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元虎

作品数:13 被引量:256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土壤
  • 8篇线虫
  • 7篇土壤线虫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群落
  • 2篇页岩
  • 2篇油页岩
  • 2篇植被
  • 2篇植被类型
  • 2篇生态系统功能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土壤动物
  • 2篇铅锌尾矿
  • 2篇人工林
  • 2篇尾矿
  • 2篇类群
  • 2篇不同植被
  • 2篇不同植被类型
  • 1篇大叶相思
  • 1篇动物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华...
  • 4篇河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13篇邵元虎
  • 9篇傅声雷
  • 3篇夏汉平
  • 2篇林永标
  • 2篇张卫信
  • 2篇周丽霞
  • 1篇李志安
  • 1篇周存宇
  • 1篇刘素萍
  • 1篇熊燕梅
  • 1篇王法明
  • 1篇吴建平
  • 1篇温达志
  • 1篇蔡锡安
  • 1篇赵灿灿
  • 1篇时雷雷
  • 1篇饶兴权
  • 1篇高波
  • 1篇张林
  • 1篇潘开文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线虫在受污染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指示作用研究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铅锌尾矿在自然恢复条件下以及油页岩废渣场在人工种植不同树种的恢复条件下线虫的指示作用。研究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铅锌尾矿废弃地在自然恢复条件下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养分、重金属含量以及不同功能团土壤线...
邵元虎
关键词:铅锌尾矿重金属污染土壤线虫生态恢复
四种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线虫的食性组分研究
线虫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群体,对有机物的分解、养分转化和能量流动等方面有深远的影响。线虫几乎无处不在,它们对扰动反应敏感,而且身体是透明的,不需要解剖即可看到它的内部诊断特征,因此经常被用作一种诊断生态系统健康尤其是...
邵元虎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线虫生物学效应
香根草属与狼尾草属植物对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对广州华南植物园香根草属泰国香根草(Vetiveria nemoralis)、普通香根草(V.zizanoides)的2个品种Sunshine和Karnataka以及狼尾草属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皇草(P.purpureum×P.thyphoides)和杂交狼尾草(P.americanum×P.purpureum)的地下土壤线虫各食性类群在根区和非根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线虫主要集中在0-15 cm的浅层土壤中,在不同生境下食细菌和植物寄生性线虫占优势,两类线虫的比例在香根草属植物生境下为87.7%-97.6%,狼尾草属植物生境下为88.5%-94.0%,而食真菌、捕食性和杂食性线虫数量则很少,其相应的比例分别为2.4%-12.3%和6.0%-11.5%。两属植物根区的线虫数量显著高于非根区,但不同营养类群的线虫在根区和非根区的分布有较大差异。香根草属植物和杂交狼尾草非根区植物寄生性线虫的比例高于根区,而食细菌线虫的比例低于根区;但象草和皇草非根区植物寄生性线虫的比例低于根区,而食细菌线虫的比例高于根区。除皇草外,两属植物非根区食真菌线虫的比例一般高于根区。在所选的植物中,Karnataka和杂交狼尾草在土壤改良和土壤生物学效应方面有更好的潜力。
邵元虎夏汉平周丽霞林永标赵灿灿傅声雷
关键词:土壤线虫营养类群香根草狼尾草根区
中国土壤动物多样性监测:探知土壤中的奥秘被引量:12
2016年
土壤动物多样性变化及其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已被学术界和政府决策部门高度关注。本文从土壤动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国内外土壤动物多样性监测概况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未来、尤其是2016–2020年我国土壤动物多样性监测的目标、站点布局、样地设置、监测类群和指标等,并讨论了在制定土壤动物多样性监测方案时需考虑的问题,有助于在全国开展多点化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分布状况的监测工作,建立标准统一、数据共享的土壤动物监测网,提供完整的、可信的监测数据,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潘开文张林邵元虎傅声雷
基于土壤线虫群落分析的油页岩废渣地不同植被类型恢复过程中的土壤食物网能流状况被引量:4
2017年
土壤健康与生态系统功能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土壤线虫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生物,特别是用于评价土壤污染和恢复的过程。对广东茂名油页岩废渣场人工实施不同生态恢复改造状况下的土壤线虫属的重要值及土壤线虫反映的土壤食物网能量通道进行了分析,以通过污染地土壤食物网内的能量流动状况反映种植不同植物物种相同时间后的土壤养分与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在废渣场种植不同植物物种约8年后,乌墨林和大叶相思林下土壤线虫类群数(属)分别为54和45,重要值最高的是食细菌的棱咽属(Prismatolaimus)和拟丽突属(Acrobeloides);而红荷林和荒草地的线虫类群数分别为41和38,重要值最高的是杂食性的真矛线属(Eudorylaimus);废渣地线虫属的数量最少,仅为34个,重要值最高的是食真菌的丝尾垫刃属(Filenchus)和滑刃属(Aphelenchoides)。食物网能流分析表明:细菌能流通道比重最高的是大叶相思林和乌墨林,而真菌能流通道比重最高的是废渣地,红荷林和荒草地居中,各样地植物能流通道比重都比较小,仅为2%—10%之间。总体来讲,在有植被覆盖的生态系统,养分周转更快,特别是乌墨和大叶相思林,而无植被的废渣地,土壤养分周转速率倾向于更慢的真菌能流通道,这表明在养分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真菌通道的食物网可能会起更大的作用。研究还说明了在油页岩废弃地恢复过程中,植物资源的输入不仅仅刺激植物能流通道,同时也会刺激细菌和真菌能流通道,植被是土壤线虫群落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王祖艳邵元虎夏汉平傅声雷
