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家云

作品数:80 被引量:482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7篇疫霉
  • 16篇苎麻疫霉
  • 11篇性状
  • 11篇孢子
  • 11篇病菌
  • 10篇致病力
  • 10篇生物学
  • 10篇轮枝
  • 10篇轮枝菌
  • 8篇疫病菌
  • 8篇生物学性状
  • 8篇掘氏疫霉
  • 8篇大丽轮枝菌
  • 7篇疫病
  • 7篇栗疫病
  • 7篇卵孢子
  • 6篇疫霉菌
  • 6篇栗疫病菌
  • 6篇棉花
  • 5篇有性生殖

机构

  • 77篇南京农业大学
  • 8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云南省烟草科...
  • 2篇江苏农学院
  • 2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名古屋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宁夏农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化工学院

作者

  • 80篇陆家云
  • 46篇郑小波
  • 18篇王克荣
  • 16篇高智谋
  • 8篇方中达
  • 8篇曹以勤
  • 6篇何红
  • 6篇田黎
  • 5篇周而勋
  • 5篇尚晓冬
  • 5篇徐敬友
  • 3篇蒋继志
  • 3篇李天飞
  • 3篇王源超
  • 3篇王革
  • 2篇文景芝
  • 2篇戴富明
  • 2篇苏恩平
  • 2篇陈庆河
  • 2篇龚龙英

