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鸿斌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沙漠化
  • 1篇演变史
  • 1篇植被
  • 1篇日德
  • 1篇沙地
  • 1篇沙化
  • 1篇沙垄
  • 1篇沙漠化过程
  • 1篇沙漠化土地
  • 1篇沙珠玉
  • 1篇树高
  • 1篇树木引种
  • 1篇土地沙化
  • 1篇土地沙漠化
  • 1篇平均树高
  • 1篇林带
  • 1篇林带结构
  • 1篇绿洲
  • 1篇可行性
  • 1篇护林

机构

  • 4篇青海省农林科...
  • 3篇青海大学
  • 3篇青海省林业局

作者

  • 7篇赵鸿斌
  • 4篇年奎
  • 4篇张登山
  • 3篇王彬
  • 2篇何东宁
  • 1篇葛志强
  • 1篇郑淑霞
  • 1篇林树枝
  • 1篇伍海芳
  • 1篇郑淑霞

传媒

  • 4篇青海农林科技
  • 1篇青海环境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2篇1995
  • 3篇1993
  • 1篇1990
  • 1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林带结构与防护效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青海省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起步迟,到目前约有2000多公顷,占总耕地面积不足0.33%。这些林带绝大部分是杨树组成的“通风结构”类型,也有少量乔灌木混交的“稀疏结构”,对幼龄到中龄林观测的结果表明,任何一种林带对气流的运动都是一个有机的障碍,在一定范围内对降低风速、减轻干旱、霜冻和盐碱危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稀疏结构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大于通风结构林带5—7(H)带高;
赵鸿斌杜天泰
关键词:防护林林带结构
荒漠绿洲树木引种试验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我省荒漠地区系指柴达木沙区和海南沙区。我们曾先后深入格尔木、香日德、德令哈和沙珠玉等地,对引进的一百五十多个树种,进行了调查和观测实验。十多年来,结合沙区防护林营造技术,在生产上予以评价和推广利用,收到了一定效果,为今后治理沙漠、发展绿洲提供了科学依据。
赵鸿斌年奎杜天泰
关键词:沙珠玉荒漠绿洲平均树高北京杨
青海湖风沙危害与沙漠化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的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微咸水湖,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及气候的变迁、干旱程度加重、周围河水减少、干涸、湖水面蒸发量大、21起湖面逐渐缩小,风沙的入侵,沙堤增高、扩大、增多,尤其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湖面到1990年缩小近300km ̄2,草场退化面积达40%,生物量降低,产草量减少6亿多kg/a,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比1956年沙漠面积扩大了67.04%,牲畜品质和生产水平逐渐下降、著名的鸟岛脱离主湖面,名存实亡,渔业产量也逐年下降,如此下去终将会成为“茫茫黄沙、盐渍万里”的荒漠景观。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将会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障碍,为中外学者所关注。以生态工程原理采用适生植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生物措施治理为主;辅以机械固沙、化学固沙,恢复草原植被,降低疏松地表风蚀;以法制约人口增长,整治国土环境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赵鸿斌年奎张登山伍海芳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可行性
青海湖流域沉积物与自然演变史相关性分析
1995年
青海湖是第三纪末开始出现的新构造祁连山扭陷槽。湖东毗邻半干旱的黄土高原,西与干旱的柴达木盆地接壤。在气候划分上,属中国东部季风区,是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地带。植被分属于柴达木盆地温性荒漠区和东部湟水─—黄河流域温性森林草原的过渡区 ̄[1]。基于以上特性,使之构成了环境变化的敏感区。
郑淑霞赵鸿斌葛志强林树枝
关键词:沉积物
青海湖盆地沙地特征及风沙化趋势被引量:21
1993年
在对青海湖沙地进行系统分区采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航片判读,阐述了沙地的扩大速度及发展趋势。
何东宁赵鸿斌张登山年奎王彬
关键词:沙地沙化风沙化
青海湖盆地土地沙化原因浅析被引量:7
1993年
青海湖盆地的自然概况和土地沙化情况青海湖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3194—5174米,位于北纬36°15′—38°21′,东经97°51′—101°20′。历史上盆地内碧草郁郁、绿水潺潺,牛羊成群,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一直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尊为“神灵”朝拜,曾被誉为“西海”仙海”,“鲜水海”。近百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由于盆地内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草场、农田退化,植被稀疏,地面裸露,风化,风蚀作用显著,沙化蔓延,湖水退缩。每年约有50多天7—10级大风,沙暴年均15次以上。因此,冬春季湖区主要是青海湖北部和东部的沙漠景观显著,是沙漠化过程发展的主要时期。夏秋季节降水多,地表呈水蚀过程,河流流入湖中的泥沙每年至少有80万吨以上,泥沙在水动力作用下推移至岸边或形成水下沙堆、沙垄和沙堤。盆地土地沙化蔓延极快,50年代沙漠面积仅452.88平方公里,1972年扩大了45.94平方公里,1986年则扩大了303.62平方公里,与1956年相比,沙漠面积扩大67.04%。如今,环境恶化。
赵鸿斌张登山郑淑霞何东宁年奎王彬
关键词:土地沙化沙漠化过程环境恶化沙垄
青海湖人湖沙质物的计算与水下沙堤的形成被引量:5
1993年
青海湖流域沙漠以环湖分布为特点,又以ENE为集中。这一状态使多方向的风沙流入湖,而实际上入湖沙量是以W、N、E三个方向的流沙为主。根据入湖风沙公式计算,入湖风沙量为887.08×10~4t/a。并推算出河流泥沙入湖为35.77×10~4t/a,空中降尘为30.36×10~4t/a。入湖后的沙质物在湖流、波浪的作用下,由西向东运移,堆积成水下沙堤,逐渐增高加宽露出水面,分隔成子湖。同时在干燥的气候作用下,导致湖面收缩,生态环境恶化。
赵鸿斌何东宁张登山年奎王彬
关键词:风沙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