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炜

作品数:40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建筑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污泥
  • 7篇给水
  • 6篇水处理
  • 6篇解偶联
  • 5篇污水
  • 5篇污水处理
  • 5篇活性污泥
  • 4篇水管
  • 4篇污泥减量
  • 4篇给水管
  • 4篇胞外聚合物
  • 3篇用水量
  • 3篇生物转化
  • 3篇水处理厂
  • 3篇水量
  • 3篇污泥产率
  • 3篇污水处理厂
  • 3篇洛克沙胂
  • 3篇模糊模式识别
  • 3篇模式识别

机构

  • 40篇合肥工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省环境保...
  • 1篇合肥市滨湖新...
  • 1篇合肥供水集团...
  • 1篇合肥市市政设...

作者

  • 40篇陈国炜
  • 13篇徐得潜
  • 8篇刘丽
  • 5篇席鹏鸽
  • 5篇陈慧
  • 3篇俞汉青
  • 3篇袁守军
  • 3篇胡真虎
  • 2篇刘丽
  • 2篇冯景伟
  • 2篇徐翘
  • 2篇金菊良
  • 2篇苏馈足
  • 2篇刘欢
  • 2篇祝宁
  • 2篇王文静
  • 2篇辛梓
  • 2篇肖雅玲
  • 1篇张之源
  • 1篇李兴旺

传媒

  • 7篇合肥工业大学...
  • 5篇工业用水与废...
  • 4篇土壤学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实验科学与技...
  • 2篇2005年全...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基建优化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人力资源管理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循环经济理论...

