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珍萍

作品数:20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磁共振
  • 4篇CT
  • 4篇MRI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血管
  • 3篇原发性
  • 3篇疗效
  • 2篇动脉
  • 2篇胸腺
  • 2篇胸腺瘤
  • 2篇影像
  • 2篇伽玛刀
  • 2篇伽玛刀治疗
  • 2篇腺瘤
  • 2篇疗效评估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螺旋CT
  • 2篇结节

机构

  • 19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市第七人...
  • 1篇解放军117...
  • 1篇成都市金堂县...
  • 1篇成都市妇女儿...
  • 1篇三六三医院

作者

  • 19篇邓珍萍
  • 7篇梁娜
  • 5篇张小鸽
  • 4篇陈君辉
  • 3篇原珍团
  • 3篇张羲娥
  • 2篇贺平
  • 1篇余建群
  • 1篇李明英
  • 1篇段彬
  • 1篇张晓鸽
  • 1篇张凌
  • 1篇任毅
  • 1篇黄润生
  • 1篇张小林
  • 1篇邓开鸿
  • 1篇刘川
  • 1篇张曦娥
  • 1篇鲁宏
  • 1篇赵冲

传媒

  • 4篇四川医学
  • 3篇华西医学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CT和M...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四川省医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
2022年
探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影像特征。方法 分析影像误诊的9例肺部或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表现。结果 9例患者男:女比为5:4,年龄14-60(40. 6±13.5)岁,4例为肺部发病,5例为肝、肺同时发病。CT表现为孤立肿块型2例,肿块并结节型1例,双肺多发小结节型6例。肿块共3枚直径>2cm、边缘分叶、邻近胸膜凹陷,其中1枚见“空洞”征,增强仅1枚肿块边缘强化,余小结节灶均<1cm、病灶多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增强均无明显强化。肝脏CT:弥漫型病灶1例,病灶位于肝右叶呈弥漫大片状不均匀低密度、静脉期及延迟期不均匀强化;多发结节或肿块型4例,大部分病灶<2cm、边界清楚,沿肝包膜下分布,增强扫描呈靶环样、向心样或白色目标样强化,可见“棒棒糖”征及肝包膜萎陷。影像诊断:周围型肺癌3例、其中1例并双肺多发转移,慢性血型播散型结核1例,肝癌肺转移3例,肝肺多发转移瘤2例。结论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误诊常见,熟悉其影像特征可降低误诊的发生。
张涛李盼盼邓珍萍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肝脏CT
国产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疗效观察
2005年
目的评价国产球囊导管扩张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年龄24-65岁贲门失迟缓症患者,用国产球囊导管(球囊直径4.0-5.0cm)扩张治疗。结果8例患者扩张1次,17例扩张2次,3例扩张3次。临床症状复发3例,其余25例随访6-30个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率89.29%;3个月内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国产球囊导管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段彬邓珍萍刘川张小林赵冲
关键词:球囊导管扩张术贲门失迟缓症
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螺旋CT及MRI检查的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FNH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FNH,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螺旋CT组14例、MRI组12例及螺旋CT联合MRI组10例,分别评价其影像学特征和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组共有15个病灶,平扫示10个病灶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见病灶均明显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有4个病灶减至等密度;诊断灵敏度为78.6%(11/14),特异度为85.7%(12/14)。MRI组共有13个病灶,T1WI序列示8个病灶呈低信号,T2WI序列示8个病灶呈混合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呈高信号,而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强化呈减弱趋势;诊断灵敏度为83.3%(10/12),特异度为100.0%;螺旋CT联合MRI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达100.0%。结论螺旋CT联合MRI检查可以明显提高FNH的诊断准确率。
何佳峻张小鸽张羲娥邓珍萍
关键词:局限性结节状增生肝疾病磁共振成像
脑结节性硬化的临床及MRI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在脑部的MR I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增加对不典型患者的确诊率。方法对15例确诊为结节性硬化的患者,分析其MR I病灶的表现形式及分布特点。结果MR I表现为室管膜下结节,室壁呈波浪状改变,其中4例伴有大脑皮层、白质的多发的斑片状、球形长T1、长T2信号灶,1例伴有巨脑回,1例伴有脑裂畸形。结论室管膜下多发性等信号结节为结节性硬化的特征性表现。
任鸿萍张兴华邓珍萍雷进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癫痫
豆纹动脉和脑小血管病相关特征与豆纹动脉区域梗死亚型的关系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豆纹动脉(LSA)和脑小血管病相关特征与LSA区域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4例LSA供血区首次单发近期梗死患者资料,根据发病机制分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组和近期腔隙性梗死(LI)组。对LSA区域梗死亚型(BAD组25例,LI组19例)和正常组(20例)的LSA特征、脑小血管病相关指标和临床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SA区域梗死亚型的影响因素。结果BAD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高于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高血压患病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LSA总长度和腔隙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D组和LI组高血压患病率、LDL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BAD组和LI组LSA总长度短于正常组,且BAD组短于LI组(P<0.05);LI组腔隙灶发生率高于BAD组和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正常组作为对照,LDL和LSA总长度是LSA区域梗死(BAD或L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以BAD组作为对照,LSA总长度和腔隙灶是L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LSA总长度和腔隙灶可作为区别LSA区域梗死亚型的影像学指标。
