群出现在汶川8.0大震震中附近。小震群地震震源机制的结果表明,随时间接近汶川8.0级大震发生,小震群的震源机制趋向一致,这些在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密集小破裂逐渐成定向有规律地排列,有利于裂隙的进一步扩展贯通,形成大破裂。
陈天长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小震群地震频度
建立地震预警、地震报警和烈度速报综合系统的思考被引量:8
2011年
如何减少地震灾害所引起的人员伤亡、次生灾害以及快速判断灾情以落实全面的防御观,是我国自汶川地震以来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建设我国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的背景下,我们提出尽可能减少投资以改变传统模式、建设不需要专门观测房的监测系统,提高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的监测点密度,实现地震预警、报警和烈度速报综合系统,为全社会提供更好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思考。
王暾龚宇顾建华陈天长杜文康周玮
关键词:地震预警烈度速报
荣昌5.2级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及震区应力状态被引量:7
2003年
分析了1997年荣昌5.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主压应力方位为NW向,震源力学作用机制呈走滑兼有较强的倾滑分量。根据成都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研究了荣昌震区1994~1998年36次小震机制解,统计的优势压应力方位也是NW向。同时给出了小震震源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其动态起伏过程稳定。在四川盆地及南缘地区,发生走滑兼有较强的倾滑分量的地震破裂的比例相对较大。这往往与震区的地腹断裂有关,也与分层滑脱的力学机制相一致。利用近场测震台测量的快S波偏振显示震区近地表浅层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
程万正陈天长乔惠珍
关键词:地震序列震源参数震源机制
成都遥测台网数字化记录的仪器响应
1997年
本文利用标定信号的数字记录和模拟记录,参考已有的模拟记录的幅频特性,计算求得了成都遥测台网(CTSN)数字记录系统的仪器响应,其幅频特性曲线的形态与模拟记录的大致相同,而高于10Hz时,随机干扰成分较大,因此处理这套系统的数据时,应尽量选取低于10Hz的信号。
李旭范军张永久陈天长韩进
关键词:地震台仪器响应地震仪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