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培筠

作品数:34 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艺术
  • 8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9篇电影
  • 6篇电影创作
  • 5篇文化
  • 4篇影视
  • 4篇民族题材
  • 3篇导演
  • 3篇寓言
  • 3篇塞夫
  • 3篇女性
  • 3篇文化寓言
  • 3篇历史寓言
  • 3篇麦丽丝
  • 3篇民族
  • 3篇民族题材电影
  • 3篇内蒙古草
  • 3篇内蒙古草原
  • 3篇草原
  • 2篇电影作品
  • 2篇题材
  • 2篇全球化语境

机构

  • 33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集宁师范学院
  • 1篇集宁师范高等...

作者

  • 33篇郭培筠
  • 2篇张妙珠
  • 1篇于劼

传媒

  • 6篇内蒙古师范大...
  • 5篇广播电视大学...
  • 5篇阴山学刊
  • 2篇内蒙古工业大...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电影新作
  • 1篇前沿
  • 1篇集宁师专学报
  • 1篇内蒙古艺术
  • 1篇内蒙古财经学...
  • 1篇内蒙古宣传思...
  • 1篇创作与评论
  • 1篇内蒙古艺术学...
  • 1篇中国高教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历史寓言走向文化寓言--新世纪内蒙古草原电影创作的审美转型
本文首先阐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塞夫、麦丽丝为代表的蒙古族导演用他们气势宏大的历史题材系列影片蜚声中国影坛的发展状况,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更多的蒙古族导演则将镜头对准草原民族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现实境遇,即由对草原民族的历史寓...
郭培筠
关键词:电影创作民族性格蒙古族
文献传递
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叙述策略被引量:8
2003年
 在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下,中国电影艰难地跋涉在"走向世界"、"走向国际"的征程中。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化霸权,中国电影是通过夸大渲染所谓民族文化差异、营造东方奇观去迎合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还是通过对西方文化认同、接受的急切表达来证明自己的国际身份?中国电影到底该如何抒写自己的文化身份,有效地树立新世纪的中国形象,已成为我们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
郭培筠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认同
马背民族的英雄史诗——评塞夫、麦丽丝的电影创作被引量:10
1998年
我区著名蒙古族夫妇导演塞夫、麦丽丝于90年代创作的几部反映蒙古族题材的影片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从《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到《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们深情地歌咏着蒙古民族一部部悲壮的历史史诗,并以顶天立地的英雄、浩浩荡荡的马群和辽阔无垠的草原构筑起一个完整的影像序列,同时在叙事策略上又将民族电影与类型电影加以巧妙的融合。这一切不仅使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也在艺术作品教化性与娱乐性的统一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式。
郭培筠
关键词:史诗马群
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指导意义
2013年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l周年。重温《讲话》,特别是《讲话》的中心论题,即“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依然对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郭培筠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学艺术创作《讲话》毛泽东同志
困境中的突围: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略论——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的历史回顾(三)被引量:2
2018年
20世纪最后十年,全球化、娱乐化的浪潮与电影体制的改革无异于横亘在内蒙古民族电影面前的"三把利剑"。面对着从未有过的困境、挑战与机遇,以塞夫、麦丽丝为代表的内蒙古民族电影人,深刻意识到只有努力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民族品牌,才能找到民族电影的绝处逢生之路。他们创作的历史题材系列影片——"马上动作片"不仅使内蒙古民族电影第一次以最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国内外影坛,而且也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创作提供了最可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郭培筠
关键词:民族题材电影塞夫麦丽丝
从历史寓言走向文化寓言——新世纪内蒙古草原电影创作的审美转型被引量:3
2011年
20世纪90年代以塞夫、麦丽丝为代表的蒙古族导演用他们气势宏大的历史题材系列影片蜚声中国影坛。进入21世纪以来,更多的蒙古族导演则将镜头对准草原民族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现实境遇,即由对草原民族的历史寓言讲述转变为对草原民族文化寓言的书写。而这种审美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由对历史事件的恢弘展现转向了对当下现实状态的深刻描绘、由对英雄祖先的讴歌赞美转向了对普通牧民生活与命运的关怀、由对草原民族传统艺术及民俗风情的奇观展示转向了对民族性格与文化内涵的深刻揭示。
郭培筠
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从《斯琴杭茹》到《诺日吉玛》——论巴音导演的电影作品
2019年
蒙古族影视剧演员巴音·额日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因所塑造的银屏英雄形象为观众所瞩目。2008年始,他又以导演的身份先后执导了《斯琴杭茹》《诺日吉玛》两部原生态蒙古族电影,并在国内外电影节上得到极高赞誉、荣获各类重要奖项。两部影片所描写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各有不同,但却都通过塑造坚韧、仁爱善良的蒙古族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命运遭际,诠释了“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这一鲜明的主题。
郭培筠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被引量:52
2003年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它借助于社会学、精神分析学和文化分析学三种模式,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电影的内部构成、观众的反应以及文化控制上的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形象批评、叙事结构批评和文化批评阶段。在此期间,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在不断丰富、反省着自身的同时,也不断地检验和挑战着主流的各种电影理论,在西方电影理论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郭培筠
关键词:文化批评
新时期蒙古族电影中的民俗意象
2011年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其复杂的特性促使电影研究必然呈现为多学科、多视角的趋势。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研究电影,运用民俗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电影批评也构成了观注电影的独特视角。而蒙古族电影一向以浓郁的民俗色彩见长,尤其是新时期以来,以塞夫、麦丽丝、宁才、哈斯朝鲁等为代表的蒙古族导演创作的多部优秀影片,以地域特色鲜明的画面造型、民族色彩浓郁的民情礼俗、宗教信仰、音乐服饰以及蕴含于其中的深层的民族文化意识等共同构成了其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为电影的民俗研究提供了典型的文本。
郭培筠张妙珠
关键词:蒙古族电影民俗意象
中国西部电影与美国西部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中国百年电影史上,西部电影已成为一种被国际电影界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艺术品牌。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西部电影与美国西部片在文化内涵、矛盾冲突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只有理解这种差异,我们才有可能在中国的西部电影中建构起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人文精神、西部精神。
郭培筠
关键词:中国西部电影文化内涵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