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军

作品数:45 被引量:191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放疗
  • 13篇适形
  • 11篇术后
  • 11篇肿瘤
  • 11篇保乳
  • 10篇调强
  • 10篇乳腺
  • 10篇保乳术
  • 10篇保乳术后
  • 9篇细胞
  • 8篇三维适形
  • 8篇适形放疗
  • 7篇照射
  • 7篇三维适形放疗
  • 7篇肺癌
  • 6篇调强放疗
  • 6篇乳腺外
  • 6篇外照射
  • 6篇细胞肺癌
  • 6篇小细胞

机构

  • 43篇山东省肿瘤医...
  • 2篇山东省医学科...
  • 2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单县中心医院

作者

  • 45篇邢军
  • 43篇李建彬
  • 29篇范廷勇
  • 27篇徐敏
  • 25篇邵倩
  • 20篇张英杰
  • 16篇卢洁
  • 14篇梁超前
  • 14篇田世禹
  • 11篇刘同海
  • 6篇孙涛
  • 6篇马志芳
  • 5篇于金明
  • 5篇王玮
  • 5篇张秋实
  • 3篇王永胜
  • 3篇刘娟
  • 3篇李奉祥
  • 3篇戚焕鹏
  • 3篇尚东平

传媒

  • 8篇中华肿瘤杂志
  • 6篇中华放射医学...
  • 6篇中华放射肿瘤...
  • 5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2007第六...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4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锥形束CT引导全乳调强放疗摆位误差自适应的预测与校正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建立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疗(IMRT)疗程中患者分次间摆位位移的变化模型,探讨连续CBCT校正所得摆位误差应用于后续疗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保乳术后行全乳IMRT的18例患者,放疗计划实施前采集CBCT图像,将重建好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行像素一解剖结构密度配准,记录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的位移。实施在线校正后再次采集CBCT图像,获取校正后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当CBCT扫描次数达到5次后,随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依据每位患者放疗疗程中获取的位移值分别计算基于连续多次CBCT在线配准(≥5次)获取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析随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摆位边界的变化趋势。结果CBCT在线校正前系统误差变化幅度〈1mm,但随着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10次之后),前后方向系统误差变大,而三维方向随机误差在CBCT扫描7次后较前均略有增加。CBCT在线校正后放疗前20次系统误差趋势稳定接近于0,但20次之后前后和头脚方向略有增加(幅度变化〈0.5mm),而三维方向随机误差在放疗20次后均变小。在线校正前后,连续5、8、11、14次在线配准间获取的三维方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及摆位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保乳术后IMRT整个疗程中摆位误差是相对稳定的,前期连续5次CBCT扫描作为摆位误差校正频次及适应性治疗计划循变修改时机和频次较为合适。
王玮李建彬徐敏邵倩范廷勇张英杰邢军胡宏光
关键词:放射疗法锥形束CT摆位误差影像引导放疗
ABC辅助平静吸气末和呼气末3D-CT与4D-CT食管位置及体积比对研究
2013年
目的 比较自主呼吸控制(ABC)辅助三维CT(3D-CT)平静吸气末和呼气末与四维CT(4D-CT)终末时相间胸上、中、下段食管位置、体积及其匹配指数(MI)的差异。方法 11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依次完成胸部4D-CT扫描及ABC辅助平静吸气末(CTEIH)和呼气末(CTEEH)3D-CT扫描。每个呼吸周期的4D-CT图像平均分为10个呼吸时相,0%时相定义为吸气末时相(CT0),50%时相定义为呼气末时相(CT50),分别在CT0、CT50、CTEIH和CTEEH图像上勾画胸上、中、下段食管,分别比较CT0与CTEIH间、CT50与CTEEH间胸上、中、下段食管中心点径向方向位置、体积及体积MI的差异。