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东林

作品数:13 被引量:21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 5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2篇冻土
  • 2篇冻土区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温度
  • 2篇气温
  • 2篇青藏高原中部
  • 2篇温度
  • 2篇季节冻土
  • 2篇季节冻土区
  • 2篇降水
  • 2篇分辨率
  • 2篇高分辨率
  • 2篇值模拟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4篇中国科学院西...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甘肃省基础地...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衡阳财经工业...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新南威尔士大...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作者

  • 13篇郭东林
  • 5篇屈鹏
  • 5篇杨梅学
  • 2篇周波涛
  • 2篇高学杰
  • 1篇李多
  • 1篇李多
  • 1篇李宁
  • 1篇杨晓光
  • 1篇游庆龙
  • 1篇郑景云
  • 1篇姜大膀
  • 1篇张人禾
  • 1篇陈海山
  • 1篇高清竹
  • 1篇俞淼
  • 1篇倪健
  • 1篇黄海军
  • 1篇段明铿
  • 1篇刘传玉

传媒

  • 3篇高原气象
  • 3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HAW模式对青藏高原中部季节冻土区土壤温、湿度的模拟被引量:30
2010年
利用水热耦合模式(Si 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SHAW)及"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中那曲地区BJ站2002年8月1日—2003年8月31日的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中部季节冻土区的土壤温湿特征进行了单点模拟研究。SHAW模式能较好地模拟BJ站不同深度土壤温度,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在0.97以上,平均偏差在1℃以内。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温度的模拟效果变好,100 cm以下土壤温度的观测值和模拟值基本吻合。由于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在冬、春季的模拟值较观测值略偏大,使得模拟的土壤温度在冬、春季也略微偏大。就模拟结果而言,60 cm以上土壤温度对降雪是比较敏感的。模拟的土壤湿度基本上能够再现土壤未冻水含量随时间的实际变化趋势,除4 cm土壤层外,其他层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差异较大。由于影响土壤湿度的因素较多及其本身具有较复杂的相态变化,陆面模式中对其进行合理的参数化仍是难点之一。
郭东林杨梅学
关键词: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中部季节冻土区地表能量通量的模拟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中那曲地区BJ站2002年8月1日—2003年8月31日的观测资料作为水热耦合模式(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SHAW)的强迫场,对青藏高原中部季节冻土区地表能量通量特征进行了单点模拟研究。通过对实测值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SHAW模式能较成功地模拟该地区地表能量通量特征,短波净辐射和长波净辐射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较好,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在夏半年的模拟值与观测值也吻合,但相对夏、秋季而言,它们在冬、春季的模拟值较观测值略偏大。模拟的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季节变化比较合理,由模拟的感热和潜热通量计算的Bowen比能较好地解释不同季节太阳辐射的能量转化。
郭东林杨梅学李敏屈鹏
关键词:青藏高原
高分辨率统计降尺度数据集NEX- GDDP对中国极端温度指数模拟能力的评估被引量:12
2019年
利用1986—2005年中国地面气象台站观测的格点化逐日气温资料(CN05.1)评估了高分辨率统计降尺度数据集NASA Earth Exchange/Global Daily Downscaled Projections(NEX-GDDP)中21个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极端温度指数的模拟能力。在选用了日最低温度最大值(TNx)、日最高温度最大值(TXx)、暖夜指数(TN90p)和暖昼指数(TX90p)来研究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结果显示:(1)除MRI-CGCM3模拟的日最高温度最大值外,其余模式对4个指数的模拟结果均表现出与观测一致的上升趋势,但模拟结果的平均值相对观测平均低0.26℃/(10 a)(日最低温度最大值)、0.19℃/(10 a)(日最高温度最大值)、2.21%/(10 a)(暖夜指数)、1.04%/(10 a)(暖昼指数)。(2)不同模式对各指数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的模拟存在较大差别,对日最低温度最大值、日最高温度最大值、暖夜指数和暖昼指数模拟能力最优模式分别为CCSM4、CESM1-BGC、MIROC-ESM-CHEM和bcc-csm1-1。模式模拟的日最低温度最大值和日最高温度最大值气候态平均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在0.97以上。暖夜指数和暖昼指数模拟结果与观测值的标准差比值为0.34—1.58,均方根误差变化为1.6%—3.47%,对这两个指数模拟能力较优的模式分别为MIROC-ESM-CHEM(暖夜指数)和CESM1-BGC(暖昼指数)。(3)综合模式对4个指数在气候态平均值和变化趋势模拟能力的评估结果来看,CanESM2、CESM1-BGC和MIROC-ESM-CHEM显示了相对较高的模拟能力。因此,在利用GDDP-NEX研究未来极端温度事件时,建议将它们作为优选模式。
李金洁王爱慧郭东林王丹
CMIP6 HighResMIP对青藏高原气候模拟的评估和预估被引量:2
2023年
高分辨率模式模拟被认为是研究资料相对欠缺的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新增了高分辨率模式比较计划(HighResMIP),但其对青藏高原气候的模拟性能尚未系统评估。本研究分析了6对(更高、较低分辨率)CMIP6 HighResMIP模式对青藏高原当前气候的模拟能力,并集合预估了近期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化趋势。相对较粗分辨率模拟,所有(2/3)模式的更高分辨率模拟减少了平均降水(气温)的区域平均偏差。泰勒图涉及指标的综合评估显示,约1/3模式的更高分辨率对平均气温和降水模拟效果优于较低分辨率,其余模式的更高分辨率则接近或者劣于较低分辨率。集合平均结果优于单个模式,且其更高分辨率模拟效果总体优于较低分辨率。更高分辨率模式集合预估显示,相对于1995—2014年,在SSP5-8.5情景下到2021—2040年青藏高原整体呈增温趋势,东南部增温相对较弱;降水从北到南呈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模态;青藏高原气温将平均增加(0.81±0.91)℃,降水将平均增加(0.05±0.25) mm/d。
