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仲贤

作品数:16 被引量:230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椰菜
  • 3篇农杆菌
  • 3篇胚轴
  • 3篇下胚轴
  • 3篇基因
  • 3篇番茄
  • 3篇甘蓝
  • 2篇植物
  • 2篇植株
  • 2篇农杆菌介导
  • 2篇秋番茄
  • 2篇转基因
  • 2篇转基因植株
  • 2篇西瓜
  • 2篇耐贮
  • 2篇抗病
  • 2篇枯萎
  • 2篇枯萎病
  • 2篇花菜
  • 2篇花椰菜

机构

  • 15篇上海市农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农学院

作者

  • 15篇钟仲贤
  • 4篇顾卫红
  • 4篇王燕华
  • 4篇李贤
  • 4篇徐悌惟
  • 3篇卫志明
  • 3篇徐淑平
  • 3篇黄健秋
  • 3篇顾桢祥
  • 2篇许煜泉
  • 2篇顾祯祥
  • 2篇薛红卫
  • 1篇李国梁
  • 1篇潘雅玲
  • 1篇郑有丽
  • 1篇陆雅君
  • 1篇林志新

传媒

  • 8篇上海农业学报
  • 2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世界农业
  • 1篇上海蔬菜
  • 1篇植物生理与分...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根癌农杆菌介导B.t.基因和CpTI基因对花椰菜的转化被引量:43
2002年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 ,将B .t.基因和Cp TI基因分别导入花椰菜“杂交 75天”的父本和母本的无菌苗下胚轴切段细胞 ,都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过预培养的下胚轴切段用根癌农杆菌 (LBA44 0 4/ pG BI4A2B ,含B .t .基因 ;LBA44 0 4/pBRLC ,含CpTI基因 )进行感染后 ,共培养 48h ,继续培养 30d后 ,将分化芽转移至筛选培养基上。 10d后 ,大多数分化芽的顶端变成紫色 ,2 0d后紫色芽逐渐变白死亡 ,而转化芽在选择培养基上长成小植株。小植株移至大田能正常生长、开花、结籽。PCR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B .
徐淑平卫志明黄健秋钟仲贤徐悌惟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CPTI基因花椰菜转基因植株
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自生细菌被引量:18
1997年
植物根际存在着一类有益的自生细菌,它们通过各种间接的或直接的方式抑制植物病原苗繁殖并促进植物生长。近年来,对促生根际自生细菌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已清楚地表明,这些微生物的广泛利用将会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目前,正在采用转基因技术,改造根际自生细菌,以提高促进植物生长的效率。
许煜泉林志新钟仲贤
关键词:植物生长植物病原菌
美国加州蔬菜、果品的采后处理和后加工
1986年
美国蔬菜、果品采后处理技术先进,后加工工业十分发达,市场上蔬菜、果品品种多,新鲜质优;加工品名目繁多,质量上乘。 采后处理 采收和包装 为保证产品的上市质量,尽管花工较多、人工费用较高,部分鲜销蔬菜和果品仍采用人工采收。芹菜、结球生菜、青花菜(绿花菜)、花椰菜。
钟仲贤
关键词:采后处理加工番茄后加工强制通风真空预冷果品
植物离体组织细胞染色体加倍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33
1998年
简要论述了植物离体组织细胞染色体加倍(相对于整体植株染色体加倍)技术的优点,染色体加倍时的选材、秋水仙素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染色体加倍的影响,以及多倍体的早期辩认方法和最后鉴定技术。最后论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李贤钟仲贤
关键词:染色体加倍植物细胞技术育种
花菜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1989年