结果 CT0与CTEIH间胸上、中、下段食管左右(x)方向的位置差异分别为(-0.02±0.16)cm、(0.06±0.26)cm、(0.10±0.33)cm,前后(y)方向的位置差异为(0.04±0.24)cm、(0.04±0.12)cm、(0.08±0.15)cm,左右及前后方向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50与CTEEH间胸上、中、下段食管x方向的位置差异为(-0.02±0.24)cm、(0.12±0.37)cm、(0.26±0.33)cm,y方向的位置差异为(0.03±0.21)cm、(0.04±0.17)cm、(0.14±0.18)cm,上段和中段食管CT50与CTEEH间位置左右及前后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段食管CT50与CTEEH间位置左右及前后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25、0.024,P〈0.05)。胸上、中、下段食管体积,CT0均大于CTEIH,CT50均大于CTEE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0与CTEIH间胸上、中、下段食管体积匹配指数(MI)分别为0.50±0.17、0.50±0.19、0.56±0.08,CT50与CTEEH间各段食管体积MI分别为0.50±0.16、0.47±0.14、0.51±0.15,CT0与CTEIH间各段食管MI大于CT50与CTEEH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模式对胸上、中段正常食管位置影响并不显著;两种呼吸模式同一状态,无论哪段食管均存在空间错位。
戚焕鹏李建彬梁超前马志芳张英杰王玮邢军
关键词:自主呼吸控制三维CT四维CT
不同体位颈段食管及脊髓深度对放疗计划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颈段食管及脊髓深度对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对正常颈段食管、脊髓显示完整的颈胸部 CT 患者,共112例,其中男45例,女67例;不同体位包括双手上举和双手置于体侧位,其中双手上举54例,双手置于体侧58例。...
邵倩梁超前田世禹徐敏邢军范廷勇李建彬
文献传递
四维CT中三种方法勾画原发性肝癌内大体靶体积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比较基于四维CT(40-CT)的3种不同勾画方法勾画原发性肝癌内大体靶体积(IGTV)位置和大小的差异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行胸腹部4D-CT模拟定位,获得10个呼吸时相的CT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在Varian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中,采用3种不同方法,依据碘油沉积范围分别勾画原发肿瘤的IGTV,即(1)在10个呼吸时相CT图像上分别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并将其融合得到IGTV10(2)0%时相和50%时相GTV融合得到IGTVIN+EX;(3)在MIP图像上勾画可见肿瘤,得到包含呼吸运动信息的IGTVMIP。依据CT图像上肿瘤中心位置与肝脏的关系将患者分为A组(肿瘤中心位于肝脏上半部)和B组(肿瘤中心位于肝脏下半部),依据肿瘤最大截面长径的大小将患者分为c组(长径≤5(3m)和D组(长径〉5em),依据肿瘤中心三维运动矢量的大小将患者分为E组(运动矢量≤0.9cm)和F组(运动矢量〉0.9em)。对比3种不同勾画方法所得IGTV10 IGTVIN+EX、IGTVMMIP,的位置、体积、包含度和匹配指数,并分别进行A组与B组、c组与D组、E组与F组的组问比较。结果IGTV10 IGTVIN+EX、IGTVMMIP的靶区中心在X、Y、Z轴上的平均差异〈1.5mm,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V10 IGTVIN+EX、和IGTVMlP的体积分别为(160.53±265.20)cm3、(132.50±234.93)cm3和(130.02±225.73)cm3,IGTVl0〉IGTVIN+E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4,P=0.725),IGTVl0〉IGTVMI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2,P=0.697)。IGTVIN+Ex/IGTVl0、IGTVMIP/IGTVl0分别为0.75±0.15和0.78±0.14。IGTV。0对IGTVmEx和IGTV。的包含度分别为(74.85±15.09)%和(68.87±13.69)%。IGTVl0与IGTVMEx、IGTV】0与IGTVMlP的匹配指数分别为0.75±0.15和0.67±0.13。A组和B组中IGTVIN+Ex/IGTVl0的中位数分别为
邢军李建彬张英杰李凤祥范廷勇徐敏尚东平韩建军
关键词:肝肿瘤呼吸时相
上颌窦癌放疗后复发并累及脑膜一例
2008年
患者女,61岁。因左上颌窦鳞癌放疗后2年,左上列牙痛伴头痛5个月,于2007年5月10日入院。患者2005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颊部肿胀伴麻木感,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考虑为左上颌窦癌侵及筛窦。行上颌窦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鳞状细胞癌。给予左侧上颌窦及筛窦常规放疗,剂量为70Gy·35次^-1·7周^-1,放疗结束后面部肿胀消退,
徐敏田世禹李建彬徐青黄孝国邢军
关键词:上颌窦肿瘤脑膜炎
