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冰玲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2
供职机构:韩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身份
  • 3篇女性
  • 3篇文化
  • 3篇文化身份
  • 3篇化身
  • 3篇将军
  • 3篇大将
  • 3篇大将军
  • 2篇大学英语
  • 2篇大学英语教学
  • 2篇蝶梦
  • 2篇英语
  • 2篇英语教学
  • 2篇语文
  • 2篇身份构建
  • 2篇身份建构
  • 2篇文化身份建构
  • 2篇母语
  • 2篇母语文化
  • 2篇蝴蝶

机构

  • 12篇韩山师范学院

作者

  • 12篇陈冰玲

传媒

  • 3篇韩山师范学院...
  • 2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沈阳教育学院...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我”的觉醒——《唐老亚》之文化身份建构的后殖民解读
2014年
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的小说《唐老亚》讲述了美国华裔青少年唐老亚在春节期间对华裔美国人史实的探究和自我文化身份的重构。从"文化身份"的角度,运用弗朗茨·法农和斯图亚特·霍尔等人的后殖民理论对《唐老亚》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展现唐老亚从"他者"到"自我"的觉醒和其重构自己文化身份的历程。当代华裔美国人必须颠覆白人霸权话语和强加给华人的刻板形象,并依托文化之间平等的交流与融合来建构和重构自己的文化身份。
陈冰玲
关键词:文化身份他者觉醒
心灵与肉体的挣扎,人性与神性的碰撞——《牛虻》与《红字》中两位教士形象比较
2007年
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The Gadfly)[1]和美国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The Scarlet Letter)[2]中的两位教士蒙太尼里和丁梅斯代尔都是悲剧式人物。本文从几个方面对这两个教士形象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来探讨两个时期宗教和人性的深刻矛盾。
陈冰玲
关键词:《牛虻》《红字》教士形象
析《唐老亚》主人公文化身份建构——基于成长小说的视角
2012年
第五代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在亚裔美国文学与文学评论领域里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小说《唐老亚》(Donald Duk)描述了美国华裔青少年唐老亚在春节期间对华裔美国人历史的探索和对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的转变。该小说在文体上属于成长小说的范畴。从成长小说的视角对《唐老亚》的成长主题、成长领路人和成长仪式进行分析,探讨唐老亚的文化身份建构过程,对美国华裔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陈冰玲
关键词:文化身份成长主题
母语文化传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基于大学生母语文化身份构建的视角被引量:36
2016年
当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英美文化的输入,忽视了中国文化的传承,造成大学生母语文化身份认同的缺失。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改革,应坚持文化导向的英语教学观,注重母语文化传播以及学生母语文化身份认同;通过发挥学校的引导和规训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应积极推进英语本土化研究,加快"中国英语"进课堂的步伐;还应重视英语教师双重文化身份的构建,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母语文化表达能力的教学方式。以上途径可使大学英语教学达到掌握语言应用能力、增强母语文化认同和传播母语文化的多元目标。
陈冰玲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探讨个性人格 重塑女性形象——《征西大将军》中昂纳的形象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英国现代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征西大将军》(The King’s General)是一部战争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杜穆里埃巧妙地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独立、坚强、勇敢和聪慧的女性——昂纳.哈利斯。该文分析和探讨了昂纳的个性和人格魅力,阐释了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及启示。
陈冰玲
关键词:女性形象
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母语文化身份构建情况调查报告
2017年
通过对不同专业学生关于文化教学、母语文化了解程度及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情况的调查,了解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母语文化身份构建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陈冰玲
关键词:大学英语
以《蝴蝶梦》与《征西大将军》为例透析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女性身份焦虑被引量:1
2013年
英国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在其作品《蝴蝶梦》与《征西大将军》中塑造了几位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女性艺术形象。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杜穆里埃对小说中的几位主要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透视作家在当时父权制标准下创作时的身份焦虑。
陈冰玲
关键词:女性主义身份焦虑
女性意识的张扬 反战意识的宣泄——从《征西大将军》中的昂纳看达夫妮·杜穆里埃被引量:1
2011年
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在《征西大将军》中通过对女主人公昂纳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心理活动的刻画,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女性意识和反战意识。通过分析昂纳的个人形象及其对战争的态度,可进一步了解杜穆里埃其人。
陈冰玲
关键词:女性意识
试析《琐事》中执法者的形象及其文化根源
2012年
美国剧作家苏珊.格莱斯佩尔的代表作《琐事》(Trifles)篇幅短小却意义深刻。它塑造了执法者乡村律师亨得森和警长彼得斯自以为是、独断专行而又徒劳无功、无可奈何的形象。而男尊女卑的价值体系和等级贵贱的社会秩序是生成这种形象的根源。
陈冰玲
关键词:《琐事》执法者文化根源
析《麦田中的守望者》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文化根源
2009年
美国作家J.D.塞林格(J. D. Salinger)的著作《麦田中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1]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性格复杂多面,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作家塞林格的思想观念,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通过小说形成的时代文化背景和英国文艺理论家E.M.福斯特的小说理论来分析霍尔顿的性格,能更为整体、全面地把握这一人物形象。
陈冰玲
关键词:社会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