关键词:油页岩植被恢复土壤线虫
西土寒宪蚓和三叉苦植物对大叶相思人工林土壤CO_2通量的短期效应被引量:3
2010年
西土寒宪蚓(Ocnerodrilus occidentalis)为广东人工林和撂荒地内广泛分布的外来种蚯蚓,因其对水热、pH值及土壤有机质等的变化不敏感,其分布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研究西土寒宪蚓对人工林碳循环的影响过程,可以为如何减少外来蚯蚓影响下的人工林土壤碳排放提供思路。在广东鹤山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人工林内设置外来蚯蚓和乡土植物野外控制实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土壤CO2通量进行15天的原位测定。结果发现,单独添加西土寒宪蚓及单独种植三叉苦(Evodia lepta),对土壤CO2通量的效应都不明显。植物物理过程(如遮阴作用等)、植物生物过程(如根际化学物质分泌过程等)及植物在未添加蚯蚓样方和添加蚯蚓样方中对土壤CO2通量的效应分别为–32.1%、40.9%、8.8%和–7.2%、30.7%、23.5%。植物的物理过程抑制了土壤CO2排放,但提高了蚯蚓对土壤CO2排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39.3%)。植物的生物过程促进了土壤CO2排放,但减弱了蚯蚓对土壤CO2排放的促进作用(降低了23.5%)。试验期间蚯蚓对多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蚯蚓的存在有增强土壤细菌活性的趋势,而且使土壤CO2通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更加密切了;同时,蚯蚓的存在也使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水热因子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可见,森林土壤CO2通量不仅与水热条件有关,还受地上和地下生物过程的调控。如果只关注森林土壤CO2通量的大小,而忽略影响土壤CO2产生及释放的生物学过程,将无法找到减少森林土壤CO2排放的有效途径。减缓人工林中土壤碳的排放,必须综合考虑植物物理过程、植物生物过程以及蚯蚓对土壤CO2排放过程的独立效应和交互效应。
高波张卫信刘素萍邵元虎熊燕梅周存宇傅声雷
关键词:CO2胁迫指数
华南典型人工林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傅声雷林永标周丽霞李志安夏汉平温达志饶兴权王法明蔡锡安刘占锋王晓玲邵元虎赵杰张晨露吴建平
该成果属森林生态学技术领域。中国南方人工林面积占全国人工林的46%,但多以种植人工纯林为主,存在着种类单一、结构简单、抗逆性差等问题;即使营造的混交林,也往往只关注物种数量的增加,缺乏考虑物种之间的有机联系,存在着树种搭...
关键词:
关键词:人工林树种搭配
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
地上植物群落沿着纬度梯度表现出了明显的纬度地带性,然而土壤生物群落是否也有类似的分布规律尚不十分明确。我们分析了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期望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加深理解土壤线虫群落分布与气候其相关植...
邵元虎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线虫
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被引量:133
2015年
土壤无脊椎动物生物量通常小于土壤生物总生物量的10%,但它们种类丰富,取食行为及生活史策略多种多样,且土壤动物之间,土壤动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土壤动物的生态功能主要通过取食作用(trophic effect)和非取食作用(non-trophic effect)来实现。原生动物数量大、周转快,故原生动物本身的代谢活动(即取食作用)对碳氮矿化的贡献可以接近甚至超过细菌的贡献;然而大多数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本身代谢过程对碳氮矿化的贡献远低于土壤微生物,但它们可以通过取食作用来调节微生物进而影响碳氮的矿化。大型节肢动物中的蜘蛛和地表甲虫等捕食者经常活跃于地表,它们常常会通过级联效应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蚯蚓、白蚁等大型土壤动物除可以通过取食作用以外,还可以通过非取食作用调控土壤微生物,进而显著影响土壤碳氮过程。土壤动物取食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的非营养关系的存在造就了多维度的土壤食物网,给土壤动物的生态功能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介绍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主要的生态功能,并对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关于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的深入思考。
邵元虎张卫信刘胜杰王晓丽傅声雷
关键词: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
土壤线虫对铅锌尾矿和油页岩废弃地土壤恢复的生态指示作用研究
邵元虎
关键词:土壤线虫铝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