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晓黎

作品数:41 被引量:273H指数:8
供职机构: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艾滋病
  • 20篇病毒
  • 8篇艾滋病病毒
  • 6篇抗病毒
  • 6篇抗病毒治疗
  • 6篇肝炎
  • 6篇HIV感染
  • 6篇病毒治疗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感染者
  • 5篇丙型
  • 4篇抗体
  • 4篇肝炎病毒
  • 4篇HCV
  • 4篇丙型肝炎
  • 4篇丙型肝炎病毒
  • 4篇病例
  • 3篇性行为
  • 3篇影响因素

机构

  • 33篇山西省疾病预...
  • 8篇山西省卫生防...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运城市疾病预...
  • 3篇复旦大学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河南省疾病预...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闻喜县疾病预...
  • 1篇河南省卫生防...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太原市传染病...
  • 1篇太原市疾病预...
  • 1篇山西白求恩医...

作者

  • 41篇郭晓黎
  • 21篇聂晓勇
  • 18篇乔晓春
  • 15篇毛爱玲
  • 9篇孟珺
  • 9篇原琛利
  • 9篇张丽芬
  • 8篇梁正虎
  • 8篇张飞
  • 6篇卫军
  • 5篇穆生财
  • 5篇王乃昌
  • 4篇吴立平
  • 4篇续雅娟
  • 4篇刘玉萍
  • 4篇夏淑慧
  • 3篇邢辉
  • 3篇王凤香
  • 3篇曲淑霞
  • 3篇申俊萍

传媒

  • 7篇中国艾滋病性...
  • 6篇中国卫生检验...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中国性病艾滋...
  • 2篇预防医学文献...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第一届中国艾...