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不同呼吸时相靶区体积重合度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接收主动呼吸控制辅助EB-PBI的患者定位时采集的不同呼吸时相的CT图像融合后,比较GTV以及外扩相应边界后CTV、PTV的重合度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以探讨接收EB-PBI的患者采用呼吸门控的必要性。
张秋实李建彬卢洁范廷勇徐敏张英杰邢军
文献传递
皮肤蕈痒霉菌病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及剂量测定
2006年
目的探讨皮肤蕈痒霉菌病全身电子线照射的技术实施及剂量测定。方法选用PRECISE ELEKTA公司直线加速器6MeV电子线,对皮肤蕈痒霉菌病患者行全身电子线照射,采用双机架角照射技术,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中用瑞典IBA多通道半导体探头剂量仪进行剂量监测。结果采用双机架角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全身皮肤表面剂量分布比较均匀,放疗后达到完全缓解,且放疗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结论皮肤蕈痒霉菌病全身电子线双机架角照射技术及剂量测定方法,临床便于实施,且疗效确切。
邵倩李建彬刘同海尹勇余宁莎梁超前邢军
关键词:电子线
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术腔中银夹所构成几何体中心位移的研究
目的:探讨由于呼吸运动造成的银夹构成的几何体中心的三维方向的位移及其差异。方法:对自2004至2009年接受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的27例乳腺癌患者所采集的适度深吸气、自由呼吸、深呼气各两套CT图像共6套CT图像,相同呼...
张秋实李建彬卢洁徐敏范廷勇张英杰邢军
文献传递
3 DCT、4 DCT和P ET-CT定义的胸段食管癌P TV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基于PET?CT图像SUV≥2?5、20%或25%SUVmax与基于3DCT、4DCT构建的胸段食管癌PTV位置及体闫积差异性。方法1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序贯完成3DCT、4DCT、FDG PET?CT 胸部定位扫描。3DCT图像常规外扩获得PTV3D;PTV4D通过10个时相靶区融合获得;基于SUV≥2?5、20%或25%SUVmax分别得到IGTVPET2.5、IGTVPET20%、IGTVPET25%,分别将这3个靶区上下方向外扩3?5 cm,左右前后方向外扩1 cm得到PTVPET2.5、PTVPET20%、PTVPET25%。结果 PTV3D体积显著大于PTV4D和PTVPET ( P=0.000~0.044),而PTVPET和PTV4D相近( P=0.216~0.633)。 PTV3D、PTV4D相互间DI分别为0?70、0?95,同三维运动矢量呈负相关( P=0.039)。 PTVPET2.5、PTVPET20%、PTVPET25%相互间DI分别为0.74、0.72、0.78、0.73、0.77、0.70,同三维运动矢量无相关性( P=0.150~0.822)。PTV3D、PTVPET间相互DI分别为0.86、0.84、0.88、0.63、0.67、0.59。结论由于各自所包含的靶区信息差异等原因,基于3DCT、4DCT及PET?CT构建的胸段食管癌PTV在空间上很难达到完全重合。利用自由呼吸状态下PET扫描图像来构建胸段食管癌PTV尚需慎重。
郭延娈李建彬李彦康王玮马志芳梁超前邢军段益利
关键词:计划靶体积
保乳术后放疗四维CT呼气末术腔勾画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基于四维CT(4DCT)探讨CT层厚、术腔可见度评分(CVS)及金属夹个数对保乳术后术腔(LC)勾画的影响。方法术腔放置金属夹数目≥5个的35例保乳术后患者入组行4DCT扫描,全部患者均于T50时相图像上勾画LC。分别依据CT层厚、CVS及金属夹个数对患者进行分组,评价不同组间勾画者间及勾画者自身LC差异(△inter和Aintra)及LC间相似度(DSC)。结果不同勾画因素对勾画者自身影响均相似(P=0.628、0.842、0.080)。4DCT层厚为2、3、5mm者间△inter、DSCinter均相似差异(P=0.211、0.727),且与层厚无关(P=0.414、0.594)。LC体积与△inter呈负相关(P=0.024),且体积大于平均体积者DSC。较高(P=0.025)、△inter较小(P=0.009)。CVS3~5分者的DSCinter明显优于1~2分的(P=0.004),且CVS与DSCinter存在正相关(P=0.007)。△inter和DSCinter在金属夹数7~9与5~6个间均相似(P=0.159、0.825)。结论对放置5个以上金属夹标记术腔边界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术腔体积和CVS仍是造成术腔勾画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金属夹数目在5—6个基础上再增加对术腔确定并无临床优势。
王玮李建彬邢军戚焕鹏丁昀徐敏邵倩范廷勇
关键词:保乳术后放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