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组织培养技术在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Paw J.J.(1969)、Wakey D.G.等(1970)报道了利用花球组织离体培养可获得大量试管植株。近几年来,上海华东师大应用花球组织培养曾获得大量植株并用于留种。作者从1983年开始,对多个品种花菜的几种花器官进行了离体培养研究,获得了大量试管植株并在育种中应用。现将试验结果及其应用探讨作如下报道。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50天、60天、80天、90天、早慢种、旺心种和《X》品种。取花蕾、花茎切段、花球组织切块,大小为0.2~0.3cm。先将材料在75%酒精中浸几秒钟,然后在0.
钟仲贤
关键词:花菜
西瓜品种抗枯萎病性鉴定研究初报被引量:2
1993年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niveum.(E.F.sm.)Synd & Hans]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病害,发生于世界各西瓜产区,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药剂,利用抗病品种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早在本世纪初国外就开展了西瓜枯萎病原菌及其抗病育种的研究工作,并相继育成了不少抗病品种。
顾卫红王燕华钟仲贤顾祯祥
关键词:西瓜枯萎病抗病性
利用花茎培养试管苗生产茎椰菜F_1种子
1990年
在花蕾作外植体离体繁殖二个自交不亲和系亲本生产的茎椰菜杂种一代种子中发现,母本“823”的花蕾接种20天后出现黄化现象,绿芽分化率大大下降,仅为10%—30%,由芽发育成的新梢细弱,影啊生根和移栽成活。用花茎切段代替花蕾作外植体,在MS+IAAlmg/1+BA4mg/1的培养基上,绿芽分化率可达100%,培养40天左右每个花茎切段可得到三个以上有效新梢。在此基础上,用花茎切段繁殖了一批试管苗,1987年春种植郊区大田,生产杂种一代种子获得成功。试管植株表现整齐一致,无变异现象,能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荚,母本单株种子产量可达11.6克。
钟仲贤
关键词:茎椰菜花茎试管苗种子
耐贮运高产抗病质优秋番茄品种筛选
1991年
为了提高贮藏效果和经济效益,以增加淡季花色品种和满足市场需求,从1987年到1990年,我们进行了适于上海地区栽培的耐贮运高产、抗病、质优秋番茄品种的筛选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用上海地区栽培的6个杂种一代,即矮黄×402F1、浦红1号、浦红2号、浦红6号、早魁、薯叶粉红×强T15F1以及从南京引入的耐贮品种特洛皮克共7个品种,种植于塑料中棚,每棚240株左右。每年3~4个中棚。8月1日播种,8月25~30日定植,银色地膜覆盖避蚜,40ppm“番茄灵”
钟仲贤顾桢祥王燕华顾卫红
关键词:番茄抗病耐贮运高产
甘蓝下胚轴的高效再生和农杆菌介导B.t.基因转化甘蓝被引量:70
1998年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夏光甘蓝”母本“103”可达81.67%,父本“60天早椰菜”可达78.56%。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影响转化频率的不同因素,即: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种类及其浓度、预培养的有无及感染时的浓度、下胚轴外植体与农杆菌的感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筛选时抗生素的加入时间进行了探讨。共获得100余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全部移栽成活,生长良好。对转基因植株总DNA进行Southernblotting分析,证明nptⅡ基因已整合到甘蓝植株细胞基因组中。
卫志明黄健秋徐淑平薛红卫钟仲贤顾桢祥徐悌惟李贤
关键词:甘蓝下胚轴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基因
筛选假单胞菌株 M18 防治大棚黄瓜枯萎病害被引量:48
1999年
设计了一种新的高效筛选程序,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促生拮抗双功能假单胞菌株M18.在培养皿中,M18能有效地抑制黄瓜枯萎病菌以及多种其他枯萎病原菌和植物病原菌的生长.M18活菌浸种处理春黄瓜种子以及在大棚定植后根际土壤浇灌的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黄瓜枯萎病的株发病率降低70%~80%,霜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同时平均下降70%左右,黄瓜产量提高20%以上,每公顷可增加产值0.9万元以上,M18的生物防治效果达到极显著程度.
许煜泉唐玮宁郑有丽钟仲贤徐悌惟
关键词:生物防治黄瓜枯萎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