传媒

  • 2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植物病理学报
  • 9篇吉林农业大学...
  • 7篇菌物系统
  • 6篇真菌学报
  • 4篇中国菌物学会...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江苏农学院学...
  • 2篇第三届全国真...
  • 1篇东北农学院学...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植物检疫
  • 1篇中国麻作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21篇1998
  • 6篇1997
  • 5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9篇1993
  • 7篇1992
  • 8篇1991
  • 10篇1990
  • 1篇1989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疫霉菌对杀菌剂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疫霉菌对杀菌剂抗性的遗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一是这方面的研究除本身成果为疫霉菌遗传学的丰富和发展增添有价值的证据和内容外,还可以为疫霉菌遗传学研究提供合适的抗药性标记(drug-resistant marker...
刘智谋郑小波陆家云
关键词:疫霉菌杀菌剂抗性遗传
栗疫病菌不同毒力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对不同毒力、含或不含dsRNA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含dsRNA的弱毒力菌株的分生孢子后代,可分化出白色和桔黄色两种菌落类型,菌落白色的单孢菌株,可继续分化出白色和桔黄色两种类型的后代,桔黄色的单孢菌株保持稳定,不再发生分化。不含dsRNA的菌株,未见培养性状发生分化。对含dsRNA的弱毒力菌株的第2代两种类型的单孢菌株进行了毒力测定和dsRNA检测,桔黄色的单孢菌株的毒力水平达到或接近强毒力菌株的水平,不含dsRNA;而白色的单孢菌株的毒力很弱,且都含有dsRNA。对不同毒力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孵育12h后,即有部分菌株的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强毒力菌株孢子的萌发最早,含dsRNA的弱毒力菌株的孢子萌发较迟;孵育24h后,各菌株孢子的萌发率均达到90%以上,差异已不太明显,但芽管的分枝程度有较大差异,强毒力菌株的芽管(菌丝)大量分枝,初步形成菌丝丛,而弱毒力菌株,不论是否含有dsRNA,芽管的分枝程度均较低。
周而勋王克荣陆家云
关键词:疫病菌分生孢子培养性状毒力DSRNA
用纤维素膜技术研究致病疫霉侵入前与植物相互作用的新方法被引量:7
1996年
纤维素膜置于不同植物组织表面,在膜上接种致病疫霉游动孢子,观察游动孢子的静止、萌发、附着胞形成及侵入。发现不同植物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静止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对游动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侵入的影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相互作用。马铃薯块茎和叶片对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及侵入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日本桔果实等只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对附着胞形成、侵入无明显影响;而洋葱鳞茎和葱茎,即使在有马铃薯组织存在下也明显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纤维素膜技术是研究致病疫霉侵入前与植物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蒋继志道家纪志郑小波陆家云
关键词:纤维素膜致病疫霉植物相互作用
轮枝菌的遗传与变异机制
1998年
轮枝菌是多种病害的病原菌,其形态和致病力容易发生变异,为从本质上认识这种变异的原因.近年来对轮枝菌的研究多集中在该菌的遗传上.开展轮枝菌遗传研究所采用的遗传标记主要分四大类:1.营养缺陷型突变体;2.形态和黑色素突变体;3.抗菌素和杀菌剂抗性突变体;4.硝酸盐利用缺陷型(nit)突变体.通常轮枝菌的分生孢子和菌丝是单核单倍体,有4条染色体,在核分裂时,核膜保持完整,染色体浓缩时可见纺锤体和中心粒,染色体由纺缍丝到中心粒的微纤丝所并连,染色体结合在一起成线状,可形成两个姊妹核.轮枝菌遗传物质的交流是通过菌丝融合、形成异核体、二倍体、准性生殖等方式来实现的.自然界中可以观察到少量轮枝菌二倍体,这种二倍体的孢子体积和DNA的含量均为单倍体孢子二倍.Hastie从啤酒花黑白轮枝菌营养缺陷型配对培养获得异核体,使用苜蓿和番茄的黑白轮枝菌双营养缺陷型(Double auxotrophs)菌株融合,形成异核二倍体后,获得 21个原养型单倍体单分生孢子菌株,分别用这21株单孢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
田黎王克荣陆家云
关键词:轮枝菌
南京和滁州的几种白粉菌被引量:1
1990年
郑儒永、余永年等(1987)在《中国真菌志第一卷白粉菌目》一书中对我国的白粉菌目22属、253种和变种的形态、分布及寄主进行了系统的评述。本文仅就我们1986及1988年从江苏南京和安徽滁州采得的8种白粉菌作一简要报道,其中有7种白粉菌以往在该地区未见报道。并有4种国内寄主新记录。1.球钩丝壳[Bulbouncinula bulbosa (Tai et Wei)Zheng et Chen],国内地区新分布.寄主植物: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南京,(88053).球钩丝壳属(Bulbouncinula Zheng et Chen)是郑儒永、陈桂清(1979)建立的一个单种属,以往仅在浙江杭州采到一次标本,南京是第二次采到该属(种)标本的地区。2.菊科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国内地区新分布。
曹以勤陆家云
关键词:白粉菌目钩丝壳属ERYSIPHE栾树闭囊壳
苎麻疫霉对棉苗致病力的遗传与变异研究被引量:15
1998年
以分离自江苏省棉铃疫病病组织的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野生型菌株JS-5为亲本,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测定了苎麻疫霉对棉苗致病力在游动孢子无性系和卵孢子后代的遗传。结果表明,苎麻疫霉对棉苗的致病力在单游动孢子无性系连续两代稳定遗传,而在单卵孢第1代(OG1)则发生连续性变异。从OG1中选致病力强、弱2个单卵孢株为亲本,分别建立单卵孢第2代(OG2)和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并测定其对棉苗的致病力。结果为上述2个单卵孢株的游动孢子后代对棉苗的致病力均与其各自亲本相似,而在它们的单卵孢株群体(即OG2)中对棉苗的致病力继续发生复杂的连续性变异。上述结果表明,苎麻疫霉对棉苗的致病力可能由细胞核杂合多基因控制。
高智谋郑小波苏恩平陆家云
关键词:苎麻疫霉棉苗致病力
栗疫病菌的致病力分化被引量:15
1993年
采用树皮下接种和打孔接种的方法,在板栗树苗和离体栗枝上测定了栗疫病菌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两种接种方法测定病菌致病力比较一致;据此可将菌株分为强致病力和低致病力两类。对低致病力菌株分生孢子后代的不同培养型也进行了致病力测定,野生型单孢菌株的毒力明显比亲本型单孢菌株的强。讨论了低致病力菌株的毒力降低的原因。
王克荣邵见阳陆家云
关键词:板栗栗疫菌致病力
苎麻疫霉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研究
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的菌落形态、菌丝线性生长速率(以下简称为生长速率)及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结果指出,苎麻疫霉菌落形态和...
高智谋郑小波陆家云
关键词:苎麻疫霉菌落形态生长速率
异宗配合疫霉同宗配合形成卵孢子的诱导被引量:3
1994年
菌株存放6~24个月、菌丝损伤、土壤浸出液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可诱导槐生疫霉(Phylophthorarobinicola)、掘氏疫霉(P.drechsleri)和烟草疫霉(P.nicolianae)部分A_2交配型菌株产生卵孢子,表现同宗配合特性,而A_1交配型菌株一般较稳定。樟疫霉(P.cinnamomi)仅在土壤浸出液和绿色木霉的刺激下,部分A_2交配型菌株才形成卵孢子。但是,根据Zentmyer方法制备的刺槐和雪松的根浸液对上述4种疫霉的卵孢子产生均无诱导作用。
徐敬友陆家云方中达
关键词:疫霉属卵孢子
光照、湿度和培养基对苎麻疫霉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被引量:3
1998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光照、湿度和培养基对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菌丝生长速率的效应大小次序为:培养基>光照>湿度,其中培养基和光照两因子效应均在0.01水平上显著,湿度单因子效应不显著,但其参与的因子互作显著。在供试的4种常用培养基中,生长速率的快慢次序为:SLA培养基(SLA)>V6汁培养基(V6A)>澄清的V6汁培养基(V6B)>利马豆培养基(LBA)。在试验设置的3种光照条件中,生长速率以连续黑暗处理最快,连续光照处理最慢,光照与黑暗交替处理居中。光照×培养基及湿度×光照两互作对生长速率的效应极显著。在不同光照、湿度和培养基组合中,生长速率以高湿+连续黑暗+SLA组合最快,以低湿+连续光照+LBA组合最慢。本试验结果对于苎麻疫霉最适培养条件的设计以及所致植物疫病的控制均具有参考价值。
高智谋郑小波陆家云
关键词:苎麻疫霉菌丝生长光照培养基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