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少华

作品数:29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磁共振
  • 7篇成像
  • 5篇血管
  • 4篇64排螺旋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造影
  • 3篇64排螺旋C...
  • 3篇MRI
  • 2篇单发
  • 2篇单发结节
  • 2篇胸痛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胰腺
  • 2篇输尿管
  • 2篇尿管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机构

  • 28篇赣南医学院第...
  • 3篇赣南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石城县人民医...
  • 1篇安徽省太和县...

作者

  • 28篇郭少华
  • 22篇刘少强
  • 14篇卢绍辉
  • 12篇许凡勇
  • 11篇陈惠
  • 11篇吴颋
  • 10篇王俊
  • 10篇许红雨
  • 9篇谢春
  • 8篇钟福兴
  • 8篇邱兴庭
  • 5篇苏子慧
  • 4篇吴迪
  • 2篇吴頲
  • 2篇李荣芳
  • 1篇徐能全
  • 1篇李鸿玮
  • 1篇邱启祥
  • 1篇钟应华
  • 1篇李清

传媒

  • 18篇赣南医学院学...
  • 6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0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状结肠梗阻病因的多排螺旋CT诊断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在鉴别乙状结肠梗阻病因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乙状结肠癌、乙状结肠扭转及乙状结肠粘连所致肠梗阻各1例,分析乙状结肠梗阻的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梗阻点肠壁增厚伴管腔狭窄是乙状结肠癌的特征性表现;梗阻点肠系膜血管漩窝状排列是乙状结肠扭转的特征性表现;乙状结肠牵拉、固定,梗阻点无明显肠壁增厚、无肠系膜血管扭转是乙状结肠粘连的特征性表现。结论 64排螺旋CT的MPR、MIP及VR后处理技术在鉴别诊断不同原因乙状结肠梗阻中有较高实用价值。
许凡勇刘少强郭少华许红雨王俊谢春苏子慧卢绍辉
关键词:病因多排螺旋CT
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并与DSA对照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3DTOFMRA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3DTOFMRA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病例与DSA检查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DTOFMRA发现59个病人共67个动脉瘤,53例病例经DSA检查,除1例DSA证实为假阳性、3例因血肿影响显示不如DSA外,其余48例MRA所见无论是瘤腔大小、生长方向、瘤体与载体动脉的关系均与DSA相似,58病例66个动脉瘤均经手术证实。结论:3DTOF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效果较好,尤以VR成像效果好,可作为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或普查方法。
刘少强陈惠钟福兴郭少华吴颋李荣芳许红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
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CT多征象联合鉴别诊断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常见良、恶性单发结节的CT平扫及单期增强影像特征,应用多征象联合的方法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6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7例,腺瘤7例,甲状腺癌27例),比较分析良、恶性结节的影像征象(包括是否囊变、增强后结节与甲状腺组织的边界、钙化、甲状腺边缘腺体的完整性、增强扫描结节实性成分密度是否均匀及颈部有无异常淋巴结),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区分主要征象及次要征象,使用主次多征象联合方法判断结节性质。结果经χ~2检验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以上影像征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囊变、增强后结节与正常甲状腺组织边界不清晰及颈部异常淋巴结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危险征象(OR值分别为10.672、27.188、94.000),上述3个征象作为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主要征象,其他3个征象作为次要征象,以2个主要征象加1个次要征象或1个主要征象加3个次要征象作为诊断恶性结节的最低标准,诊断本组恶性结节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8.2%,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0.9%,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8.5%。结论 CT平扫及单期增强检查对评估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性质具有重要价值,应用主次多征象联合判断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卢绍辉吴颋吴迪郭少华刘少强
慢性中耳乳突炎症听骨链标准化HRCT MPR评估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估HRCT及其标准化MPR后处理技术观察慢性中耳乳突炎症听骨链的方法及准确性。方法:搜集85例(92耳)经手术治疗的慢性中耳乳突炎症病例,术前采用螺旋CT高分辨扫描,将原始扫描数据放大重建后,标准组进行多平面重组(斜轴面、斜冠状面),以听小骨或听小骨关节部分或完全消失为破坏标准,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并与非标准组结果比较。结果:92耳共276块听小骨及184个关节,标准组HRCT MPR观察125块听小骨破坏,手术证实122块;观察听小骨关节破坏68个,手术证实66个,准确性高于非标准组HRCT观察(χ2=21.652,P=0.000);Kappa值分别0.797,0.828,胆脂瘤型中耳炎(26耳)听小骨破坏率(71.8%)高于肉芽肿型中耳炎(66耳)听小骨破坏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62,P=0.000)。结论:HRCT结合标准化MPR后处理,以听小骨或听小骨关节部分或完全消失为破坏标准,可以准确评估慢性中耳炎症听骨链状况,有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破坏率高于肉芽肿型中耳炎。
卢绍辉吴颋刘官华刘家锋郭少华刘少强
关键词:多平面重建