年份

  • 4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7篇2001
  • 2篇200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种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试剂质量评估
2004年
毛爱玲郭晓黎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山西有偿献血地区某村HBV、HCV、HIV感染现状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农村有偿献血地区HBV、HCV、HIV感染状况及有偿献血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对某村的946名20~65岁居民进行调查,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HBsAg、HBsAb、HBeAg、HBeAb、anti-HCV和HIV抗体.结果HIV抗体全为阴性,HBsAg、HBsAb、HBeAg、HBeAb、anti-HCV的阳性率分别为5.3%、54.5%、2.5%、22.5%、1.7%;其中有偿献血人员108名,相应的阳性率分别为0.9%、63.9%、0.9%、18.5%、4.6%,从未有偿献血人员838名,相应的阳性率分别为5.8%、53.3%、2.7%、23.0%、1.3%.与未有偿献血的研究对象相比,曾经有偿献血的研究对象HBsAg、HBsAb和anti-HCV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该村未发现HIV感染者,HBV、HCV感染与其他地区无明显不同,有偿献血人员HCV感染率较高.
付朝伟何纳乔晓春高眉扬郭晓黎姜庆五
太原地区176例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检测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近几年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NGU的感染情况,我们对STD门诊初诊者中疑似NGU的患者做了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刘伟田志忠李红梅郭晓黎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感染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
山西省首例经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报告
2001年
山西省自1995年发现HIV感染者以来,感染人数逐年上升,感染人群逐渐扩大,包括供血(浆)员、吸毒者、暗娼、性病病人、自愿检测者以及术前病人等.2000年7月,我省首次发现1例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郭晓黎乔晓春王凤香张丽芬聂晓勇毛爱玲梁正虎夏淑慧
关键词:艾滋病首例病例
我国中部地区某县成人经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病例生存时间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了解某县成人经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例生存时间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该县2002年底前确认的78例经血感染HIV病例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信息,使用Kaplan-Meier法描述生存分布,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78例感染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40年,95%可信区间为6.79~8.02年。感染者总死亡率为78.57/1000人年,艾滋病(AIDS)相关死亡率为72.95/1000人年。感染时年龄在30~40岁组,1995年底以前感染组生存时间较长。结论 研究结果可能低估了该县经血感染HIV者生存时间,在HIV/AIDS估计和预测中应予以调整,生存时间还与感染年龄有关,对不同的感染年龄组采取不同的生存时间分布规律。
张丽芬乔晓春聂晓勇郭晓黎梅志强
关键词:感染者回顾性队列研究HIV艾滋病病毒病例年龄组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光密度值与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关系
2000年
〔目的〕了解抗HCV的OD值与HCV—RNA的关系,为丙型肝炎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太原市中心血站、太原市卫生防疫站、山西省强制戒毒所、山西省妇女劳动教养所、本站性病门诊、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采集抗HCV阳性血清 296份,筛选出抗HCV阳性的血清 228份,用逆转录巢式多聚酶链反应(RT—nest PCR)进行 HCV-RNA的检测。[结果]228份抗HCV阳性标本中,检出HCV-RNA阳性者161例,阳性率为70.61%。在抗HCV的效价增高到一定值(OD/CO≥8.0)时,HCV—RNA检出率增高较明显。结果还显示,不同人群抗HCV阳性者的HCV—RNA检出率有差别,献血员、丙型肝炎患者的HCV—RNA检出率较高(85.25%和 81.82%)。 [结论]当抗HCV阳性的血清OD/CO≥8. 0时,HCV—RNA很可能也为阳性。
刘玉萍王乃昌毛爱玲郭晓黎吴立平
关键词:病毒核酸抗HCV
2014—2019年山西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山西省2014—2019年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免疫学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山西省2014—2018年内所有首次接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入组的基本情况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和60个月的随访信息,观察截止日期为2019-12,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治疗后不同治疗时间段的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均由SPSS 23.0软件统计完成,检验水准(双侧检验)均为0.05。结果共有3876例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301(IQR:152~425)个/μl,治疗后60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增涨至503(IQR:332~673)个/μl,治疗后各时间段与基线始点的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之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后各时间段与相应的前一个时间段的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较基线上升数量最多,增长值中位数为94(16~184)个/μl(Z=-30.106,P<0.01),之后幅度逐渐放缓。治疗12个月后的免疫应答成功率是63.9%,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初始治疗方案含有替诺福韦(TDF)、WHO临床分期处于Ⅲ期或Ⅳ期、确证HIV阳性到启动治疗时间间隔<6个月的HIV/AIDS患者治疗12个月后获得的免疫应答成功率较高。结论山西省HIV/AIDS患者接受HAART后取得较好的免疫学效果,优化治疗药物方案,推行“早发现、早治疗”策略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
孟珺聂晓勇原琛利郭晓黎张飞解雁茹刘萧湘焦晋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
应用BED-CEIA检测干血斑样本监测HIV-1发病率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研究干血斑样本应用于现场HIV-1BED—CEIA新近感染的检测以及监测HIV-1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7个自愿咨询检测(VCT)哨点的10313名咨询者的血浆和干血斑样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对经免疫印迹方法确认的349例HIV感染者的血浆和干血斑样本同时进行BED—CEIA检测,检验干血斑样本BED—CEIA新近感染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比较两种样本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对HIV发病率估计的一致性。结果应用干血斑样本检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R^2值分别达到0.9551和0.95。349对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294对样本被同时判定为长期感染,53对样本被同时判定为新近感染,两种样本对HIV-1是否为新近感染判断的一致性达到99.43%。而2对样本得到不同的结果,其An值均处于临界值附近。在人群总体水平上,两种样本计算得到的HIV-1发病率完全一致。结论在HIV-1BED—CEIA新近感染检测中,尽管个别样本检测结果存在差异,但在人群水平上十血斑样本的检测结果对HIV-1发病率的估计与血浆样本没有差异,因此在中国可以应用干血斑样本进行HIV-1BED-CEIA新近感染检测。
沈圣田飞江华洲孙国清缪礼锋郭晓黎肖瑶贾玉江Sten H.Vermund蒋岩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发病率干血斑
山西省某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危险行为研究
2009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农村地区HIV感染者性危险行为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HIV感染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195例HIV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45.6岁(25~64岁),其中男性119例(61.0%),女性76例(39.0%);已婚者152例(77.9%);绝大多数患者(82.6%)系通过既往采供血途径感染HIV。136例(69.7%)在最近6个月中有过性行为,其中132例已婚者在最近6个月中有过性行为,每次性生活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7.1%,在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为92.3%;另外4例未婚或离异者在最近6个月中有过性行为,其中3例每次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结论大多数的农村HIV感染者性生活频率不高,在性生活中多数能坚持使用安全套,但是仍有7.7%~25.0%的HIV感染者在性生活中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仍应加强对这部分感染者的宣传教育和安全套推广使用工作。
陈冬华贾望谦周仁义乔晓春董少良杨清海王晋生曲淑霞卫军高眉扬郭晓黎张铁军何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行为安全套
142例农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生存分析被引量:38
2008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的依从性、免疫学变化和生存情况。方法选择闻喜县2004年7月1日至2006年底所有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项目,且年满18周岁的HIV/AIDS纳入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0.5、1、2、3、6、9……个月均接受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杏,监测服药依从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和生存情况等。结果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6.5个月[四分位距(IQR):15.5~20.8个月]。经抗病毒治疗前,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值为154个/μl[四分位距(IQR):81~212个/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治疗初3个月增长幅度最大,从基线水平的154个/μl上升到220个/μl(P〈0.001),随后增长减缓,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相比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例,〈100个/μl的病例治疗初3个月该细胞计数增长幅度更大。病例治疗后第3、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4、0.88和0.87,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多因素分析发现,控制初始治疗方案(NVP组和EFV/IDV组)变量后,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比较,≥50个/μl的病例存活时间更长,死亡危险比(HR)为0.21(95%CI:0.06~0.68)。结论抗病毒治疗对HIV/AIDS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密切相关。
丁盈盈贾望谦王晋生董少良杨清海周仁义曲淑霞陆立星卫军乔晓春高眉扬郭晓黎张铁军吴尊友何纳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