杨珂珂郭东林华维华维辛羽婷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
祁连山东部近50年气候特征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祁连山脉东南段乌鞘岭气象站,及其南、北坡的兰州和武威气象站195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近五十年来的气温、地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地区近五十年中,气温处于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兰州>武威>乌鞘岭;这三个气象站均表现为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武威、乌鞘岭和兰州的平均气温除60年代均表现为下降,其余年代都表现为上升,90年代升温幅度最大。0 cm地温在武威和兰州站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乌鞘岭地温以0.57℃/10 a(1978~2000年)速率上升。降水量在这三个站的年际变化较大,但近50年没有非常明显的变化趋势。
屈鹏郭东林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地温降水
1901–2010年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的模拟研究
冻土变化是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而土壤温度是冻土变化研究的重要参量。但目前对百年尺度土壤温度,特别是深层土壤温度变化的认识还存在不足。本研究利用最新版本的通用陆面模式对过去百年的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
郭东林李多刘广岳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温度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被引量:26
2009年
利用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1991—2000年10年夏季(6~8月)的地面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模拟,其模拟结果与CRU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RegCM3模式的模拟能再现高原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特征,特别是气温,能捕捉到高原北部夏季升温明显高于南部,东北部升温最大;在夏季3个月中,模拟结果和CRU在6月份最为吻合,7月份两者均为夏季气温最高月份和升温幅度最大月份,8月份两者相差较大。RegCM3模式能够模拟出高原降水分布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干湿中心,由于高原降水的复杂性和模式对降水描述能力的不足,降水模拟要差于气温。
屈鹏杨梅学郭东林陈楚雄
关键词:青藏高原REGCM3气温降水
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研究:回顾与探讨被引量:6
2009年
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在地圈-生物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气候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有关能量和水分循环的大型科学试验、研究结果及主要进展,并对能量和水分循环方面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郭东林杨梅学屈鹏万国宁王学佳
青藏高原21世纪气候和环境变化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71
2015年
本文回顾了21世纪青藏高原区域多种气候和环境要素变化预估研究的进展,包括气温、降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冻土、积雪、冰川、径流和植被等,预估结果主要来自于SRES和RCP情景下气候模式的预估以及物理统计模型的预估.结果表明,未来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将升高,21世纪后期增温更显著.总体来说21世纪高原降水以增加为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高原未来冻土面积缩小,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减少,冰川将以退缩为主.径流的未来变化较复杂,不同流域之间的差异较大,径流在不同流域表现为增加和减少并存.青藏高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而脆弱,21世纪中后期青藏高原的生长季长度增加,常绿林,森林出现在高原东部和南部,灌丛植被类型将会扩展并入侵高寒草原.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对这些气候与环境要素在21世纪中期(2030—2050年)和后期(2080~2100年)的变化进行了综合集成,给出了它们在21世纪中期和后期的可能变化范围.
张人禾苏凤阁江志红高学杰郭东林倪健游庆龙兰措周波涛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环境变化
1901-2010年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冻土变化是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土壤温度是冻土变化研究的重要参量。但目前对百年尺度土壤温度,特别是深层土壤温度变化的认识还存在不足。本研究利用CRUNCEP大气强迫资料驱动最新版本的通用陆面模式(CLM4.5)对过去百年的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利用来自气象站和野外钻孔监测站的土壤温度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1)通用陆面模式能合理地模拟出观测的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模拟和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2,纳什效率系数为0.82,趋势分别为0.27℃/10年和0.28℃/10年。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再分析资料;2)1901~2010(1979~2010)年青藏高原15m土壤温度增加率为0.05(0.27)℃/10年,冬季增温高于夏季,土壤增温随深度增加而减弱、随经度增加而减小、随纬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略减小的变化;3)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主要受气温控制,1m(15m)深度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为0.79(0.37)℃/℃,浅层土壤温度对气候变化较深层敏感,多年冻土温度对气候变化较季节冻土敏感。这些结果从百年时间尺度上深化了对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的认识。
郭东林李多刘广岳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温度数值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