门静脉癌栓导致肝血异常的CT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所致肝血异常CT表现,探讨其血流动力改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004年7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CT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病例中,对存在肝血异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常规进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结果:具有肝血异常CT表现者120例,全部病例见原发性肝细胞癌灶和肯定的门静脉癌栓,癌灶外肝血异常的增强扫描表现可分为三种:肝实质局部早期强化,门静脉提前显影,门静脉海绵样变。在同一病例中,可单独以一种表现,也可同时以两种表现(双重表现)或三种表现(三重表现)。结论:肝细胞癌肝血异常由门静脉癌栓引起,其发生机理为肝动脉或门静脉对肝脏的灌注异常,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引流异常,肝动脉-门静脉异常分流,侧支循环的建立等。
钟福兴吴颋廖庚进许红雨郭少华刘少强陈惠许凡勇谢春李荣芳
关键词: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肝脏血流动力学动态增强扫描
两次法多层螺旋CT后处理诊断肋骨骨折在司法鉴定中的运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两次法多层螺旋CT后处理诊断急性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32例急性外伤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行两次(外伤时、外伤后20~30天)多排螺旋CT扫描,分别行肋骨表面三维容积成像(VR)、最高密度投影(MIP)、每一根肋骨薄层重建(CPR)、病变部位局部放大VR、MIP、CPR成像,对照第二次CT检查有新鲜骨痂形成或新增骨硬化处的肋骨,对第一次CT扫描进行回顾性重建。结果:32例患者共发现194根230处肋骨骨折。完全性肋骨骨折97处,不完全性肋骨骨折133处。完全性肋骨骨折与第一次检查吻合,没有误诊与漏诊。不完全性肋骨骨折133处,两次检查进行对照,首次CT漏诊19处,首次CT不能确定急性骨折21处,排除了陈旧性骨折与假像11处。结论:两次法多层螺旋CT后处理利用骨痂的出现明确首次CT急性骨折的存在并排除假像,诊断准确率可达100%。
刘少强郭少华卢绍辉颜峰平王俊张娣陈惠张乐
关键词:CT后处理肋骨骨折司法鉴定
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低剂量CT灌注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结节的低剂量CT灌注特征,旨在初步研究低剂量CT灌注在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分析20例良性单发结节和10例恶性单发结节的CT灌注表现,通过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及进一步判别分析总结其对甲状腺单发结节性质判断的价值。结果: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血流量(BF)中位数分别为391.81 m L·100 g^(-1)·min^(-1)、602.10 m L·100 g^(-1)·min^(-1);平均通过时间(MTT)中位数分别为4.76 s、2.19 s;毛细血管通透性(PS)中位数分别为22.24 m L·100 g^(-1)·min^(-1)、26.11 m L·100 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与P值分别为-2.222、0.024;-4.072、0.000;-2.246、0.021;经过Fisher判别分析,以MTT及PS建立判别公式(F值与P值分别为12.808、0.000),回顾性误判本组甲状腺单发结节诊断准确率为87.5%。结论:低剂量CT灌注可反映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微循环特征,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卢绍辉吴颋吴迪钟宝元郭少华刘少强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灌注
成人正常翼钩64排螺旋CT检查的表现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成人正常翼钩的CT表现,提高对翼钩影像学改变的认识。方法选取翼钩结构正常的成年人108名,男53名(106侧)、女55名(110侧),对其行64排螺旋CT扫描的翼钩进行MIP和VR重建;观察其形态,测量长度、直径、垂直高度、水平宽度、冠状面外展角度及矢状面后展的角度,统计学方面,侧别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性别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年龄组之间数据的比较使用多个样本均数间的F检验。结果正常翼钩基底稍宽,体部呈柱状,末端圆钝或膨大;冠状面远端朝向外方214侧,内方2侧;矢状面远端朝向后方190侧,朝向前方26侧;成年男性翼钩长度为(8.18±0.94)mm、垂直高度为(7.23±0.92)mm、水平宽度为(4.27±0.81)mm,成年女性的长度为(7.31±1.01)mm、垂直高度为(6.26±0.90)mm、水平宽度为(3.97±0.8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6、7.86、2.72,P〈0.05)。60岁以上成人翼钩垂直高度为(7.13±1.35)mm,大于18~39岁组的(6.55±0.8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P〈0.05)。结论64排螺旋CT能详细显示翼钩的形态、长度、角度等,可对临床翼钩相关病变的认识提供帮助。
卢绍辉许凡勇吴頲刘少强郭少华李恒国
关键词:成年人
左心室血液低密度诊断成人贫血的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左心室血液及室间隔CT值与血红蛋白浓度的关系,探讨左心室血液低密度诊断成人贫血的特征。方法:收集27例CT平扫示左心室血液低密度,经外周血检验证实为贫血的成人病例,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person方法分析成人左心室血液及室间隔CT值与血红蛋白(HGB)浓度的关系。收集63例CT平扫示左心室血液低密度,经外周血检验证实贫血,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左心室血液低密度诊断成人贫血的平均年龄、平均HGB浓度及贫血原因构成比。结果:27例贫血患者心脏CT值与HGB的关系①HGB浓度与CT差值(室间隔与左心室血液CT值之差)相关性:r=-0.567,P<0.01;②HGB浓度与CT比值(左心室血液与室间隔CT值之比)相关性:r=0.558,P<0.01;③HGB浓度与左心室血液CT值相关分析:r=0.420,P=0.029。63例CT平扫示左心室血液低密度经外周血检验确诊的贫血患者平均年龄(57±15.7)岁,平均HGB为(73±19.5)g/L,肿瘤性贫血约36.5%、肾性贫血约19.1%、失血性贫血约14.3%。结论:左心室血液CT值、CT差值及CT比值与HGB浓度显著线性相关,是左心室血液低密度诊断贫血的可靠依据;左心室血液低密度诊断成人贫血以中老人多见,多为中偏重度贫血,病因以肿瘤性贫血最常见、其次是肾性及失血性贫血。
许凡勇卢绍辉刘少强郭少华王俊许红雨谢春
关键词:贫血血红蛋白CT值左心室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MRA影像。结果:MRA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8.2%,较准确地显示了3 mm以上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结论:MRA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吴颋钟福兴郭少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磁共振血管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