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敏
-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和鉴定CD133^+CD200^+大肠癌干细胞相关基因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筛选CD133+CD200+大肠癌细胞并鉴定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流式细胞术分选CD133+CD200+和CD133-CD200-大肠癌细胞,应用Affymetrix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这两群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初步筛选CD133+CD200+与CD133-CD200-大肠癌细胞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而寻找与大肠癌干细胞特异性相关的主效基因,最后利用qRT-PCR实验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以确定芯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芯片结果显示差异在3倍以上的基因共655个,CD200+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290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共365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GENEMANIA共表达构建,筛选出3条(MDM2;PRKACG;CACNA1G)有特异相关的差异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完全相符。结论基因芯片技术通过筛选和鉴定CD133+CD200+大肠癌干细胞相关基因,建立了特异性大肠癌干细胞基因表达谱,为大肠癌基因靶向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张珊珊黎丽旋黄载伟辛小敏肖冰
- 关键词:CD133CD200基因芯片MAPK信号通路
- 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症的内镜表现及临床特点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HGM)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胚胎残余病变,患者多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或慢性胃炎症状,临床上容易漏诊。该实验通过对135例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症病例的分析,探讨其临床诊疗特点。方法有FD或慢性胃炎症状行胃镜检查患者,发现十二指肠HGM病变行内镜切除并作病理检查,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并采用Glasgow评分对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结果 4 650例胃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十二指肠HGM患者134例,胃镜检出率为2.9%。患者主要表现上腹隐痛不适、反酸或腹胀等症状。按罗马Ⅲ标准分类,其中符合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者92例(69.2%)、上腹痛综合征(EPS)43(31.8%)。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HGM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球部(93.3%),降段较为少见(6.7%)。形态上主要分为4种类型:以多发结节样隆起最为多见,占57%;其次为单发息肉或多发颗粒状隆起(34.1%)。少见的还有溃疡及肿块型,分别占6.7%和2.2%。这两型由于形态不典型,极易误诊为消化性溃疡或肿瘤。超声内镜(EUS)对不典型的十二指肠HGM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意义,表现为黏膜下层低回声光团,内有无回声区,但这些特征有时也易误诊为异位胰腺。内镜下切除十二指肠HGM对症状改善有帮助。结论十二指肠HGM是部分FD或慢性胃炎症状反复发作的原因,内镜下治疗HGM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 辛小敏朱薇陈楚弟郭文彭阳潘德寿智发朝
- 关键词: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内镜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
- 胆汁酸核受体和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
- 2014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肝病,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之一,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研究发现影响胆汁酸核受体的措施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脂肪细胞分泌的多种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研究还发现胆汁酸核受体的变化可影响脂肪因子的分泌。
- 辛小敏朱薇张亚历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因子
- 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性以及超声内镜的诊断和治疗意义被引量:12
- 2013年
- 背景:食管病变内镜下或手术治疗的风险均较高,术前准确判断病变的层次和性质,对决定手术的方式十分重要。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性以及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物的诊断、治疗意义。方法:由内镜检查发现的116例食管黏膜下肿物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切除治疗,总结超声内镜下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性。结果:超声内镜下88例(75.9%)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直径<1 cm,104例(89.7%)病变起源于黏膜肌层,多数(85.3%)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偏低回声的声像图。80例接受切除治疗,其中67例(83.8%)行EMR治疗,肿物直径<1 cm者占89.6%,局限于黏膜肌层占97.0%。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食管黏膜下肿物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86.3%)。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约为82%。结论:大多数食管黏膜肌层起源的肿物行EMR治疗简便、安全,对于较大的病灶,或起源于固有肌层者ESD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超声内镜可判断食管黏膜下肿物起源并进行定性诊断,从而指导临床合理选择黏膜下肿物的治疗方法。
- 朱薇辛小敏郭文白杨程天明姚永莉智发朝刘思德
- 关键词:超声内镜平滑肌瘤
- 胆汁酸核受体激动剂对脂联素及其受体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胆汁酸核受体激动剂GW4064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联素及其受体和对HepG2细胞脂联素受体的影响。方法用GW4064干预3T3-L1前脂肪细胞的整个分化过程,荧光Real-time PCR法检测分化第0、2、4、6、8天胆汁酸核受体(FX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脂联素、脂联素受体(AdipoR1、AdipoR2)mRNA相对表达量及ELISA法检测脂联素蛋白水平,同时,GW4064干预饥饿后的HepG2细胞0、12、24、48 h后,荧光Real-time PCR法检测AdipoR1和AdipoR2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GW4064干预后,3T3-L1前脂肪细胞中FXR、PPARγ2、脂联素、AdipoR2及HepG2细胞AdipoR2 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上升,脂联素蛋白水平与其mRNA表达情况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T3-L1前脂肪细胞、HepG2细胞的AdipoR1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GW4064可上调脂肪细胞FXR、PPARγ2、脂联素、AdipoR2及HepG2细胞AdipoR2的表达,而脂联素和AdipoR2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FXR激动剂可能通过诱导其表达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目的;另外,PPARγ是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重要调控因子,推测胆汁酸核受体对脂肪细胞的调控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实现的。
- 辛小敏钟慕晓张珊珊彭瑶朱薇张亚历
- 关键词:脂联素脂联素受体3T3-L1HEPG2
- 胆汁酸核受体激动剂对瘦素及OB-Rb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观察胆汁酸核受体激动剂GW4064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瘦素及长型瘦素受体(OB-Rb)和对HepG2细胞OB-Rb的影响。方法:用GW4064干预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采用荧光real-time PCR法检测分化过程中第0、2、4、6、8天瘦素及OB-Rb mRNA相对表达量及ELISA法检测瘦素分泌情况,同时,用GW4064干预饥饿后的HepG2细胞0、12、24、48 h后,荧光real-time PCR法检测OBRb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GW4064干预后,3T3-L1前脂肪细胞中瘦素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上升,瘦素蛋白分泌情况与其mRNA表达相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OB-Rb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同时,HepG2细胞的OB-Rb mRNA在干预后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GW4064可上调脂肪细胞瘦素和HepG2细胞OB-Rb的表达,目前瘦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而OB-Rb的低表达则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瘦素抵抗相关,因此,我们推测胆汁酸核受体激动剂可通过提高肝脏OB-Rb的表达改善瘦素抵抗,从而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目的。
- 辛小敏张珊珊钟慕晓杨公利彭瑶朱薇张亚历
- 关键词:瘦素3T3-L1HEP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