年份

  • 7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个东北农田黑土样品宏病毒组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病毒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几乎能感染任何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以及细菌等,因而在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和能量的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土壤病毒基因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病毒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选取一个东北农田黑土样品中的病毒为研究对象,基于病毒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土壤病毒基因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揭示土壤病毒多样性。同时,结合个性化分析宏病毒组基因序列、进行功能基因分析、宿主预测和单病毒基因组组装和注释。研究发现该农田土壤检测到的病毒主要归属于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59.38%)和疱疹病毒目(Herpesvirales,2.56%)等2个病毒目中的29个病毒科,其中以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微小噬菌体科(Microviridae)的病毒数量最多,分别占44.48%和20.53%。基因功能分析表明土壤病毒可能参与土壤中的酶催化、生物代谢(如氮化合物代谢、分解代谢、多生物代谢、细胞代谢、初级代谢、含碱基小分子代谢以及有机物代谢等)等过程。宿主预测分析揭示检测到的病毒宿主分属5个菌门中的35个菌属。研究结果丰富了土壤病毒的基因数据库,为土壤病毒分离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理解土壤病毒生态学意义提供数据支撑。
阮楚晋熊广州牛欣尧陈国炜吴汉卿马泽超朱堃刘莹王钢
关键词:黑土病毒生态功能
解钾菌及其释钾微观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22年
解钾菌主要通过黏附到矿物表面并释放酸性物质,将难溶性钾、磷和硅等营养元素释放出来进而供植物吸收利用。研究解钾菌释钾机制,对土壤肥力改善和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促使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前人有关解钾机制(酸解、酶解、多糖络合溶解等)和室内或田间施用效果等宏观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总结,然而,从微观尺度揭秘解钾菌和矿物间的生物物理相互作用机制很可能是剖析解钾过程黑匣子的关键和新思路。本文简要概述了解钾菌的种类和施用效果,重点剖析了单细胞水平上解钾菌在含钾矿物表面生物膜形成微观过程及影响因素,并详细介绍了研究解钾菌相关的前沿科学技术。
韩苗朱晓艳陈国炜万小铭王钢
关键词:生物膜细菌运动
模拟胞外聚合物对单细胞藻类聚集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文章以海藻酸钠和牛血清白蛋白分别模拟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主要成分多糖和蛋白质,从小球衣藻细胞的运动性和表面特性、多糖、蛋白质溶液的黏度等方面探究EPS对小球衣藻聚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PS通过降低藻细胞的表面电荷,使得细胞间排斥能峰降低,导致藻细胞运动性改变,细胞产生无序运动并发生剧烈碰撞,同时受到EPS的黏滞力的影响,最终产生聚集的现象。该研究证明了EPS可以显著地促进藻类聚集体的形成。
赵冉冉陈国炜
关键词:表面电荷运动性
控制径流污染雨水调蓄池优化设计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研究雨水调蓄池位置、容积及数量对面源污染控制系统造价的影响,为控制径流污染的雨水调蓄池规划设计提供依据。以控制径流污染的雨水调蓄池造价最小为目标,以面源污染削减率为约束条件,建立控制径流污染的雨水调蓄池优化设计模型。以合肥市某雨水排水系统为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面源污染削减率对调蓄池设置方式及其规模的影响不同,面源污染削减率小于60%时宜采用集中式雨水调蓄池,面源污染削减率大于等于60%时宜采用分散式雨水调蓄池。研究表明,雨水调蓄池优化设计可以合理确定控制径流污染的雨水调蓄池设置方案、有效降低系统造价。
王梦迪徐得潜陈国炜
关键词:雨水调蓄池面源污染控制粒子群算法优化设计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解偶联减量技术
针对困扰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问题,阐述了剩余污泥减量技术。其中解偶联剩余污泥减量技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解偶联造成的能量溅溢,能够有效降低污泥产率,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
陈国炜俞汉青
关键词:污泥减量解偶联
文献传递
给水管网中余氯浓度对颗粒物表面细菌附着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为解析余氯浓度对颗粒物表面细菌附着的影响,以给水管网细菌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在不同余氯浓度条件下的附着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氯(0~0.5 mg·L^(-1))会促进细菌在针铁矿表面的附着,而高浓度氯(0.5~3.0 mg·L^(-1))抑制了细菌的表面附着.通过定量测定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观测发现,当氯浓度为0.5 mg·L^(-1)时,聚集体总细菌数、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均达到最大.研究结果揭示了余氯浓度调控着细菌EPS的分泌,进而影响细菌在给水管网中颗粒物表面的附着.
余健杜邦施华升陈国炜刘丽
关键词:给水管网针铁矿胞外聚合物
混合营养脱氮在低C/N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富氮工业废水中难降解的氮杂环化合物加剧了碳氮比失衡,抑制了生物脱氮工艺中硝化反硝化过程,因而探究新型处理工艺是高效处理低C/N工业废水的必由之路。混合营养脱氮技术结合异养脱氮和自养脱氮的代谢路径,优化低C/N工业废水脱氮性能,进而实现低C/N工业废水处理提质增效。本文综述了混合营养脱氮工艺中铁介导生物脱氮、硫介导生物脱氮和菌藻共生脱氮工艺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与影响因素,阐述了三种工艺特点及不同类型低C/N工业废水的适用性,并就三种混合营养脱氮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研究方向,从优化电子供受体和代谢路径的角度提出增大电子容量、提高电子转移速率,结合电化学体系与Fe-S耦合增强协同代谢从而提升污染物代谢性能的建议。
鄢子鹏郑梦启王成业陈国炜王伟王伟苏馈足
关键词:低C/N工业废水氮杂环化合物混合营养
絮凝沉淀法处理宣纸黑液的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本文采用絮凝沉淀法对宣纸造纸厂蒸煮黑液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探讨絮凝剂的种类。水温、pH、沉淀时间等对絮凝沉淀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反应控制条件下,该方法能有效地去除黑液中的污染物。
陈国炜徐得潜张之源
关键词:造纸黑液絮凝沉淀宣纸
2,4-二氯酚对活性污泥产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试验研究了解偶联剂2,4-二氯酚(DCP)的污泥减量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DCP浓度的增加,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增加,污泥产率下降;相对底物比降解速率(q/q0)和相对污泥比增长速率(μ/0μ)随DCP浓度变化曲线分离程度增加;1~5mg/LDCP能有效地减少剩余污泥产量,而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解偶联模型能有效模拟解偶联剂浓度对污泥表观产率的影响。
柳会雄陈国炜徐得潜
关键词:污泥减量化解偶联剂比耗氧速率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验自制装置的开发与研制被引量:2
2018年
根据本科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和研究需要,该文研究开发了一套集水力演示、测试、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实验装置。此实验装置通过自行设计、施工、安装,可与实际工程有相同的使用功能,并通过自动控制装置等手段可模拟多种真实的给水排水情景,并能记录管道中的水力学参数。实践表明,此装置操作灵活,可提供动态,三维,直观的效果,应用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验课和本课程的各种实习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并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理论研究提供实验平台。
王文静徐得潜陈国炜徐翘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效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