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帆 作品数:10 被引量:43 H指数:3 供职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全反式维甲酸或化疗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变化 2000年 李玲 许建华 张缙鸾 江明 邓晓帆 钟笛关键词:白血病 骨髓象 新疆部分维吾尔族、汉族和哈萨克族居民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03年 为了确定各种生活因子和膳食营养素对新疆不同民族骨密度的影响,以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对新疆乌鲁木齐、伊犁、乌苏、吐鲁番地区20~70岁的维吾尔族、汉族和哈萨克族887名健康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QCT法测定腰椎松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结果表明;(1)各民族相比较,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女性BMD高于汉族女性(P 赵效国 刘文亚 邓晓帆 李莉 杨文 尚革 何秉贤关键词:骨密度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汉族 新疆汉、维、哈三个民族骨密度正常值测量结果及其差异性分析 <正>目的分析新疆汉、维吾尔、哈萨克三个民族正常人群骨密度值测量结果及其差异性,确定本地区各民族骨密度正常值,为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提供判断骨密度的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对年龄20-65岁来自新疆汉维哈三个民族正常人群的... 刘文亚 邓晓帆 赵效国 何秉贤关键词: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正常值 民族 CT测量 文献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外周血及骨髓形态学的改变与预后关系 1999年 对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后,观察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对每例患者初诊及每次化疗前后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进行观察;(2)治疗一般用ATRA60~80mg/d。结果完全缓解(CR)率73.6%;治疗中APL细胞有明显成熟分化表现者易达CR且不易复发;4例部分缓解(PR)病人及未缓解者成熟分化改变不明显,有一定判断预后意义;CR过程中外周血出现幼粒细胞提示有复发可能;经ATRA诱导2例见有骨髓抑制。 李玲 江明 张缙鸾 邓晓帆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 APL 骨密度定量CT测量的临床应用 1997年 目的;评估用标准件法进行骨密度定量CT测量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46名55~75岁正常女性受试者,随机分成甲(25人)、乙(21人)两组。甲组在Tomoscan SR-7000型螺旋滑环式CT机上用标准件法测量骨密度(BMD),乙组在Picker-IQ CT机上加用软件求BMD值。将甲、乙两组由标准件求出值进行比较,将乙组由标准件求出的BMD值与软件得出值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乙组由标准件求出值之间经双测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乙组标准件求出BMD值与软件得出BMD值间经双侧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且各椎体由标准件求出值与软件BMD值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高度相关(复相关系数为0.9901)。结论:标准件法进行骨密度定量CT测量有很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监测骨密度变化的可靠方法。 刘文亚 姚世生 尚革 邓晓帆 冯伯庄 王克效 赵文锋 梅合莉关键词:骨密度 CT 不同民族及部分生活因子对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2003年 目的 确定部分生活因子对不同民族骨密度影响因素的影响 ,以便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方法 对新疆乌鲁木齐、伊犁、乌苏、吐鲁番地区 787例 2 0~ 70岁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健康人用问卷方法进行生活因子的调查 ,并用QCT法测定腰椎松质骨密度 (BMD)值 ,将有关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 )各民族相比较 ,哈、维女性BMD高于汉族女性 (P <0 0 5) ;(2 )各民族均未见吸烟、饮酒对BMD的影响 ;(3)维族男性、女性和哈族男性及汉族女性体重与BMD呈负相关 (P <0 0 1 ) ;汉族女性身高与BMD呈正相关 (P <0 0 1 ) ;(4)汉族女性参加体育锻炼者的骨密度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 ;(5)汉族人群中 ,每天饮用牛奶 50 0g以上者的骨密度高于每天饮用 50 0g以下或不饮用牛奶者。