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炎
  • 3篇肝病
  • 3篇病毒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戊肝
  • 2篇戊型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肝
  • 2篇肝炎病毒
  • 2篇肝硬化
  • 1篇代偿
  • 1篇胆碱酯酶
  • 1篇胆结石
  • 1篇蛋白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宿迁市人民医...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10篇邵花平
  • 3篇赵海燕
  • 2篇刘万成
  • 2篇洪伟
  • 2篇张翠红
  • 1篇孙玉玲
  • 1篇刘玉芹
  • 1篇刘红
  • 1篇闫京京
  • 1篇张梅梅
  • 1篇杨东
  • 1篇洪伟
  • 1篇赵海燕

传媒

  • 2篇肝脏
  • 1篇医药世界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医学写作...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江苏药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抗感染药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源性糖尿病38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38例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在诊断糖尿病之前均有慢性肝病史,全部病例在护肝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降糖治疗,肝功能逐渐好转。结论: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以肝病为主,糖尿病的症状多不典型。积极治疗原发病,辅以降糖治疗,以胰岛素为主,糖尿病可随肝病好转而恢复。
洪伟邵花平赵海燕张翠红
关键词:肝源性糖尿病慢性肝脏疾病糖耐量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病6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对肝病的疗效。方法 肝病 62例 ,GSH 180 0mg加入 5%GS 2 50ml中 ,静滴 1次 /天 ,连用 4周为 1疗程。结果 治疗后 ,临床症状纳差、乏力、恶心、腹胀、肝区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 0 1;肝脾肿大改善不明显 ,P >0 0 5;ALT、AST、TBiL改善明显 ,P <0 0 1。
邵花平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肝病
慢性肝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慢性肝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中选择94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依据入院依次顺序分为甲组(47例)和乙组(47例)。甲组患者通过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通过常规护肝药物进行治疗。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实验室指标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PA水平、TBIL水平、ALT水平以及AST水平均优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肝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很好,治疗有效率比较高,且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值得推广。
张硕伟邵花平洪伟刘红魏斯友赵海燕
关键词:慢性肝病异甘草酸镁
宿迁地区戊型肝炎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刘万成刘玉芹邵花平
关键词:急性肠道传染病高发地区抗HEV戊肝
急性戊型肝炎重叠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进一步认识急性戊型肝炎重叠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急性戊型肝炎重叠EB病毒感染与单纯戊型肝炎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91例戊型肝炎均为散发性,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年龄分布在17~74岁,平均年龄为48岁,男女比例为1.6:1。其中戊型肝炎重叠EB病毒感染18例(19.8%),单纯戊型肝炎73例(80.2%)。戊型肝炎重叠EB病毒感染组重度黄疸(TB〉210μmol/L)、凝血功能障碍(PT〉16s)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1)。结论急性戊型肝炎重叠EB病毒感染是导致戊肝病情加重,甚至发展成致死性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赵海燕邵花平洪伟
关键词:戊型肝炎戊肝病毒EB病毒感染
前S1抗原与HBeAg和HBV-DNA的相关性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和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HBV携带者150例血清标本.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及乙肝两对半,PCR法检测HBV-DNA定量。结果:150例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102例,HBeAg阳性65例,HBV-DNA阳性105例。前S1抗原组与HBeAg组相比,两法检验结果有联系,P<0.01;二者结果之间有差异性,P<0.01。前S1抗原组与HBV-DNA组相比,两法检验结果有联系,P<0.01;两法检验结果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前S1抗原检测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传染性,优于HBeAg检测,与PCR法HBV-DNA定量检测结果相近。特别在基层医院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邵花平刘万成张梅梅
关键词: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HBEAGHBV-DNA定量
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胆结石8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胆结石的临床特征及形成机制。方法:对86例资料完整的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占83.72%。胆结石中单纯胆囊结石占39.53%,胆囊并胆管结石占25.58%,其余为胆管或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中,单发性占51.79%。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无特异性症状,有一般消化道症状占75.58%。而症状出现又以胆管结石多见,占66.1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可能与胆汁酸代谢紊乱,炎症,感染及溶血等因素有关。
邵花平
关键词:肝硬化胆结石肝炎并发症
乙肝合并糖尿病抑郁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2006年
孙玉玲张翠红邵花平
关键词:心理疗法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两种模式HBVDNA载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两种模式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ELISA法测定乙型肝炎五项指标。以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简称1,3,5模式)为一组,以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简称1,4,5模式)为另一组。两组均进行HBVDNA定量检测进行比较。共检测338例病人,其中276例为上述两种模式。169例为1,3,5模式,107例为1,4,5模式。结果1,3,5模式中,HBVDNA>1.0×103copies/ml占94%(159/169);1、4、5模式中,HBVDNA>1.0×103copies/ml占72.9%(78/107)。1,3,5模式HBVDNA载量显著高于1,4,5模式(x2=41.93 ,P<0.01)。1,3,5模式中,HBVDNA>1.0×103~9.99×104copies/ml占23.7%(40/169);1,4,5模式中为29.9%(32/107)两者相比x2=1.14,P>0.05。1,3,5模式中,HBVDNA >1.0×105~9.99×106copies/ml占39.6%(67/169);1,4,5模式中为28%(30/107)两者相比x2=3.87 ,P<0.05。1,3,5模式中,HBVDNA>1.0×107copies/ml占30.7%(52/169);1,4,5模式中为15%(16/107)两者相比x2=8.83 ,P<0.01。结论1,3,5模式HBVDNA载量显著高于1,4,5模式。
邵花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DNA载量
CA125、胆碱酯酶、β_2微球蛋白对肝硬化失代偿期预测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CA125、胆碱酯酶、β_2微球蛋白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意义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胆碱酯酶、β_2微球蛋白水平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并分析相关数据,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评估血清CA125、胆碱酯酶、β_2微球蛋白对肝硬化失代偿期预测价值。结果患者年龄、血清CA125、β_2微球蛋白水平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明显升高,胆碱酯酶水平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明显降低。年龄与MELD相关性不明显(r=0.07,P=0.47),血清CA125、β_2微球蛋白水平与MELD呈正相关性(r=0.29,P=0.00)、(r=0.55,P=0.00),胆碱酯酶水平与MELD呈负相关性(r=-0.43,P=0.00)。CA125、胆碱酯酶、β_2微球蛋白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的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95%CI:0.817~0.923)、0.857(95%CI:0.799~0.915)、0.769(95%CI:0.697~0.842)。结论 CA125、胆碱酯酶、β_2做球蛋白可能作为临床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预测指标。
杨东邵花平闫京京赵海燕
关键词:CA125胆碱酯酶Β2微球蛋白MELD肝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