任思勰姚海波张园园邓珍萍于霞
关键词:腔隙性梗死豆纹动脉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MRI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2月间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及三六三医院收治的2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13例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的临床资料和MRI影像学资料。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等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PCNSL患者病灶均分布于脑内,其中单发9例(45.0%),多发11例(55.0%);在48个病灶中,结节状病灶23个(47.9%),团块状病灶21个(43.8%),点片状病灶4个(8.3%);MRI显示大部分病灶T1信号稍低,T2信号稍高,且呈现显著均匀强化状态,瘤周轻-中度水肿。SCNSL患者病灶主要以脑膜播散为主,单发3例(23.1%),多发10例(76.9%),病灶总数为30个;MRI显示病灶T1与T2以等信号强度为主,且呈显著均匀强化,瘤周轻-中度水肿。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PCNSL和SCNSL的MRI影像表现较为相似。
邓珍萍任鸿萍梁娜陈君辉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腹壁疝的螺旋CT表现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壁疝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被手术证实的腹壁疝86例,术前均进行螺旋CT检查。观察腹壁疝的部位、数目、疝囊大小、疝内容物及并发症。结果:86例腹壁疝中,腹股沟斜疝38例(双侧7例),腹股沟直疝8例,腹壁切口疝19例,造瘘口疝6例,闭孔疝3例,脐疝8例,白线疝2例,双侧腹股沟斜疝伴右下腹壁切口疝1例,双测腹股沟斜疝伴左下腹壁造瘘口疝1例。疝囊直径在5 cm以下者45例,6-10 cm者38例,10 cm以上者3例,腹壁疝伴小肠不全梗阻者21例,切口疝伴感染1例。螺旋CT可以显示腹壁疝的种类、数目、疝囊大小、疝内容物类型及存在的并发症。结论:螺旋CT是腹壁疝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为外科综合评价患者病情及进行有效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原珍团邓开鸿余建群张小鸽邓珍萍
关键词:腹壁疝螺旋CT
臂丛神经损伤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4月经手术证实臂丛神经损伤21例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所见的相关内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按臂丛神经损伤分类,臂丛神经节前段损伤13例(23条神经),MRI表现主要有神经根离断或消失11条,神经根增粗或者纡曲9条,其中伴神经根袖形态异常3条,脊膜囊肿9个,硬脊膜增厚6例,脊髓肿胀、变形或移位3例;臂丛神经节后段损伤8例(24条神经),MRI表现主要有神经干增粗8条,中断12条、走行僵直4条,其中邻近结构紊乱、肿胀或萎缩6例。手术所见,臂丛神经节前段损伤27条,神经节后段损伤29条。将臂丛神经节前段、节后段损伤MRI表现分别与手术所见对照,MRI诊断臂丛节前神经损伤的灵敏度为81.5%,特异度为80.0%,准确率为81.3%;诊断节后神经损伤灵敏度为79.3%,特异度为85.7%,准确率为80.6%。结论 MRI可优良地揭示臂丛神经的节前段及节后段损伤,对损伤诊断的准确性高,是临床诊治的一种无创性首选影像学方法。
邓珍萍梁娜
关键词: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
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股骨颈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MPR重建在股骨颈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53例,术前均采用螺旋CT扫描及MPR薄层重建,进行骨折解剖分型及garden分型,并与手术分型结果相对照。结果 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T扫描检查,所有患者均清晰显示了股骨颈骨折线的位置、走形、骨折移位程度、骨折块的多少、分布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但在骨折细节显示方面,特别是嵌入型骨折患者,普通扫描不如MPR。与手术结果对照,5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解剖分型符合率为96.2%,garden分型符合率为100%。结论螺旋CT扫描及MPR重建技术对股骨颈骨折显示全面、直观、准确,明显优于X线检查,完全可以作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原珍团张小鸽张曦娥邓珍萍
关键词:螺旋CT多平面重建
MRI对伽玛刀治疗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应用MRI评估7刀治疗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颅内淋巴瘤,γ刀治疗后随访6个月-3年,对其γ刀治疗前后的MRI平扫及增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系幕上及幕下多发瘤灶,3例系幕上单发瘤灶,MRI平扫T1WI瘤灶呈较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GD-DTPA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肿瘤灶周水肿较轻。γ刀治疗后5例瘤灶消失,2例瘤灶明显缩小,灶周水肿均明显消退。结论颅内淋巴瘤的MRI影像表现有较强特征性,是该肿瘤伽玛刀治疗疗效评价的最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邓珍萍费红英任鸿萍廖述才原珍团张晓鸽鲁宏
关键词:Γ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