结论 (1 )不同民族BMD有差异 ;(2 )吸烟、饮酒不影响BMD ;(3)身高、体重是BMD的影响因素 ;(4)运动可增加骨密度。 赵效国 刘文亚 邓晓帆 李莉 何秉贤关键词:民族 骨密度 影响因素 急性白血病生存3年以上29例动态观察分析 2000年 本文对我院1984年以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537例患者的外周血象及骨髓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存活3年以上者29例,存活最长者14年。其中生存率>3年以上者依次为M_3>M_2>M_4>急淋白血病。形态学观察“①经维甲酸诱导分化后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有往成熟阶段分化现象且形态多样化改变者易缓解且生存期长;②缓解过程中从无复发者比曾经复发再次缓解者易达长期生存;③缓解期外周血出现原始细胞将预示复发。 李玲 温丙昭 张缙鸾 江明 钟笛 李敏智 邓晓帆关键词:白血病 急性 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女性骨密度差异性的比较 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 分析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女性骨密度的差异性。方法 血、尿检查正常,体检正常,腰腿活动自如,无肝炎、甲旁亢、肾及肾上腺疾病或服用类固醇、激素的病史的汉族女性174人,维吾尔族女性90人。年龄20~70岁,分5个年龄组,每组15~35人。采用 Cann Genant发明使用的参考标准件法。检查时常规腰椎置位,标准件放于腰下,侧位定位像上于 L2, L3, L4, L5各椎体中央设置一扫描层面与椎板平行,在 C T 横断面图上使用 R O Im anage 键用尽量大的 R O I区测量椎体松质骨的 C T 值和标准件管内溶液的 C T 值,逐一记录,按公式 B M D= Ck ×( Hb - Hw )/( Hk - Hw ),求腰椎骨松质骨密度值。结果 (1)各年龄段维族骨密度均数均较汉族为高。汉族、维族女性的骨密度均在30~39岁组达峰值,之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有类似的骨密度变化的规律。(2)各年龄组内(横向比较)各均数汉族与维族比较只在30~年龄组中有显著差异( P< 001),此年龄组的骨密度均数较其他组为高,为峰值期。其余各年龄组汉族的骨密度均数虽然低于维族,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3)汉族、维族女性身高无显著的统计学? 刘文亚 邓晓帆 赵效国 姚世生 尚革 段建国 张健新 肖榕 迪力木拉提关键词:骨密度 汉族 维族 女性 维吾尔族 均数 新疆汉维哈3个民族骨密度正常值测量结果及其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分析新疆汉、维吾尔、哈萨克 3个民族正常人群骨密度值测量结果及其差异性 ,确定本地区各民族骨密度正常值 ,为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提供判断骨密度的依据。方法 对年龄 2 0~ 6 5岁来自新疆汉维哈 3个民族正常人群的 1340名个体进行腰椎骨密度测量 ,按 5岁一个年龄段分别统计出均数和标准差 ,并且进行 3个民族同性别、同年龄之间骨密度差异性的分析。设备为TomoscanSR 70 0 0螺旋滑环式CT机 ,配合使用QCT 30 0 0骨密度测量系统 ,对所有调查对象的腰椎 2~ 4椎体松质骨进行测量和计算。结果 (1)新疆汉维哈 3个民族男性的骨密度峰值分别为184 0 4± 34 34、2 2 5 18± 14 6 5、2 4 0 16± 31 4 9mg cm ,女性的骨密度峰值分别为 174 0 4± 34 2 4、180 37± 32 4 5、2 0 0 92± 38 77mg cm。 (2 ) 3个民族男性骨密度的峰值年龄段分别是 2 0~ 2 5岁、30~35岁、2 5~ 30岁 ,而女性骨密度的峰值年龄段分别是 30~ 35岁、2 5~ 30岁、2 0~ 2 5岁 ,骨密度到达峰值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3) 3个民族男性各个年龄段的骨密度值经方差分析全部P <0 0 5(0 0 17~ 0 0 3) ;而 3个民族女性除了 5 0~年龄段P =0 1180外 ,其余各个年龄段均P <0 0 5 (0 0 0 4~ 0 0 4 )。 刘文亚 赵效国 邓晓帆 何秉贤关键词:骨密度 正常值 定量CT测量 汉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女性骨密度差异性的比较 目的分析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女性骨密度的差异性,为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提供有用的线索。材料与方法血、尿检查正常,体检正常,腰腿活动自如,无肝炎、甲旁亢、肾及肾上腺疾病或服用类固醇、激素的病史的汉族女性174人,维吾... 刘文亚 邓晓帆 赵效国 段建国 张健关键词:汉族 维吾尔族 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