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结石形成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药品
  • 1篇药品存放
  • 1篇医师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方式
  • 1篇术后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患者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清创
  • 1篇清创术
  • 1篇清创治疗

机构

  • 6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邢艳
  • 2篇宋敏
  • 1篇袁文清
  • 1篇宋玉波
  • 1篇邵明鑫
  • 1篇刘慧
  • 1篇张彦妹
  • 1篇李哲夫
  • 1篇史光军
  • 1篇解雪
  • 1篇陈孝平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健康教育与健...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临床普外科电...
  • 1篇全国第六届骨...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保留假体清创治疗急性假体周围感染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保留假体清创治疗急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效果与炎性指标的早期变化。[方法] 2010年1月~2017年8月,对28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PJI患者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抗生素治疗,设为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患者40例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膝关节PJI患者中3例出现切口远端裂开,经VSD覆盖患肢制动后瘢痕愈合。两组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感染组28例中,23例治愈(82.14%),其中,髋关节PJI治愈率75.00%(9/12),膝关节PJI治愈率87.50%(14/16)。非感染组40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实验室检查方面,两组ESR和CRP术后3d上升至峰值,而IL-6于术后1 d即上升至峰值,而后各指标持续下降,14 d接近正常水平上限。不同时间点,感染组ESR、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的CRP术前、术后1、3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14 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抗生素应用可有效治疗PJI,显著降低IL-6、ESR及CRP水平,其中IL-6变化较为敏感。
邵明鑫刘慧邢艳
关键词:假体周围感染清创术白介素-6
一种便捷式急救给药装置及救护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式急救给药装置及救护车辆,属于急救给药技术领域,该一种便捷式急救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箱和药品放置管,所述给药箱由箱本体、拉链、顶盖、第一腔部、第二腔部和第三腔部组成,所述箱本体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所述第...
邢艳侯雪芹
文献传递
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治疗过程复杂。患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近年来,自我效能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从自我效能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干预措施、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深入了解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科学性,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进行综述。
张彦妹邢艳袁文清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效能健康教育自我管理
肝切除手术方式的发展被引量:7
2014年
1888年德国外科医师Carl Langenbuch成功完成世界首例择期肝切除术,标志着肝脏外科时代的到来。从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对肝脏解剖、生理和再生能力的深入研究,肝切除手术方式日益完善。在100余年的探索历程中,肝切除手术方式经历了规则性肝切除术、不规则性肝切除术、前人路肝切除术、离体肝切除术、精准肝切除术等不同发展阶段。目前,已可以实现肝脏任何部位病变的切除,即所谓的“肝脏手术无禁区”。
宋敏邢艳李哲夫陈孝平
关键词:规则性肝切除术手术方式肝脏外科外科医师肝脏解剖
左粗隆间骨折术后突发肺动脉栓塞一例
肺动脉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动脉系统为原发病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动脉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等。其中以PIE最多见,在我国近年来发病例数有增加趋势。肺动脉栓塞是内、外、妇、肿瘤科常见的急症,因临床表现多...
宋玉波邢艳解雪
文献传递
Muc-5ac和MDR3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2013年
目的探讨黏蛋白Muc-5ac基因和多重耐药因子3(MDR3)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uc-5ac和MDR3在36例胆囊结石、20例胆囊炎和12例正常胆囊的胆囊黏膜和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uc-5ac黏蛋白在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胆囊黏膜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7%(24/36)和40%(8/2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3.3%(4/12)(P<0.01),Muc-5ac黏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胆囊结石组又显著高于胆囊炎组(66.7%vs 40%)(P<0.05)。胆囊结石的肝组织中MDR3 mRNA的表达量(1.14±0.31)极显著低于胆囊炎的肝组织(1.89±0.83)和正常肝组织(1.97±0.71)(P<0.01),但MDR3 mRNA的表达量在胆囊炎的肝组织中与正常肝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1.89±0.83 vs 1.97±0.71)(P>0.05)。胆囊结石的胆囊黏膜中,Muc-5ac蛋白阳性表达者,其肝组织中MDR3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与Muc-5ac蛋白阴性表达组相比,MDR3 mRNA的表达量在两组间差异极显著(0.82±0.17 vs 1.45±0.24)(P<0.01)。结论 Muc-5ac基因参与了胆囊结石形成的过程。在胆囊结石形成的后期阶段,MDR3与Muc-5ac基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胆囊结石的形成。
邢艳宋敏史光军李哲夫
关键词:胆囊结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