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乙烯
  • 4篇催化
  • 3篇亚胺
  • 3篇支化
  • 3篇镍催化
  • 3篇聚乙烯
  • 3篇二亚胺
  • 2篇乙烯聚合
  • 2篇支化聚乙烯
  • 2篇Α-二亚胺
  • 2篇催化剂
  • 1篇弹性体
  • 1篇动力学
  • 1篇新型聚烯烃
  • 1篇乙烯气
  • 1篇乙烯气相聚合
  • 1篇增韧
  • 1篇增韧改性
  • 1篇酸酐
  • 1篇配体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作者

  • 6篇郭春文
  • 5篇范宏
  • 5篇李伯耿
  • 1篇邓昌付
  • 1篇李晨
  • 1篇王文俊
  • 1篇杨楚峰
  • 1篇鲁列
  • 1篇万金涛

传媒

  • 2篇高分子学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第三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α-二亚胺镍催化乙烯聚合制备高支化聚乙烯及其性能
本文以均相α-二亚胺镍/MAO(甲基铝氧烷)和负载α-二亚胺镍/MAO催化乙烯聚合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催化剂配体骨架取代基的不对称性对催化剂活性、反应动力学、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不同载体(有机化SiO2、聚丙烯球形粒子...
郭春文
关键词:聚乙烯负载催化剂乙烯聚合反应动力学
二亚胺镍催化乙烯气相聚合制备支化聚乙烯/聚丙烯反应器内合金?
<正>等规聚丙烯的低温抗冲改性,通常是通过机械共混或反应器内合金化的方法将乙丙橡胶或乙丙丁橡胶引入。其中反应器内合金化方法,因产物的相态结构特殊,故具有更好的机械物理性能。用后过渡金属二亚胺镍/钯催化乙烯聚合得到的支化聚...
郭春文范宏李伯耿朱世平
文献传递
超支化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及其过程中交联和降解反应的抑制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二-(2,6-二异丙基苯基)丁二亚胺溴化镍(IBNB),通过均相聚合法合成了高分子量和高支化度的超支化聚乙烯(HBPE).以二特戊基过氧化物(DTAP)为引发剂,研究了HBPE接枝马来酸酐(MAH)反应,并用N,N-二乙基肉桂酰胺(DECA)作为抑制剂,有效地抑制了接枝反应体系中的交联和降解副反应.接枝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相同摩尔量的DECA、N,N-二甲基乙酰胺、苯乙烯、3-(2-呋喃)丙烯酸、肉桂酸乙酯,通过比较接枝产物的凝胶含量和分子量,发现DECA抑制交联和降解副反应的效果最好,同时解释了DECA的作用机理.
邓昌付范宏郭春文李伯耿朱世平
关键词:马来酸酐接枝交联降解DECA
新型聚烯烃弹性体OBC增韧共聚PP的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进行乙烯-辛烯嵌段型共聚物(OBC)共混改性共聚级聚丙烯(Co-PP)的研究,考察了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熔体流动指数、维卡软化点等机械物理性能和冲击断面形貌,进行了动态力学分析,并与Co-PP/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POE)、Co-PP/乙烯-丁烯共聚物(EBC)共混体系比较。结果表明,弹性体含量达到10%(wt)时,三种共混体系均已基本实现"脆韧转变",含较长支链的OBC与POE对Co-PP有更好的增韧效果;低温下,Co-PP/OBC的抗冲性能尤佳,其低温内耗峰温度低、储能模量高。OBC大分子链中PE嵌段的存在,使其自身及其与Co-PP共混物的加工与耐热性均明显优于其它两种弹性体。
李晨范宏鲁列郭春文李伯耿
关键词:聚烯烃弹性体增韧改性
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合制备功能性超支化聚乙烯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了后过渡金属催化剂(MHNB)体系,乙烯与极性单体(2,2-二甲基-4-戊烯醇)进行淤浆共聚反应时,极性单体的官能团的保护基团类型对极性单体与乙烯的聚合活性影响。采用1H-NMR和13C-NMR波谱对聚合物中极性单体的含量、支化度和支链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经烷基或芳基硅烷基团保护的极性单体与乙烯在MHNB催化作用下,通过共聚可以得到结构新颖的功能性超支化聚乙烯。
杨楚峰范宏郭春文万金涛李伯耿
关键词: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功能性超支化聚乙烯
配体骨架烷基取代基对α-二亚胺镍催化乙烯聚合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合成了4种α-二亚胺镍催化剂Ar—NC(R1)C(R2)N—ArNiBr2[Ar=2,6-dimethylphenyl,R1=CnH2n+1,R2=CmH2m+1;其中Cat1:m=1,n=1;Cat2:m=2,n=1;Cat3:m=3,n=1;Cat4:m=2,n=2],考察了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和催化剂配体骨架碳原子上烷基取代基对乙烯聚合反应活性、聚合物链结构和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当配体骨架上烷基取代基R1和R2不同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且聚合物分子量也较高;其中,Cat2和Cat3在20℃,乙烯常压和5.8mmol/L催化剂用量下,乙烯聚合活性达1.86×103kgPE/(molNi.h)和1.92×103kgPE/(molNi.h),聚合物分子量(Mw)达6.82×105和1.019×105.聚乙烯链结构分析表明,甲基支链在聚乙烯支链中占主导地位,支化度主要受反应温度的影响;同时还发现,配体骨架碳原子上烷基取代基不同的二亚胺镍催化合成聚乙烯的长支链比例相对较高,特别是在较高反应温度40℃下,己基及以上长支链比例明显增加.
郭春文范宏王文俊李伯耿
关键词:乙烯聚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